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困难重重(1/2)
“陛下,什么事难道还比传承重要?”孔德玉正为听到这样一个能让文化传承下去的好办法,而且宁阳似乎并不只是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他似乎也有解决的办法。
可自己听得正津津有味的时候,宁阳却突然止住话头,这让孔德玉老人家很不高兴。
“孔老啊,即便是要教授这些孩子读书,也要等局面稳定下来吧。”宁阳有些无语地说道。
“对对对,这个童贯真是该死,他难道不知道因为他的一时贪念,给天下文华带来多大的损失!”孔德玉痛心疾首地说道。
宁阳也是一阵无语,孔德玉这老人家还真是可爱,看来让他出任皇家书院祭酒还真没选错人。
“陛下,可那些孩子不可能一上来就学习典籍,单单是识字一项最少就要三年的时间。”孔德玉担忧地说道。
孔德玉说的没错,一直以来读书这件事一直被门阀占据,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管是那个年代,读书的前提就是从孩子开始识字,而且因为没有系统的识字教材,往往都是由先生按照自己的习惯教授。
请得起好先生的有钱人家,自然孩子学得就要快一点,他们也占据了绝大部分优质的教学资源。
普通人家只能把孩子送到私塾一类的地方,那里一般都是读过一些书的人,甚至很多人也只是达到识字的水平,他们能教授学生的自然有限。
而且,往往这种先生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他们的教学往往就‘随心所欲’或者说拖沓的很。
他们虽然收费不高,但对于一般人家来说,那常年支付的束脩,也就是学费也不是他们能承担的起的。
“这个也不难,朕刚才也说过,朕自己写了一些教材,这些教材里边就有专门教授孩童识字的书,最多一年就能让一个不识字的人认识大部分字。”宁阳说到这还是有些骄傲。
三百千,这几本书他上学的时候就是必修课,后来上班为了和客户打好关系,也没少学这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即便是后世也被誉为孩童识字的首选。
当然,宁阳最应该感谢的是现在的魏国在文字上和他那个时代华夏的古代一样,他的三百千根本无用武之地。
“陛下,不可玩笑啊!”孔德玉不是怀疑宁阳的话,是根本不相信。
他是儒家出身,也是诗书传家,在他所知所闻之中,能在三年内完成识字已经算是神童了,一年?太夸张了!
况且还是以沉迷酒色,不学无术著称的这位皇帝的话,他自己估计还有不少不认识的字。
“你这老人家真是的,看来朕不跟你说清楚,你是不会善罢甘休了。”宁阳无奈地说道。
孔德玉虽然没说话,但他的表情已经在明显不过了,就算是宁阳把他所谓的书籍拿出来,他依然不会相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宁阳缓缓开口,慢慢地把三字经背诵出来。
这倒不是因为宁阳对三字经不熟悉,而是三字经里边有很多地方放在现在的魏国一下就露馅,所以他只能缓慢的背诵出来。
三字经的经文并不长,所以即便宁阳的语速不快,也很快就背诵完了。
“这是陛下所做?”孔德玉难以置信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