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鹅的三国 > 第649章 规划小学

第649章 规划小学(1/2)

目录

第649章规划小学

潼关,幕府驻地。

黑熊翻阅竹简,大多数竹简他不认识,但仅仅是认识的这部分竹简,就让他明白,那压抑、厚重的天穹,总算是被捅了个大窟窿。

他脸上没有什么明显的情绪变化,将竹简放入木箱里,扭头看孔融:“先生有大功,若是运到大学,难免有不测之险。”

“臣不敢居功。”

孔融长拜:“还请君上传令陈留,命郡县遣专人守护信陵君墓。”

边上杨修也拱手:“君上,关东之士已然疯癫,不可不防。”

而杨俊却说:“不可如此,君上若勒令陈留守护信陵君墓,必惹人觊觎。陈留之兵不过千余,四方狼心狗行之辈不可胜数,非陈留所能挡。”

见孔融、杨修怒视自己,杨俊不疾不徐说:“如若勒令陈留,信陵君墓失窃,则罪在陈留;不若就此不问,今后信陵君墓失窃,关东四州共罪之!”

他是河内人,可朋友多在陈留。

“可以。”

黑熊应下,也是龇牙一笑:“我要看看他们究竟有多少胆魄。真若盗取信陵君墓,也值得我高看一眼。”

杨修索性不再言语,这跟他本来就没什么太深的牵扯。

孔融也不想有太多牵扯,反正倒霉的是留在关东的那些人,他们这些已经入关效力的人,自然不在株连范围。

做了信陵君墓的预防工作后,黑熊又感到为难。

仅仅是龙骨文翻译一事,就占了许多人力。

大学城里的士人不是无限的,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处来吃白食的适龄少年。

这些年下来,其中也就极小部分资质优秀又刻苦求学,才追上了传统士人的脚步。

其他人,也就勉强胜任重复性质的抄写工作,说到底依旧是体力劳动者。

已经给了大学城机会,不仅是贫家少年得到了机会,传统士人也得到了机会。

现在如果组织人力翻译河内竹简,又会让传统士人占据领导地位。

思索片刻,黑熊就说:“我欲重建兰台,文举公可愿屈就”

孔融惊愕,也随即恍然,就拱手:“敢问君上,未来的兰台藏书,可是以纸书为主”

“嗯。”

黑熊行走几步落座,等其他人落座后,就说:“关中纸张充裕,最好的纸就该用在兰台。我希望兰台整编竹简之余,也要分出人手,重修熹平石经。”

孔融略皱眉:“那雒阳夏侯元让”

“恢复国家典籍,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他不会反对。这件事情,我会请蔡、卢、郑三派弟子协助。砥柱凿通,我就修复石经。”

黑熊说着陷入沉思,活字印刷术不难,以国家底蕴为支柱,铅字、铜字都不重要。

现在文化方面,最重要的反而不是龙骨文翻译,也不是河内竹简的翻译、整编。

而是编写教材,再过两年,关中大量的吏士子女就该到了入学阶段。

现在也有大量的孩童到了入学年龄,只是他们多是从匈奴、鲜卑解救回来的,重要性没有强,又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

一些年龄较大的,也开始涌到大学城去混日子,能学多少全靠天赋与勤奋。

见黑熊沉思不语,跟随的几个人也都静静等候。

孔融去当兰台令,也不觉得委屈,这个职务不看官秩的,负责管理、维护国家藏书,能进去就是对你地位、品德的认可。

兰台存在时,翻译古籍也是日常工作之一。

其他时间就是誊抄古籍,以及日常搬运竹简进行晾晒。

竹简还算好处理,还有皮书、帛书之类。

片刻后,黑熊就说:“兰台之事我就交给文举公了,这司直一职就先免了,专心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