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 重塑小农经济,复制重工工厂(1/2)
打通辽西走廊的陆上移民路线后。
大批海船转而运输物资,源源不断地将各类物资运至大辽河集散,为移民北上开荒做准备。
先到的移民瓜分了辽河流域的熟地,省去了开荒的环节。
再往北的那些土地,大多是生地。
生地耕种,需先开荒。
现代人很难理解其中艰辛,如果尝试着在公园里挖一个能够容纳武大郎尸体的坑,收获水泡、老茧、虎口开裂等功勋,就能理解开荒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体力活。
如此大规模垦荒,耕牛显然是不够的!
但是望着已经属于自己的50亩地,并且5年内官府不收一粒粮,所有人都觉得充满干劲。没有牛,自己当牛。
……
在关外的第一季粮食收获之前,吴廷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输血。
帝国财政压力山大。
好在吴皇亲手挖了京矿,压力大减。
如今,上到皇帝,下到关外移民都很乐观,坚定的认为帝国前景一片光明。
移民目前是两条线:
从山海关到盛京,从旅顺到盛京。
一路分田,一路向前。
很快,两条路线会师了。
一百多年了,关外从未有过如此热闹景象。五湖四海的人、冒着炊烟的村寨,似乎是一夜之间从地里长出来的。
直把盛京当汴京。
……
燕京旧都,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
店铺开业,百姓出门,一切照旧,然繁华不再。
吴皇依旧住在紫禁城,兼任矿长,指挥2个军团的士兵继续挖。所起获的浮财已经飙升到了一亿五千万两。
这是独属于征服者的浪漫。
李郁下令退还了和珅的府邸、部分庄园以及少数古董字画,其余一概没收。
反正是永琰下令抄的和府,和寡人何干?
说起来,
永琰这一招金蝉脱壳够果断,城中的财富他只取一瓢,其他一概不要,全部丢给吴军。
洒脱!
吴军斥候出张家口,前出400里侦查,未见一兵一卒。
清军西狩之队伍保持着一天60里的速度,向西狂奔,溜得无影无踪。
也许,
正如永琰书信所说:
~彻底离开帝国传统疆域,绝不敢和上国开边衅。
……
李郁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事分轻重缓急。
金瓯无缺、厘清田亩、殖民南洋、治理黄淮、推出纸钞,每一样都很重要,远比追击永琰重要。
哪怕挑唆阿桂和贡榜王朝爆发全面战争,都比追杀永琰要重要。
所以,拭目以待吧。
一名禁卫军匆匆走进来,递上文书。
李郁展开阅读,随即皱起了眉头。
这是一封来自盛京的《移民工作报告》,目前负责移民工作的文官们阐述了他们的想法——步步为营。
简单来说,就是先填充原盛京将军辖区。多余移民在辽河周边安置,方便运输粮食,待一季粮食收获后,再组织他们向北移民。
……
李郁提笔批示:
“北伐暨移民乃是千载难逢的窗口期,靡费巨大,未来不会再有。”
“当毕其功于一役,摒弃稳重,锐意激进。”
“以第6军团为移民前驱,先东征,灭吉林八旗。后北上,进攻黑龙江。”
“在冬季来临之前,务必先将移民屯推进至黑龙江最北之处。之后再考虑横向填充,逐步将东北土地瓜分殆尽。”
“黑龙江呼兰城(哈尔滨郊区)以北之移民,10年内不征粮。并应该给移民屯配发火枪、刀矛,以抵御清廷残兵、马匪、哥萨克之袭扰。”
“移民宜快,不宜慢。步伐再大一些,效率再高一些,莫要怕出错。偶有纰漏,无伤大局。”
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留白。
想必,殖民部的官吏们看了会知道怎么做。
……
养心殿内,
“陛下,农业署署长范大人,水利署署长黄大人来了。”
“召进来。”
范众默,黄文运俩人匆匆走入。
“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坐。”
早有禁卫搬来椅子还有两杯热茶。
李郁望着二人,笑道:
“可是头一次来这紫禁城?”
范众默:“臣乃是首次。”
黄文运:“臣是第三次。”
黄文运进士及第,第一次入紫禁城。苏州知府任上,第二次入紫禁城。如今,是第三次。
“黄爱卿,故地重游,可有物是人非之感慨?”
“臣惭愧。”
……
“知道寡人召你们前来,是为何吗?”
俩人对视一眼。
范没有吭声,黄开口了。
“陛下是为北方丈量田亩?”
“不错。”
李郁起身,走到殿门口。
“王朝的兴衰,根源就是土地兼并,如不解决,我朝也撑不过百年。”
俩人尴尬,不敢应这个话题。
“冬去春来,时间不等人。当下有两件事。第一,清理北方隐田。第二,分配给当地的无地少地百姓。范众默,你负责山东、河南。黄文运,你负责直隶、安徽。”
“请陛下明示?”
“凡不足30亩之家庭,一概补齐至30亩。告诉百姓们,朝廷不是白送给他们,而是卖给他们。”
……
范众默一惊,脱口而出:
“陛下,百姓没有钱。”
“寡人知道。不收钱,收粮,每年每亩收租150斤,5年后,真正归他们自己所有。”
750斤粮换一亩地。
这个价格算很低很低了。
“陛下仁心,古今罕见,实乃圣君。”
李郁摆摆手:
“不是寡人仁慈,而是北伐一路,不忍直视。白骨露于野、饥民毙于路、村寨无人烟。所谓地狱,也不过如此。”
殿内气氛瞬间黯然。
李郁背着手,望着天空。
“历朝历代,王朝有难,无非是再苦一苦黎庶,坦率的讲,寡人也不例外。可凡事都应有个度。”
“不能一直苦吧?不等了,如今时机基本成熟,该给点甘甜了。”
……
范、黄哽咽,跪地哭泣。
无论是真是假,想来他们的心里确实有点感动。
李郁转身,很认真的盯着2人:
“知道寡人为执意要移民吗?”
“臣知道,北方人多地少,无论如何也不够分。”
李郁笑了:
“寡人各拨给你们2个营的兵力,为丈量土地、分配土地保驾护航。凡是无土之土地,不问原属,一概视为无主之地,重新分配。
“给你们每人30万两经费,允许你们自由组建不超过500人的临时分地团队。分田时,地界、地契一并制作下发。”
“时间紧,任务重。你们现在就出发。”
“臣遵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