第270章 忠德孝三足(上)(1/2)
也正因为如此,大汉的也终于有了自己内核的东西。
那就是,忠,德,孝三足的出现,这也是大汉长治久安的重要一点。
正所谓,忠臣多出于孝子,有德绝对大的过有才。
而汉朝,也就开始了他的人才收集,就是举孝廉。
看起来,这个要求似乎很高,但其实,这个要求,却并不高,因为,没有德行的人,自然也不会被人们推崇,不忠不孝的人,纵然有才华,也不会得到重用。
因此,一时之间,哪怕是平民百姓,只要在德上修的好,也是有入朝为官的机会的。
毕竟,知识你可以学,但这人要是蔫坏蔫坏的,学再多知识,也最终,会变成一个为祸四方的败类。
但有德行的人,可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比别人,也更加注重自己形象,哪怕他没有才华,但也绝不会造成太大危害的。
而有才有德的,那汉武帝表示,太好了,等的就是你。
简称,大汉需要的是老实人,特别需要有才华的老实人。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但问题是,大汉很大。难找,又不是不好找。
因为政治思想的确立,在那之后,哪怕汉武帝后期穷兵黩武,国家都打穷了,但老百姓却十分爱戴他。
或许,道和儒之间,本来,就没有太大的界限吧!
而就像是大汉,前面是道,后面是儒。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两者之间,差距并不大。
老子曰:“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以慈垣之。”
而这个意思就是: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得出来,汉武之前,对于外敌匈奴的行为,就是在遵循老子的道,从而让整个国家富裕起来,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
而汉武帝的儒家,则是主要帮助汉武帝统一朝堂,更好的治理国家。毕竟,儒家所讲的是仁义礼智孝。
因此,大汉在汉武之后,也有了一个巨大变化。并成了大汉之后还能复国的根基所在。
而这根基,就是脱身与忠,德,孝!而后世司马家为何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最大的原因,也就是他们不遵守这些了。
司马懿把誓言当放屁,成济弑杀君王,大汉是依靠忠德孝三足来统治天下的,而这,也是为何是三分天下,没有一个势力统一的原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