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当年的合法买卖(2/2)
“啊韩哥哥.你怎么又.”
——
***——
韩立带着张蔓玉这朵绽开的鲜花再次出现是晚餐时间,目前这次的交流发放出去十五份邀请函的参与者已经全部到齐。
这也让今天的晚餐变的非常热闹,吃完饭后的舞会大家全都参与了进来。
不过大家都是文化人、而且彼此之间都不怎么熟悉,当然不能跟在酒吧、夜总会、爬梯当中那样的纵情恣欲。
因此整个舞会所有人都比较矜持,主题还是以拉拢关系、交流心得为主。
韩立因为要打听其他人对于此次交流会的看法,他当然要积极的参与到交谈当中,他手里端着酒杯整场舞会基本上都在拉关系、打听消息。
这时候无论是他们自己带来的女伴,还是在这里临时挑选的女伴全都在一旁闲聊,张蔓玉当然也被韩立给支到了一边。
这些来参加研讨会的人,他们在来的时候导师都有暗示和交代,所以这件事情跟韩立想的差不多,因此他也趁机讲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这些人聚在一起当然不能光谈这个,因为他们来自英吉利不同郡区的大学,各自的情况不同,所以每个人讲的事也各不相同。
怎么说呢,今天晚上的舞会是成功、圆满的。
韩立这边不但知道了大家这次的任务,以及他们的一些看法,还知道了很多在报纸、杂志上看不到的事情。
例如:其中有位叫露西娅·汤普森的女性,她跟大家主修的都是人文和社会科学】,但是他钻研的是偏向于英吉利历史的那一部分。
她目前正在研究英吉利以前的“卖妻”这个旧习俗,这份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露西娅·汤普森搜索了各种历史文献,认定了“卖妻”这个旧习俗起源于1302年左右。
这种习俗盛行于十七世纪,当时民间、教会一直认为女性结婚后完全属于丈夫所有,并且不允许有任何的财产。
丈夫认定婚姻破裂的时候,他只需要带着自己的妻子来到当地的集市上就可售卖,没有集市的地方,在人多的路口、车站、酒店也可以举行售卖。
这种习俗在当时不但得到了很多民众的认可,还得到教会的承认,有些地方在进行“卖妻”交易的时候需要找牧师证明。
而且当时各地的教会是最大的买家,很多生活贫困过不下去的家庭会选择把妻子连同孩子一起卖给教会。
丈夫收到的钱大多都是几“先令”,这点钱只够他享用一顿还算丰盛的晚餐。
至于教会买下那些人做什么,这就不是其他人可以得知的了。
1753年英吉利出台了婚姻法也没有改变这当中情况,不过当时的王室、权贵为了稳定社会上的情况,在里面增加了一条规定。
“若是妻子在婚后有了残疾,不支持丈夫离婚(卖妻)。”
有些妻子不愿意被赶出富裕的家,不愿意离婚(被卖掉),所以当时有很多人选择了自残。
到了十八世纪,英吉利的社会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城市里面的男人忙着去国外、海上发财。
农村的男人到城市里面打工赚钱,他们见识的越多,对于原本的配偶就越挑剔,这让“卖妻”这种情况变的更加普遍起来。
当时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男人长时间不在家,留守的女人为了生存、也可以说为了生活的更好,她们大多都会找其他人嫁过去。
这种情况下,她原先的丈夫要是回来之后,得知妻子已经改嫁他人的时候,原先的丈夫可以找上门索要钱财。
女性现任丈夫不出钱的话,那原先的丈夫就会拉着她到外面售卖。
“卖妻”这种情况到了十九世纪变得更加严重,因为这种事情没有法律依据,英吉利官方对此采用了模棱两可的态度。
神职人员只要你肯交钱,他们就能证明这场交易的合法化。
这也让卖妻这种情况从底层劳动者蔓延到中层民众当中,集市上、码头上、酒店当中卖妻的比比皆是。
而且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在英吉利的某些地方依旧以其它的方式流传着。
不过那这些人不承认这种说辞,他们说这是一种“离婚的高级状态”。
根据露西娅·汤普森这些年搜集到消息统计,仅二十世纪初期这段时间内,他就收集到了387起关于出售妻子事件的资料。
有些女性因此把丈夫告上法庭,但是最终给出的结果是“模糊和可疑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