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回到宋朝当皇帝 > 第103章 宋徽宗出的送命题

第103章 宋徽宗出的送命题(1/2)

目录

宋徽宗为什么不立即下命令呢,直接叫人把蔡京砍了不就好了嘛?

答案是宋徽宗做不到,也无法承担后果。

宋徽宗时期皇帝的诏命是由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的,本来三个部门各有各的职责,但是蔡京当时是太宰,被授予“太师总领三省事”的名衔,就是要是下达诏命都是由蔡京牵头完成,蔡京怎么去写砍自己的诏命呢。

而且北宋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主要指的就是文官集团。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91年)三月,神宗在资政殿召见大臣王安石和文彦博议事,讨论变法。

三朝元老,枢密使文彦博说:“祖宗定下的法制都在,没有必要改动,免得失去人心。”

神宗说:“变法的话,对士大夫们来说确实会不太高兴,但对百姓却没有不方便啊。”

文彦博答:“陛下您是和士大夫们一起共治天下,不是百姓一起治天下哦!”

神宗回:“也不是所有士大夫都认为变法不利,还是有认为应当变法的人在。”

接下来,王安石和文彦博继续在神宗面前就是否应当变法,如何变法做讨论。

这段对话里,我们可以看到,皇帝并没有反驳文彦博的说法,而是指出士大夫里也有支持变法之人。这变相说明——神宗皇帝是认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理论的。

这段话要是在秦皇汉武的时候说出来,这个人可能早就被弄死了,为什么神宗会容忍赞同呢?

这是因为宋朝前面经过一个很乱的五代十国,平均不到四年换一个皇帝,弑兄杀父的例子比比皆是,宋太祖赵匡胤深刻总结了前人的教训,认为天下变乱就是因为皇帝管不住有兵权的武将,而且武将就知道打打杀杀,成功了就吃喝享乐,丝毫不顾及天下民生,于是他非常防备武将,重用文官。

一来文官可以发展好经济,二来文官也更好管理,所以一代一代下来到了宋神宗时期有大臣敢说这样的话。

而且赵匡胤得到天下的时候心里也总是不踏实,所以要极力拉拢文官,给文官高官厚禄并且承诺广开言路,不杀士大夫,无论犯多大的罪最多就是贬谪,不会有让文官有性命之忧,所以文官集团经过几代的积累实力越来越强,这个时候皇帝也只有依靠他们才能管理好天下了。

北宋大臣张方平说过更加狂妄的话:“天下不能由陛下独治,应该由陛下和臣等共治。”

所以皇帝其实就是士大夫集团推举出来的代表人,蔡京此时就是士大夫集团里面势力最大的一个团伙代表,因为士大夫阶层也不是一条心,也有勾心斗角,明争暗夺。

如果此时砍了蔡京,那势必会引来蔡京一伙士大夫集团的疯狂反扑,到时候没人执行他的命令事小,文官集团折腾起来换皇帝宋徽宗可就事大了。

不要以为换皇帝只有武将杀进皇宫这一个方法,文官集团换皇帝的方法更多,而且他们换皇帝之后保证舆论都会说皇帝有种种过失不适合做了,他们不得已才换的,因为文官集团才是掌握笔杆子的人,有道德法理的最终解释权。

“移驾垂拱殿,传福王赵启。”

垂拱殿是北宋皇帝处理政务召见大臣的地方,他现在在新延福宫,延福宫是北宋皇帝和妃子游乐的地方。

他见赵楷和太史局的官员比较随意,所以在延福宫即可,他选择垂拱殿见赵启是因为要说一些君臣之间的话。

童戬到福王府传了诏命,赵启听传他去垂拱殿,于是换了上朝时候穿的常服,也就是宋朝公务员的制服去见宋徽宗。

到了垂拱殿,宋徽宗已经坐在那里等他了。

“启儿前几个月比武立了大功,朕一直太忙了,没时间好好跟你说说话啊,给你赏赐,启儿不要怪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