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清话事人 > 585 吴皇接受黑龙江驻防八旗投降,打断叶二的幻想~

585 吴皇接受黑龙江驻防八旗投降,打断叶二的幻想~(2/2)

目录

5天前刚刚从雅克萨城赶来瑷珲,和代良谈投降条件的一名罗刹少校,听到外面喧哗,过来一看,脸色大变。

两名身披大氅的吴军军官,手按在剑柄之上。

眼神讥讽,似笑非笑。

……

少校厉声喝道:

“代良将军,请你三思。”

代良抽出佩刀。

少校的表情愤怒而恐惧,大声威胁:

“将军,我警告你。取代大清的那个由南方汉人建立的新帝国或许很强大,但这里是极寒边疆,从来都没有真正属于过任何汉人帝国。”

“喜欢温暖气候的汉人军队庇护不了你们,喜欢繁华的汉人君王不会看上这片贫瘠苦寒的土地。“”

“只有雄才大略的叶卡捷琳娜女皇才是西伯利亚所有部族的唯一保护神。你的部族已经得罪了汉人,若是再杀了我,你的部族会死无葬~”

……

刷!

一刀!

少校遗憾的倒地,跟随他而来的随员通译也被八旗兵丁推出去斩首。

望着地上的尸体,代良深吸一口气,丢弃佩刀。

朝着跟随而来的吴军军官单膝下跪:

“请齐齐哈尔的天兵,前来瑷珲受降。”

15天后,

第6军团3500人以战斗阵型开到墨尔根(嫩江),墨尔根副都统开门投降。

12天后,

瑷珲城下。

黑龙江将军代良向赵二虎献上金印、军旗、佩刀,率青壮旗丁3500、家眷2万出城投降,剪辫,跪拜吴皇画像。

……

自此,

第6军团陆续招降散布在黑龙江大地的索伦、赫哲、费雅喀、鄂伦春,鱼皮等等大小部落。

同时,征发2000部落男丁在黑龙江两岸修筑棱堡和炮台。

既防罗刹人,也防投降部落。

第6军团忙活了3个月,以瑷珲为中心,两大三小共计五座棱堡以及两处岸防炮台组成的工事群竣工。

自此,神功已成。

无论黑龙江里出现什么妖魔鬼怪,都无法突破瑷珲段。

上游的雅克萨城堡,也很安静。

如何与瑷珲的新邻居相处,哥萨克们需要等待总督大人的明确指示。而东西伯利亚总督大人,又需要等待圣彼得堡女皇的指示。

正如萧小七所猜测的那般,数年边境贸易断绝,圣彼得堡的财政压力很大,叶卡捷琳娜做梦都想恢复边境贸易。

所以,

罗刹人很想恢复边境贸易,但是,已经吃进去的肉他们又不想吐出来。

这很符合罗刹人一贯的特性:贪得无厌~

……

1780年5月初5.

李郁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燕京,南下回巢。

他乘坐一艘崭新而舒适的内河铁肋木壳船,顺着京杭大运河回苏州。

一路上,

旌旗飘扬、军威昂扬。

北伐胜利结束。

第1军团驻西安,第3军团驻太原,第6军团分驻瑷珲和盛京、第8军团驻燕京。

轻骑兵军团刚出山海关就接到临时调令,不去黑龙江,改去西安,暂归陆军大臣林淮生节制。

其余军团,随御驾南归。

……

李郁不喜欢燕京。

具体点说,

不喜欢红墙黄瓦的糅杂建筑文化,不喜欢爆肚、炒肝豆汁、驴打滚一类饮食文化,不喜欢爷、奴才、作揖、请安的礼仪文化,更不会喜欢马褂蜈蚣扣的服饰文化。

这几个月里,

他感受不到燕赵雄风、汉唐遗风,只感受到了模糊不清。

……

大运河沿岸,

刚分到田的百姓们抢着补种了一茬,所有这季会有收成,但不会太多。

田畔,是一座座新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灾难过后,幸存者擦干伤痛继续前行。数千年的文化汇聚成2个字,就是——活着。

沿途停靠码头,

李郁都会随机打发2名侍卫登岸,便服去一两个县询问分田情况。

防止,

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假的。

……

由于多年的战争,大运河缺乏修缮,御舟沿途被迫多处停顿。

等进入江苏段,更尴尬的事来了。

“陛下,臣等请您登岸。淮安府驻军快马来报,连日大雨,洪泽湖高家堰恐有决堤风险。”

农历五月。

正是雨水丰沛,上游降雨颇多,沟平壑满,汇入黄河。

如果将黄河比作老年人淤堵的血管,那洪泽湖就是血管上的一个瘤。

这个瘤越来越大。

以至于,年年发作。

高家堰崩,江苏哀嚎。不崩,安徽哀嚎。

总之,苏皖总得嚎一个,或者一起嚎。

……

“陛下?”

李郁表情痛苦,揉搓着脸皮。

问道:

“黄文运在哪儿?让他来见寡人。分田暂缓,转交给其他人。他这个水利署长去洪泽湖蹲着,拨50万两救急经费。汛期,淮安扬州两府驻军和百姓,他可自由调动。就一条,他必须保住高家堰,保住洪泽湖,保住黄河。”

“昭告天下,寻治河大才御前陛见。”

“登岸,寡人绕道回苏州。”

……

这么一绕,就多走了2000里。

好处是,李郁骑马时亲眼看到沿途民生,凋敝,很凋敝。

渡江后,踏上赣北皖南时。

李郁明显察觉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漫山遍野的茶树。

皖南和赣北都在搞“改稻为茶”,他们准备在1年内增加15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

据说,

多山地形的徽州府全境种茶,人人种茶。

……

李郁对此默然~毕竟当初要求扩大茶叶、桑树种植面积的是自己!

商业部指定的目标是:

2年,出口金额翻一倍,3年,再翻一倍。一定要让伦敦东区的普通工人也能喝的起东方茶叶~

目标激进了点,可出发点是好的。

一旦成功,帝国的国力将持续暴涨。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扩大了粮食缺口。

主要是太急。

假如花50年达成这个目标,风险就很低很低。

但李郁不想等,不敢等。

他既不相信后代的智慧,也不相信自己会输。

……

工业部直属的马鞍山重工和大冶重工一年25万支燧发枪、2500门加农炮的产能,就是自己孤注一掷最大的底气。

如果两大重工专注军工的话,一年,50万支燧发枪的产量打底。

乾隆搞小规模精锐,是因为他既不敢搞全面动员,也没那个工业实力搞全面动员。

自己不一样、

自己既有全面动员的胆量,也有全面动员的工业实力。

目前,陆军规模不大,一来是没必要,二来是适度低调。

帝国需要为浴火重生的小农经济、快速扩张的殖民地、节节攀升的工业革命、还有迅猛扩张的茶丝瓷贸易,夯实基础,立下规矩。

这四样,提炼成2个字,就是——国力。

……

如果周边局势有变的话,

可以以现有的主力军团为框架,以三大重工为后盾,以充裕的国库为支撑,在半年之内拉出50万陆军。

坦率的讲,

李郁认为除了罗刹,其他无一国能有此陆上威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