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 邓通与姐夫走南闯北(1/1)
在镇上的后山是一条古道,千百年来是这地方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出了这条路,便可南北通达。两面高山峡谷,沟壑纵横。树木丰茂。是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形成的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它由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的运载方式,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网般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南亚次大陆。
几千年来,古人们习惯将自己筑建的城镇与道路相连,互通有无。邓家修造房宅,有些材料须去这古道那边的城镇购买。这日,刘疏与邓通一起骑马踏上了古道。
正是中秋季节,秋高气爽。山路崎岖,漫山遍野色彩鲜艳夺目。邓通第一次出远门,骑在马上高兴异常。欣赏着漫山的景致。此时的邓通约十岁,正是翩翩少年。见到小舅子高兴,那刘疏冷不丁地说道:“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马队不少,一凡丰顺到是好。如遇到那山匪,钱财不保。”“姐夫说有山匪?是不是如那茶室里说书人口中说的红眉毛绿眼睛的人?”邓通问道。“也不是书里说的那样。那说书的,照本宣科。弄些有的没的的东西糊弄人罢了。”“那山匪长什么样?”“与你我都一样。都是人。他们都劫财不杀人。”“那为什么当山匪?”“有的是贫穷。有的是犯了事被朝廷捉拿,为了生存跑到这深山老林里抢劫谋生。有什么办法,人到了穷途未路。”邓通听了非但没有恐慌,笑着告诉姐夫:“姐夫将装钱的包袱放在我这里即可。那些山匪既然不杀人,更不会为难我一个小孩子吧。”刘疏听了,惊喜笑道:“这个到是使得。”于是将身上装着钱财的包袱挪到邓通身上。自己只留下极少的生活必备的钱两。二人匆匆赶路。
二人行了几乎一整天,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说来也奇了,二人一路行至古道中段的时候,刘疏指着前面不远处购买瓦当及各种材料的镇子了。顺便请两个工匠,租几只骡子驭回去即可。”说完,又叫邓通歇足休息一会儿,说不到天擦黑便能到达目的地。
二人坐下来休息,口里嚼着干粮。是临行前邓通姐姐煮的熟鸡蛋。邓通坐在那里,背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林。他取出包袱的几枚鸡蛋,递给姐夫了两只。刘疏接过鸡蛋,伸手往身边的石头上磕碰了几下,忽然听见那竹林深处有人说话的声音:“你们看清楚那前面路口中坐的什么人了没有?”声音有些嘶哑。仿佛是个中年男人。“什么人嘛……我看那背影像是叔侄俩人一样,坐在那里歇脚吃干粮。”“那还说啥呢?今天就回吧。”
刘疏口里包着一堆食物听了一下才吞下去了。伸了伸脖子,仿佛梗在喉咙里面,胀红了眼眶,邓通连忙上前去拍打姐夫的背并说道:“我都听清了的。我早已经说了那山匪不抢小孩子的呀。”“小舅子果真是神人啊。”
刘疏喉咙里的鸡蛋全部滑到了胃肠里。
二人又起来赶路。因为是下山的小路,二人只好牵着马下来行走。邓通听了姐夫的称赞,心里高兴,顺手摘下路边的树枝上的一片叶子,放在口边吹响。天擦黑的时候,到了那灯火通明镇上。仔细一看说道:“这镇子不见得有我们那边大呀。”“那当然。这个地方是内陆山区,没有我们那边的大江大河。虽说这地小,他们是靠山吃山。用山中的石材烧窖做砖砌瓦。我们往镇中走,那有家客栈是我常住足的地方。老板娘是我们那方的人,嫁过来的。很实在的一个人。明儿我们一早就去购买材料租骡马,不过晌午便可回转。”“既是来了,住两晚再回去不行吗。明儿赶着回程,回到家里应是半夜时分。再说那山路交叉口多,黑更摸天的,万一走错了路怎么办。”“哎呀,沒想到小舅子头脑想得这么周到。”
那刘疏接二连三地夸赞着邓通不提。
二人到了那客站,才进门,有小厮过来牵了马往后院马厩去了。二人脚才迈进门槛,门闪灯火闪亮,一个中年女人,见状立即走过来,先是仔细看了邓通上下,然后说:“这个是你的什么人,长得跟那仙人下凡似的模样儿……”“是我小舅子名叫邓通。”“好啊,带着小舅子一起出来跑生意了。这回算我招待你们了,不收钱。住几天?”刘疏听了,眉开眼笑地说道:“只住两晚。”“这次又进点什么货?”“建房子的,另外请二位工匠。”“发大财啦,盖大宅了。正好,我家兄弟便是这地儿有些名气的瓦匠……”那老板娘喜笑颜开,方脸盘笑出了一朵绽放的花儿一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