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清军后撤(2/2)
满清现如今更是直接抛弃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选择了东遁!
这就算是百多年前的成化梨庭,都没有这么严重啊。
苏尔哈知道,他们的大清这一次,恐怕要彻底灭亡了。
“呵呵,我当是谁,原来是吴三狗啊,当初你差点就降了我大清了,要不是你大明他突然出现了一个吴王,现在还有你说话的份吗?”
苏尔哈看清了远处的吴三桂后,冷冷的一下,他早就已经抱着必死的心态,也就什么都不怕了。
被人再次揭短,吴三桂冷冷的看了一眼赫图阿拉城,而后毫无情感的说道。
“既然如此,老子就成全你们,火炮营准备!”
随着吴三桂的一声令下,一门门火炮被推了上来,足足有百门之多,一门炮众数千斤,光是气势就已经足够压倒所有的建奴了。
他们看着一门门的火炮炮口对准了赫图阿拉,只能无奈和不甘的闭上了双眼。
“大汗,我们来了!”
不久,随着一声声的炮响,炮弹不要钱一样朝着赫图阿拉城而去,这些紧急修复的城墙压根就不堪一击,在炮弹的不断击打之下,一块块城墙开始掉落,裂缝,坍塌。
那些建奴老人们纷纷躲在城墙后面,手中紧紧的捏着大刀。
“砰...”
一枚实弹猛地砸中了一名建奴老将后背的城墙,巨大的力道直接将此处城墙撞开,连带着他一起,撞开了数米之外。
巨大的冲击波直接将他的五脏六腑震的粉碎,吐出一口鲜血后,便再也没有了任何的动静。
这一幕,更是不时的发生。
吴三桂看着这一切,心里不由的暗暗感叹。
曾几何时,这些都是大明将士们最真实的写照。
可苍天好轮回,现在这一刻终于是轮到了大明的死敌身上,对于这一切,吴三桂没有丝毫的同情之色。
因为这一幕若不是出现在建奴身上,那么就会出现在大明身上,在战场上,容不得半点的仁慈。
“炮声一停,立刻冲杀,城内之人,一个不留,这座城,也没必要存在了。
结束之后,拆除城池,夷为平地!”
吴三桂冷冷的说着。
“遵命!”
神,看向了城池。
半个时辰后,城墙再也经不住炮弹的摧残,轰隆一声,几处城墙应声而道,漫天的尘土不断地朝着天空飞扬了起来。
“杀!”
密密麻麻的明军如同洪水猛兽一般,朝着缺口便冲了过去。
这一幕,越深入辽东腹地,越是常见。
并且有很多族类并没有选择同多尔衮一起撤往倭国。
还有一部分人更是压根就没有收到过多尔衮的消息。
他们在看到明军之时,甚至更多的是懵逼。
这些人中,除了最纯正的满八旗外,其余都朱仲杰都没有选择大开杀戒。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月,明军基本上已经将整个辽东全部收复,而多尔衮所率领的满清八旗与新军大部分的兵力都在靠海的建州左卫乘船渡海,回到了倭国中。
对于这个结果,朱仲杰不是很满意,不过也不是很生气。
毕竟最初的设定已经完成了。
而此时最高兴的,无外乎就是崇祯了,他坐在满清的盛京皇宫龙椅上,心情十分的激动。
曾几何时,他被逼到想要自裁。
可如今不仅大明国内匪叛乱被清缴一空,就连从万历朝开始成为大明心腹大患的女真人也被赶走,昔日的辽东和奴儿干都司也全都回到了大明的怀抱之中,重新成为了大明的版图!
而他崇祯,中兴大明,不世之功在大明的所有皇帝之中也能派上号了、
这也不枉费当初他的各个天启帝拉着他的手说了一句吾弟当为尧舜的话了。
不过崇祯此时此刻比谁都明白这一切到底是谁带来的,所以他在大殿之中不停步徘徊,直到一刻钟以后,才下定了决心。
“大伴,拟旨!”
说着,他便来到了龙椅上,王承恩则赶紧让人取来的圣旨,而后崇祯便开始说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泱泱大明,近三百年,内忧外患,危如累卵........
今有大明吴王朱仲杰,先平西贼献忠,后驱闯贼自成,安定国内。
如今更是收复辽东诸地,立下不世之功!
朕欲将山海关以东所有的土地,全部封给吴王,从今往后,此地之主,当属吴王,世袭罔替,与明同升!
钦此!”
这........
崇祯话落以后,王承恩都震惊了下来。
按照崇祯的意思,这辽东之地就是吴王以后的封地了!
而且俨然是国中之国的意思,这可是大明从来没有过的事啊。
王承恩落下了笔,有些忐忑的将圣旨交给了崇祯审阅。
他站在一旁,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觉,过了好一会,他才咬了咬牙,认真的说道。
“陛下,此事重大,是不是应当与大臣们商议以后再行颁布?”
崇祯一听,点了点头,立马说道。
“确实,这可是大事,还真必须跟中间商量商量,万一他不喜欢辽东怎么办,这件事确实还要商议商议。”
王承恩有些无语,他本意是说让崇祯跟大臣们商议商议,可崇祯却理解为跟吴王商议,王承恩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
而后崇祯也不在多说,直接叫来一名禁军,将圣旨密封好后,让他送到朱仲杰那里去,让他先看看,他没有意见了以后,这封圣旨才可以颁布。
见到这一幕,王承恩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而此时的朱仲杰在一路追击之下,也来到了建州左卫城,而此时的清军已经全部撤退,只剩下了建州左卫一座空城而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