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洛西书院(1/2)
结识宗室贵族确实很有用处,曾凡表达出想要买块山地雇人烧制瓷器的想法后,跟他只见过一面的元乂大笔一挥,将他选中的那块地方,整座山头近万亩地面都免费送给他了,那块地恰好是江阳王府的产业,估计他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崽卖爷田不心疼。
元乂和他老子江阳王元继,是出了名的贪得无厌,他的大姨子冯太后都对他有所不满,却拿他没办法。
尽管内心对他们父子的品行操守不以为然,却不得不领情,元乂能以旁支身份左右朝政,能跟皇帝的亲叔叔,历任司徒、太傅、太尉,掌管门下省事务,位比宰相的清河王元怿分庭抗礼,当然不会是简单的人物,至少对曾凡一点没有亏欠,还帮助很多。
朝中两个死对头名字音同字不同,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几个月后,元乂联合太监刘腾就会囚禁太后,以叛乱的罪名诛杀元怿,完全掌控北魏军政大权。
后世对清河王元怿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才能长于从政,明于决断,如果能多干几年,功绩可与史上的周公、召公相媲美。
曾凡恰好也见过清河王元怿,感觉史书记载的言过其实,外表确实有些风度,至于多么有能力有才华,那就有点过分夸大了,比起笼络人心,比对头元乂就差远了,不然也不会被公然污蔑反叛处死了。
清河王元怿听说曾凡的举动后,直接从朝廷府库拨给他三千石粮食支持,毕竟他也算是为朝廷排忧解难,对他也算鼎力支持了。
了解历史走向的曾凡也在思考该如何操作,应对来年的变化,那些史书留名的人物不再是几行简单的文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真人,大多数都还对他不错,他也不想这些人一个个的死于非命。
如果这些上层人物能齐心协力,去除成见和矛盾,加上曾凡对历史的了解,或许用不了十年就能实现全国一统,那不比互相斗来斗去,大家都朝不保夕的强多了。
北魏时期过年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个时候叫做元旦,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要举行大型的朝会庆典,皇帝会穿上衮冕礼服,接受群臣的朝贺,宫廷会举办盛大的宴会,皇帝与群臣一同宴饮。
宴会上不仅有歌舞表演,还有这个时代的滑稽节目、相扑角抵等竞技节目,以及鱼龙漫衍、走绳、藏人等各种杂技魔术,以助酒兴和增添节日气氛。
当然,皇帝也少不了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以表达对上天的敬畏和对祖先的缅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子孙昌盛。
普通百姓会在家中祭祀神灵和祖先,摆上丰盛的祭品,点燃香烛,叩拜祈福,希望神灵和祖先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五谷丰登。
这时候已经有了燃放爆竹、贴春联、全家一起守岁、走亲访友的拜年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也让节日的氛围更加浓郁。
人们其他的娱乐活动很少,过节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所谓的年味更浓,这个时代的爆竹爆的就是竹节,还不是火药制作的鞭炮,年味就是过年的氛围。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曾凡主持烧制的第一批瓷器终于开窑了。
正好借着元旦的假日,他领着十几个挑选出来的少年一起进城,将这些瓷器免费派送一些权贵人家,借此打响名气。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份,派送的这些都是对他们提供过帮助的人家,不分职务高低,相助过的都有份,表达感谢之意,也算一举两得。
一个月前,江阳王和清河王两个死对头都出手相助曾凡,也带动不少官员跟风,随份子一样各自赞助他不少粮食或者物资,让他有了方便施展的空间。
送货上门,既表达感谢又宣扬了名气,他们的瓷器才能拓展销路,城外那一批人才真正有了可以糊口的出路。
这个时候南方的瓷器比较发达,流入北方后大受欢迎,瓷器长途运输不便,加之南北对立带来的贸易成本高昂,很多人看到其中的利益,开始在北方择地建窑烧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