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朝鲜鞑子(1/2)
腊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晴空万里,一转眼就阴沉了下来,这会儿一团一团的乌云正越来越浓。
“抄家了!抄官员家了!快去看呀!”
到处是传呼声,奔跑声
步军衙门统领锦乡伯韩奇看了一眼洞开的大门,手一挥,大声令道:“抄!”
两名军官带领几名书办和一群步军衙门兵丁冲了进去。
一阵阵惊叫声、哭喊声从大门里传了出来。
围观的百姓们都兴奋地拥了过来。
一个闲汉骂开了:“奶奶的!天下乌鸦一般黑,开始清洗前朝官员了!”
另一名闲汉:“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新皇帝上台,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前朝官员的清洗调整是必然的。”
一个老北京说话了:“你们知道个屁!这是内务府总管大臣的府邸,内务府这群王八羔子早就该杀了!这么多年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他们家破人亡!”
“来了!”
有人低呼了一声,众人注目望去。
只见步军衙门的兵丁抬着、扛着大笼小箱从大门内走了出来。
就在这时,人群后传来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声,许多人回头望去。
几名报童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从布袋里抽出报纸,高高举在头顶上,一边挥舞着,一边放开喉咙大声地喊道:“号外~号外~所有犯法贾家子弟全部逐出族谱”
静默只是一瞬间的事,接着“轰”的一声,围观人群立刻骚动了起来,接着纷纷涌向几名报童,七手八脚的讨要报纸
文渊阁外,李守中拿着一份报纸兴冲冲的进来了,也不搭理行礼的官员,径直向值房跑了过去
内阁值房的案头上堆满了公文,王鹤堂从公文堆里抬起了头,望着进来的李守中,望着他手里的报纸,只等着李守中说话。
“王阁老。”
王鹤堂婉拒了内阁次辅的职务,李守中这时以内阁阁臣身份称呼他,晃了晃手中的报纸:“贾家不仅加倍赔偿了损失,还将那些欺压百姓的贾家子弟全部逐出了族谱。”说着将报纸递了过去。
王鹤堂接过报纸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李守中在大案侧面的椅子上坐下:“我还听说了,王妃打算劝谏王爷,以后凡是触犯国法的贾家子弟,一律逐出族谱!果真如此的话,天下之幸,百姓之幸啊!”
这一次王鹤堂被震住了,他没想到林黛玉会有如此的气魄。
李守中接着说道:“来的路上碰见了小阁老,据他说,这次能从内务府官员家中抄出四五百万脏银,正好可以解了国库空虚的危局。”
王鹤堂却站了起来,踱到窗边,推开窗户,望着远方,忧心忡忡地说道:“我担心的是辽东呀”
此刻,贾赦、新任兵部尚书刘琨还有兵部的官员这时都集聚在兵部值房。
贾赦红着眼睛,在沙盘上到处扫视,半晌才烦躁地说道:“不能将朝鲜鞑子挡在鸭绿江一线吗?”
“挡不住。”刘琨答得十分肯定。
贾赦:“你能不能估算出朝鲜鞑子的兵力?”
刘琨:“这一次朝鲜鞑子肯定是倾巢出动,说不得倭国人也出兵了。”
“辽东要失陷。”贾赦做出了判断。
刘琨:“如果朝廷不能调兵增援,辽东要失陷。”
贾赦的面容十分严峻起来,转过头深深地望向刘琨。
刘琨望着贾赦:“如果不能抽调五万兵马增援,就只能后撤辽河防线。”
“那就让辽东诸城都让朝鲜鞑子屠戮了?”贾赦紧紧地盯住刘琨的眼。
刘琨沉默了,少顷答道:“现在唯一能抽调的就是驻扎在城外的北庭兵马,可京城这边也离不了他们。”
贾赦当然明白刘琨此言的深意,贾琥回京之前,京城必须有大军镇压着,防备宵小作乱。
“现在的辽东不比三年前了。辽阳、沈阳等地城高墙厚,还装备了大量的火炮。只要守将指挥得当,再征召城内百姓守城,坚守到明年二三月不是问题”
贾赦叹了口气:“当年要是坚持先灭掉朝鲜就好了,党争误国啊!”
一片沉默。
贾赦不再看沙盘,疾步走到正中间的太师椅上坐下,对刘琨说道:“兵部立刻行文辽东诸城守将,严令他们不许出城与朝鲜鞑子野战,守住城池,等待朝廷的援军。另外告诉他们,守住城池,官升三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