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赈灾事,过往殇(1/2)
由天狗食日乃至次日晚上地龙翻身,都似乎在印证着天狗食日与天灾相伴,这让当初肃阳初雪时百岁老人的预言更加玄乎了。
初三日傍晚,晋北地动的消息通过六百里加急通报朝廷,宁和帝和太子的反应很快,几乎在得到消息的同时便下达了救灾旨意,派遣御史检灾和部分赈灾队伍速往灾区。
此番地动牵扯京城,御史等检灾官员无敢稍微耽搁,快马加鞭先赈灾队伍一步来到晋北地界,才入晋北便见地表陷裂,山碎石落,这还只是村社之地。
聚集人口的府城呢?先头官员及至晋北府城,城头碎裂而覆地者,东西南北四向有之,睁眼可见便是残垣断壁,入城以后四处是倾覆的房屋,芜杂得近乎难辨的街道。
哭声、喊声、倒塌声,声声传播而不绝于耳,满地死尸僵直摆放,有御史见之,亦霎时潸然泪下,挥泪写下检灾奏折,马不停蹄向京城禀告灾情。
当灾情急马回程时,先头的赈灾队伍正好来到晋北府城,着手开始进行救治。此刻为时四日的地动已然趋缓,余震渐鲜,让主政知府不免舒了口气。
“……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死者近千,伤者无数,波及晋北一府,西城、望坡、恒城三县及近百村镇,其中尤以晋北府为重。
丧意之容随处可及,触目者惊心,哀恸之音靡靡全府,闻耳者落泪。臣等见之,无不伤恸落泪,掩面潸然……”(靡靡含多意,此处颓废意。)
当宁和帝拿到这份奏折看了又看,心情沉重而致昏厥,宫中仆役见之大惊失色,乃至御医施针灌药,才悠悠醒来。
他费劲地掀开被子,撑着孱弱身子要坐起来,李福全见状紧忙搀扶,“速召太子来殿!”话落正逢太子进来。
他抚胸喘气交代,“明儿来得正好,晋北灾情刻不容缓,即刻遣队救灾。”
太子将怀里的奏章取出,“父皇勿忧,儿臣已然安置妥当,遣李麟为首官,怀恩为副使,领军四万、医三百赶赴灾区。”
宁和帝取过查看,稍稍安了心,忽然奇怪道,“明儿派了李麟去?”
万寿宴时,户部左侍郎凌宏暴毙家中,不知其因,又逢李麟进献寿礼合他心意,便留任京中,加任户部侍郎,兼朔州牧。
太子点头肯定,“李州牧为官二十余载,勤政爱民,清正不阿,与民秋毫无犯,此次遣他前往,能至大程度保证银米数目,供给灾民活命所需。”
官字两张口,一张吃饭,一张吞金,尤以后者为重,是为饕餮也。朝廷有多少清官他数的出来,可有多少贪官污吏却是难以想象,或许他看到的就是饕餮巨贪。
许多时候,即使他想要彻查,也往往受到这些唯利是图的小人阻拦,查到哪儿证据断到哪儿,摆明一副“想查门儿都没有”的架势,阻力之大非他可及。
见怪不怪,平日里收受贿赂便罢了,但灾难面前,专事私利,贪污肥己,置百姓性命于不顾,而致黎庶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就是与他为敌,与民对立。
宁和帝也点点头,“既如此,便等他的好消息吧,此人乃你皇爷爷亲点探花,少年之时一腔热血,远赴北境上任,赤子之心实在难得。”
话落,他目光转移到御案的奏折上,倏然地,他想起了一件事,那是一件将三十年陈情往事,李麟,希望你秉承先师遗志,不负朝廷之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