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36章 百战灭羌段熲

第536章 百战灭羌段熲(2/2)

目录

同时下令中藏府调拨金钱彩物,增助军费。任命段颎为破羌将军。

夏天,段颎再追击羌出桥门,到走马水上。

不久,听到消息,虏在奢延泽,于是率轻快部队快速前进,一日一夜走二百多里,早晨追到贼,击败了他们,剩下来的寇虏,逃到落川,又集合起来。

段颎于是分别派骑司马田晏率五千人出其东面,假司马夏育带二千人绕其西面,羌兵分六七千人围攻田晏等,田晏等与其战斗,羌人溃散逃走。

“段颎率军急进,与田晏等一起追击于令鲜水上。”

“段颎士卒又饥又渴,于是命令部队齐头并进,夺其水,羌人又溃散逃走。”

“段颎尾追其后,羌人边战边退,一直追到灵武谷。”

“段颎披甲率先上阵,战士没有敢于不前的。羌人大败,丢弃武器逃走。”

“追击了三天三夜,战士的脚起了层层厚茧。”

“一直追到泾阳,羌人余部四千部落,全部分散进入汉阳山谷之间。”

“这时张奂上言东羌虽已残破,余种还不易消灭,段颎性情轻浮而果敢,臣担心他吃败仗,难保常胜。应当用恩信招降,才没有后悔。”

“诏书下达段颎,段颎又上言说臣本来知道东羌虽然兵多,但软弱容易制服,所以近陈愚见,想为永久安宁的计策。”

“而中郎将张奂说羌虏强不易击败,应该招降。”

“陛下圣明,相信并采纳了臣的没有远见的话,使臣的谋划得以实现,不用张奂的计策。”

“事实与张奂所说的相反,张奂于是心怀猜恨。”

“信了叛羌的话,而又修改了他们原来的词意,说臣的兵多次伤败,又说羌也是秉天之一气所生,是杀不尽的,山谷广大,不可空静,血流遍野,伤和气,招灾祸。”

“臣想周秦之际,戎狄为害;光武中兴以来,羌寇很强盛,杀也杀不尽,已经投降,又反叛。”

“现在先零杂种,反复无常,攻陷县邑,剽劫人物,掘冢抛尸,不管生的死的,都受他们的祸害,老天震怒,借臣的手以讨伐。”

“从前邢国无道,卫国讨伐它,出兵而天降霖雨,解缓了旱灾;”

“臣进军经炎热的夏天,接连不断获得好雨,年岁丰收,人民没有疾疫。”

“上占天心,不降灾伤;下察人事,很得人心,所以能够打胜仗。”

“自桥门以西、落川以东,原来的官府县邑,连续不断,不是深险绝域的地方,兵车骑兵行走安全,没有伤败。”

“张奂身为大汉官吏,身为将领,驻军两年,不能平定寇乱,只想修文,不想用武,招降凶猛的敌人,荒诞无稽的空话,大而无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前先零寇边,赵充国把他们迁到内地;”

“煎当扰边境,马援把他们徙到三辅,开始归服,最后还是叛变了,至今为害。”

“所以有远大眼光的人,认为这是最可忧的。”

“现在边郡户口稀少,屡次被羌人侵害,想要投降的寇虏与平民杂居,正如种植多刺的枳木和棘木于良田中,养毒蛇于室内一样,多么危险啊!”

“所以臣遵奉大汉的声威,建立长久的策略,要斩断根本,不能让其再度繁殖生长,原来计划三年的费用五十四亿,现在还刚刚一年,花耗不到一半,余寇已成残焰,不久即可消灭。”

“臣每次奉诏,而军队在外,不可由内指挥,希望完全如这句话说,任臣专责,临机应变,不失权宜。”

朱元璋:建宁二年,朝廷派谒者冯禅劝说汉阳散羌投降。

段颎认为正是春播时间,百姓都在田野劳动,羌人虽然暂时投降,公家没有粮食,羌虏一定再要为盗贼,不如乘虚进兵,势必消灭。

夏天,段颎自己进营,离羌驻扎的凡亭山四五十里,派田晏、夏育率领五千人据守山上。

羌人全军发起攻击,厉声问道田晏、夏育在这里不?湟中投降的羌都在何面?今天要决一生死。

军中害怕,田晏等激励士兵,拼命大战,击败羌人。

羌军溃散,向东逃跑,又聚集在射虎谷,分兵把守各谷上下门。

段颎计划一举消灭,不使他们再逃散了,于是派千人在西县结木为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阻拦他们。

分派田晏、夏育率七千人,悄悄地黑夜上西山,构筑阵地,离羌人一里许。

又派司马张恺等率三千人上东山。羌人发觉,向田晏等进攻,分别遮堵汲水道。

段颎自己率步兵、骑兵进击水上。

羌人退走,段颎于是与张恺等挟东西山,挥兵进击,羌人大败并溃散。

段颎追至谷上下门穷山深谷之中,处处击破。

斩其主帅以下一万九千人,获牛马骡驴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

冯禅所招降的四千人,分别安置在安定、汉阳、陇西三郡,至此东羌全部平定。

段颎自出征来共一百八十战,斩敌首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用费四十四亿,军士战死四百余人。朝廷改封段颎新丰县侯,食邑万户。

段颎行军以仁爱为本,士卒有疾病,总是亲自慰问、裹伤。

在边境十多年,没有睡过一晚好觉,与将士同甘共苦,所以军士都愿为他死战。

建宁三年春天,朝廷召段颎还京师,并带秦、胡步兵骑兵五万多人和汗血千里马,俘虏万余人。

灵帝派大鸿胪持节在镐迎接慰劳。部队到达后,以段颎为侍中,迁执金吾、河南尹。

后来,因为有盗贼挖掘了冯贵人的墓冢,段颎于是获罪被降为谏议大夫,再升任司隶校尉。

段颎依附宦官,所以能够保住富贵,又与中常侍王甫等结为党羽,冤杀了中常侍郑飒、董腾等人,因而增邑四千户,加上从前的共一万四千户。

熹平二年,代李咸为太尉,同年冬天因病罢免,再为司隶校尉。

数年后,迁任颍川太守,被征授太中大夫。

光和二年,又接替桥玄为太尉。

在位一月多,因发生日食而上奏弹劾自己,有关部门上奏检举,诏命收其太尉印绶,并送廷尉受审。

当时司隶校尉阳球上奏诛杀王甫,牵连到段颎,于是就在狱中诘问责斥他,段颎于是服鸩自杀,家属也被流放边境。

后中常侍吕强上疏,追诉段颎的功绩,灵帝才下诏将段颎的妻子儿女归还本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