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牢大救命!(2/2)
“按道理,只要你们不是把老师的女儿始乱终弃或者和年轻老师抢女人,不会有老师真的敢让你们不及格的。
但是,要是你们的各科成绩真的全部都是60分低分滑过,我是觉得你们这个年是过不好的。”
向家里寄送成绩单这种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
而且,很多父母并不清楚大学成绩的含义,也不清楚大学生涯的几种过法。
他们理所当然的将成绩单和孩子在大学里的努力程度挂勾。
特别是过年这种大团圆的时候,在大一大二催婚尚早的情况下,无话可说的长辈们,面对大学牲也只就能问问成绩,而后本能的比来比去。
当然,这是学校教育机构喜闻乐见的,否则也就不会有寄成绩单的事情了。
孔子骞嘿嘿笑着,有些得意,“没事,入学的时候,我就长了个心眼,邮寄地址填的老房子,联系电话是我手机号,到时候可以拦截。
大不了自己在打印店造一份成绩单就完事了。”
成冰和郭可的眉头跳着舞,显然是找到组织了,异口同声的说着,“俺也一样。”
孔子骞冲着自家便宜牢大挑了挑眉头,“我们高中又不是没听那些学长学姐说过这事。”
好吧,当初学长学姐回学校汇报时,是说,千万不要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每个学期会有成绩单寄到家里的。
但显然,同样一本书,看书的人不同,感想也就不同。
同样一句话,听的人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他们直接从源头上掐断了这个通道。
“都大学生了,还特么的要给家长寄送成绩单……”
卿云被他们气笑了。
半晌,他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我记得我是有言在先的,我们是缘分走到一起,你们也不用那么早在炎黄集团一根树吊死。
所以,成绩对你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多一条退路嘛。”
云帝主打的就是一个要让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力的人设。
而且,正如念书一般,在职场上,有的人能练出来,有的人确实也练不出来。
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有其他好的去向,他也不介意帮一把的。
成冰和郭可闻言对视了一眼,笑而不语。
他们心里想着,反正最后都是要工作的,跟着这个牢大混,至少少奋斗二十年的,他们才不会那么傻不拉几的。
而在最初最坚定想要跟着卿云混的孔小胖却犹豫了两秒,而后歪着头想了想,一脸惫懒地问着,
“既然如此,那我们能不能在公司看书”
通过年会,其实他心里也很清楚,这个便宜老大短期内是不可能放他们做什么事的,一切以见习为主。
如果能既要又要还要,为什么不要
绩点不放弃,公司那边混个脸熟,把关系维持住就行了。
卿云还没说什么,成冰和郭可闻言则是眼睛一亮,赶紧眼巴巴的望着面前这个便宜牢大。
他们倒没有孔子骞那般脚踏两只船的想法。
而是,比起需要抢座位的自习室,显然晚上在公司会议室、洽谈室之类的地方更适合看书。
而且还有免费的食堂和免费的饮料零食,大冬天的还有暖气,简直是绝了。
这种条件下,期末花两周来预习一个学期的课程……
性价比很高。
又不是非要保研的,最后拿一个说出去不丢人的分数足矣。
卿云翻了个白眼,吐槽着,“你们也真是够够的!是不是还想我给你们算加班的”
孔子骞赶紧接过话头,喊了一句“牢大万岁,你老人家金口玉言的,不能反悔哈。”
不是他脸皮厚,而是他很清楚,真正好的关系,都是靠麻烦出来的。
无论他今后的道路怎么走,搞好和卿云的私交,是绝对划算的事情。
云帝鼻息粗重了几分,直接竖起了中指,而后笑骂了一句“就你滑头”。
他也不着急回去看书的,四人嘻嘻哈哈地在走廊上抽着烟打着屁。
至于孔小胖心里怎么想的,卿云根本不在意。
因为孔子骞这心态,他太熟悉了。
活脱脱就是当年的他。
当年他何曾一开始就心甘情愿进厚朴集团实习的
是在被秦缦缦的天赋、成绩反复打击之后,失去了在科研方面的自信心后,才开始把精力放在了厚朴集团上。
所以说,舔狗是当不得的。
当初他的心里未尝没有和秦缦缦一争高下的想法。
可是,他选错了赛道。
秦缦缦在数学上的天赋,确实压他不止一筹,可换做物理、化学,卿云也是可以稳压秦缦缦的存在。
只能说,人,还是应该去做最擅长的事情,中二的想法要不得的。
所以,孔小胖那种想法……
并不重要。
他那跳脱的性格,就决定了走科研的道路,是不好走的。
太反他的人性了。
而前世虽然作为一个水文教授,但卿云也是带过不少学生的,他很清楚研究生都是什么一个吊样。
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生,其方差远比本科生更大,分布着两类极端的群体。
首先第一类,70%的研究生是随波逐流的,个人目标极不清晰,属于是那种本科没想好干嘛才去读的研究生。
他们的思维很简单:总是认为学历高是肯定没错的。
然后,你会发现他们这类学生,很容易被导师pua。
你不给他派任务,他就会无所事事,不知道干嘛,天天学长学姐读研vlog。
而侥幸读了一个对口工作多的热门专业,或许还能够找到工作。
可如果他的专业偏冷门,或者对口专业去处较差,他们就会失业。
此时,他们或者会被迫加入考公大军,或者会被迫选择读博。
这一类人,他们是‘读书无用论’的最好证明。
然后第二类中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是研究生群体中的20%,他们对自己人生规划极其清晰的卷王,主要分布在热门专业。
他们读研的每一步,都自己掐好了节奏。
要不要考证
6级要不要刷分
要去哪里实习
实习什么岗位
读研,只是他们人生规划的一环。
他们的一切,都按照节奏和规划在走。
还有一种是研究生群体中的10%。
他们是从冲着吃学术饭来的。
他们从一进大学目标就非常明确,甚至不少人在本科阶段就锚定了大牛导师。
而后大学四年学习写论文,读研期间目标转移,就是发高分论文,最后也如愿读上博士,而后开天门证道成功。
不同的群体的研究生,真的天差地别,简直是两个物种。
所以要不要读研这是需要一个对自我的仔细分析,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卿云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读研其实不怎么讲天赋。
但是,读研,是对混子最大的惩罚。
这句话人文社科,理工科都是适用。
因为,‘三年’……甚至这个名词会换成‘八年’,它是时间成本,也是机会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个证道过程,是对心理的极大折磨。
毕竟,正常情况下,当你还在读博的时候,你身边的人几乎都已经开始谈婚论嫁,再不济也是经济独立自主。
而你博士毕业的那天,说不定曾经的班花已经是两个孩子都能打酱油了的妈了。
天经地纬六横十二纵,霍希也难圆你初恋梦。
卿云并不认为孔小胖能挺过这关。
何况还有他这个俗人,不停的用俗事在诱惑。
很简单的道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读研就是为了找工作。
现在特么的这么好的工作,就这么水灵灵的摆在孔子骞的面前,他居然还想着考研
和他前世一样的傻缺。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