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守之以静(2/2)
他的根基实在是太弱了,在秘书台里甚至找不到几个南中乡党。
闲聊之际,新擢入秘书台的孟获也从舱里走出,一起走来十几个人。也都领了鱼汤,孟获坐在吕凯身边:“季平,怎么还有鱼汤喝”
“太史将军夜钓所获颇丰。”
吕凯应答一句,孟获也就点着头,拿了麦饼咬一口。
孟获本是押运长藤的官吏,被大司马看中,留任幕府。
这对孟获来说自然是一步登天,可这种‘插班生’的经历,也让他有些融不到秘书台群体里。
绝大多数秘书郎都是一批批选入,再外放,他们不喜欢意外补充的方式,也就不喜欢这种方式补充来的人。
杨俊却对孟获、吕凯保持足够的敬重,虽然南中是出了名的不毛之地。
可杨俊很清楚幕府在筹备南中战事,到时候吕凯、孟获还有其他南中、蜀中、巴中官吏都会成为幕府倚重的向导、前锋。
因而杨俊也在谋求南中方面的官职……至于河北、中原方面的官职,杨俊选择放弃。
例如目前争夺激烈的上党郡守,虽然己方实际控制上党一个县。
但未来的上党郡守会担负很重的后勤工作,做好这种事情,功勋决然不小。
他们闲聊之际,黑熊则进入梦乡。
他决定在陈仓待到冬季,直到将元始号改为水陆两栖为止。
然后冬季黄河枯水期时驾驶元始号前往陕津,指挥道兵进行险滩开凿工作。
去年虽然调度了一万人开凿三门峡下游的险滩,可冬季衣着臃肿,工作效率并不高。
随着三门峡北岸的运输道路凿通,明年这里的劳工规模会进一步降低到三万。
再过一年,会降低到两万,只保留熟练工与基本的后勤力量。
新门河渠开凿已不需要太多人手,熟练的破石工人效率更高。
降低三门峡的劳力,就能将更多人手投入粮食生产方面。
粮食永远都不够吃,旱灾、涝灾依旧频繁。
也就是目前关中没有额外的军事支出,才能保证府库有一年半的积蓄。
若是动员十万人规模的大战,府库能打没三分之二。
将从夏侯惇那里讹诈来的人手送回去,让夏侯惇尽快恢复河洛地区的农业生产,接下来用兵关东时,才能减少关中储粮的消耗。
不仅要将河洛建设为粮食生产、囤积基地,此外还有幽州、河西与蜀中。
幽州海河时常泛滥,这里虽然靠北,但很适合种植水稻。
河西连带河套的农牧业才是支撑西域战事的大粮仓,未来战争尽量不碰关中的储粮。
蜀中也是一样的,官田合并到三个县,以佃农耕种,可以摆脱对益州大姓的依赖。
这四个节点,任何一处攒够资源,那么都能独自开战。
不求一战破敌,前期可以用来练兵,抓人力。
敌我形势发生偏转后,再进行雷霆一击。
现在必须放慢速度,积蓄的力量越充沛,越能打扫干净。
至于东南伪朝,留着他们,逼迫他们开发广州即可。
形势发展到眼前这一步,治下按着黑熊的规划在发展,敌对方也不得不按着他的指挥棒运转。
更直白的说,敌对的各方势力已经如似傀儡了。
傀儡治理下,反而会有更高的效率,这是流动官僚很难企及的。
这种状态下,他自然有足够的时间来改造自己的大玩具。
十五年内,在儿子们出仕之前,完成内部大清洗即可。
这种血腥的事情,自己动手即可。
没必要让孩子搅合进来,去标记点位。
现在陆续恢复的公卿衙署,就能起到敌我标识作用。
但要想要引爆,还需要一个天才人物。
这种事情,显然大舅子就很完美。
因此稳固关中,消磨时日,等待各方面进度发展即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