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陪老妈聊天的后果(1/2)
这种事韩立听听增长一下自己的阅历就行了,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他向来不会发表什么意见,不过该劝的还是要劝两句。
这个话题结束后,大家很快就把话题扯到其他方面,聊着最近某些事情,吐槽着单位的某人、某事,讲述着自己最近攒钱准备要拿下什么“大件”。
韩立这些发的“大件”当然不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之类的东西。
那些东西在偏远的县城、乡村或许是稀罕的物件,但是在目前的四九城还真算不上什么,最起码韩立和他的小伙伴家里面早就有了。
因为大家每个月领到工资后都会上交给父母大部分,只要爸妈一碗水端平,家里面又不是太困难的话,所以结婚时用到的大件就不用他们操心置办。
所以,韩立这些发小所说的“大件”,指的是目前在年轻人当中最流行的照相机、四个喇叭的双卡录音机.等等。
有的人还说要买一辆最近允许个人购买的摩托车,不过这种事大多都是想象一下,先不说摩托车的价钱,单是那张摩托车票一般人也拿不到。
韩立对于发小们说的这些话题,在一旁跟他们讨论着某件物品的优劣。
这时候哪怕有人因此找韩立借钱也没有问题,不过四九城的爷们都比较在意自己的面子,这些发小没有一个开口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口中的那些大件,哪怕他们每个月大部分的工资都会上交给父母,自己手里面只能留很少的一部分,那也不过是早买、晚买一段时间的区别,为了这点时间丢面儿太不值得了。
造成这个情况除了四九城爷们好面儿之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这个时代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第二、现在物价相当的稳定,有些东西甚至一、二十年都没有变过价。
处于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家里面想要添个大件,还是他们自己想要买件自己中意的东西,只要不是太过着急用,基本上不用找别人借钱,无非就是晚一段时间的事。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在很多数人还在想办法解决温饱的时候。
有了一份国家正式工作的人,他们已经开始想办法提改善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品味,或者说开始装逼了。
这个情况可不是四九城特有的,很多城市,很多工人家庭都是这个样子,要不然这个时代的工作也不会被大家称为铁饭碗了。
(当然,家里面人口太多,但是上班人少的那些家庭除外。)
不存钱买房子吗?
这个问题不太好说,因为在目前的这个时代,只要这个人有一份正式工作,可以说就算过上了幸福、平稳的生活。
这个人在单位里面没有过分的得罪领导,在同事面前还有点人缘的话,哪怕按资排辈总有一天也能分上房子。
其实,哪怕就是租房子也要不了多少钱,很多单位对于租房住的下属还会有一定的补贴,那些福利比较好的单位,他们算上补贴的话就跟免费住房是一样的。
而且绝大多数人的眼光被时代束缚着,或者说见过、听过以前的一些事。
他们宁可租房住的同时,等待单位分房,也不愿意拿出自家的钱去买一个房子。
所以在这个时代的工人当中,那些为了房子争吵、打架的基本上都是家里面人口众多,生活过的比较艰难的家庭。
至于城市里面那些没有工作的那些人,他们为了一份零时活被“呛”,彼此之间都能打的头破血流,涉及到房子这个立足根本问题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这段时间派出所、街道办处理这些纠纷当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事情都是他们这些人贡献出来的。
(呛:呛行,在四九城话里指的是抢生意。)
韩立感觉大家喝的差不多的时候,他找个机会去找老板了结账。
算账的时候韩立感觉价钱真不贵,有些菜比国营饭店还要便宜。,他等老板找钱的时候笑着说了一句。
“掌柜的,个人经营你定的菜价也不高呀,要是定高点你赚的不是更多吗?”
韩立的这些话,让老板也顾不上找钱了,他的双手连连摆动着说道。
“哥儿们,这话可不兴乱说,我这里虽然是个体经营,但也是严格按照工商局的相关规定.定下的价钱。
我这里不但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有些菜甚至比规定的还要低一点,为的就是让上级放心,让咱们街坊吃的舒心.。”
韩立跟老板贫了几句才知道,工商局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规定了这些个体饭店赚钱的百分比为30%至40%,这比例就是一条高压线,任何人也绝对不能迈过。
但是不管怎么样,今天晚上韩立回国后跟发小聚一下目的达到了。
大家全都是晕乎乎的,一路上互相抱着膀子、唱着歌就回到了棉花胡同,被那些在胡同里面乘凉、侃大山的街坊打趣一番后就各回各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