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武朝只有一个庆安府(1/2)
李安不清楚状况,自然不可能看透其中深浅。
按照计划,照常去生产基地逛了一圈,等忙完生产基地的事情,回到如意坊,找到张晓萌,试图询问武朝的情况。
可张晓萌同样是一问三不知,表示自己也是自小没离开过庆安府。
等到老方回到如意坊,李安觉得老方是山贼,知道一些江湖的事情,可以借此推断一二。
谁成想,老方比张晓萌还差劲,说自己是良民,啸风寨早就是一个普通的村落,不做山贼的勾当都十几年了。
什么江湖,跟他有个屁关系。
只有如仪经常出去押镖,包括如意也和老方一般无二,都快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山贼手艺给忘得差不多了。
不做山贼的原因嘛,也很简单,因为宁王。
一个亲王镇守在此,你别说是山贼了,你就算是龙也得盘着。
宁王是武朝唯一一个还手握兵权的亲王,远离朝堂,可不代表远离了权力中心。
据老方描述,如果没有宁王,可能武朝都要亡了,根本撑不过三百年这个坎。
宁王自幼就天赋过人,到十几岁时,便能领兵打仗。
南击大辽,西出金夏,把那些觊觎武朝的敌人打的落花流水。
也正是因为宁王拥有绝对的实力,当今皇上才能稳坐高堂。宁王与当今皇帝关系特别好,自幼一起长大的那种。
后来宁王老了,不再领兵,来到庆安府养老。在宁王的治理下,庆安府一片祥和,啸风寨便也断了山贼生计,成了良民。
可是因为户籍问题,啸风寨一直得不到承认,也就只能世代住在山林之中。
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往事,难怪赵轩会说他老爹当初在海上,发现了世界是圆的这件事情。
宁王去沿海领过兵,所以知道很多事情。
庆安府原本也有地主乡绅搞土地兼并,可是宁王来了,庆安府作为宁王的封地,宁王才是最大的地主头子。
在宁王的主导下,原本被地主乡绅占去的土地,全部被宁王收购。当然宁王也不会傻到还给那些百姓,而是租给百姓耕种。
亲王封地不用纳税,宁王宽厚,收租很少,百姓支出少了,便也富足了起来。
同样因为土地属于宁王,百姓只是代为劳作,那些乡绅完全不能伸手,如此一来才有了庆安府当今的繁华。
以前庆安府就是一片荒芜,又穷又破,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山贼。
看来,想要了解更多,需要找一趟赵轩。
赵轩这段时间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很久没有来如意坊嚯嚯李安了。若不是赵明珠今天找李安说武朝没那么稳,李安都快忘了这个混蛋。
“你不是在忙李氏商行么,怎么有空来找我。”
赵轩在研究那台MP4,对李安的到来有点意外。
那几本物理教材早就被赵轩看完,那个音箱的原理早已摸清,虽然制造不出来,但是工作逻辑却已经知晓。
倒是这个MP4,赵轩是完全搞不明白。特别是那个屏幕,为什么上面显示的字会变。选了歌曲还能放歌,这些歌曲到底被它藏在何处。
“赵明珠找我当官,你知道这件事吗?”李安一把夺过那个MP4,别看了,有什么看的。
“她啊,就这样,看到你有能力,就想着让你为国效力。习惯就好,大小就这脾气。”
听这语气,赵轩似乎并不知道赵明珠在庆安府做什么。
“武朝不是繁荣昌盛,人才辈出吗?还缺我这种布衣去当官。”李安讲出自己的疑惑,借此套赵轩的话。
赵轩也不知是没听出其中的味道,还是真打算给李安上一课。也不要那个MP4了,开始给李安说起武朝这些年的风风雨雨。
哪有什么太平盛世,不过是老百姓的一厢情愿罢了。
庆安府太平,是因为有宁王在。可宁王武朝只有一个,能镇守多大的疆土,威慑多久的日子呢。
出了庆安府,往宁王辐射不到的地方去,一片水深火热。
目前整个武朝,比较稳定的只有京都和庆安府,还有宁王曾经领兵过的部分边疆。
其他地方,土地兼并,乡绅勾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重的程度。
当初皇帝登基时,是取得了秦家的支持,在秦家的扶持下才能力排众议,成功登基。
可也正因为如此,秦家借此架空皇权,在各个部门关键位置,安排秦家的心腹。
后来宁王崛起,守卫边疆,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在朝堂和百姓中一时威信无两。
而宁王是坚定的皇权拥护者,借此,皇帝才收回部分权力,借此与其他朝臣,秦家形成均衡局面。
当初皇上也不是没想过借此一举收回皇权,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那些实力集团,一个个都是人精,看宁王势大,避其锋芒,全缩了起来。
他们不惹事,根本没机会对他们下手,自然也除不了他们。他们在宁王的耀眼光辉下,依然不动如山。
敌人不能杀一辈子,等到边疆稳定,这些人嗅到了机会,立马反扑,开始琢磨让宁王下台。
宁王打仗厉害,可论跟这些读书人玩阴的,那是真玩不过这些人。
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会窝里横,党同伐异。于是乎,那些人开始针对宁王的部下,各种借题发挥,指桑骂槐。
多年下来,宁王自身影响不大,可是宁王的兵权逐渐被瓦解。
当初那些为宁王肝脑涂地的将领,军营呆惯了,大多比较随意。也正是因此才会被找到机会,遭受残害。宁王心灰意冷,选择离开朝堂。
这也不能怪皇帝,皇帝也没办法。那些文臣,每次都能精准的抓住宁王部下的错误,然后借着大义,借着祖宗之法,逼迫皇帝就范。
试想,你是皇帝,那些人跟你说,你不杀那些人,就是罔顾祖宗之法,欺师灭祖,不配管理老祖宗打下的武朝,你能怎么办。
后来宁王要走,这些人才算消停了。不管从地位还是威望,宁王在武朝都是极高的,他们本就不能把宁王本人怎么样。
既然宁王要走,也算是遂了他们的意。也有可能是怕物极必反,总之就是最后,他们也没有把事情完全做绝。给宁王留了一小部分士兵,让其带着镇守庆安府。
那一小部分士兵,不过三千左右,跟当初领兵几十万相比,连零头都算不上。这也正式宣告,宁王在斗争中败落,彻底失了兵权。
那些士兵平日都在军营,王府内并没有府兵。所以李安每次来王府都很随意,通报一声就可以进来了,限制很少。
“宁王就不怕被人加害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