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升级52式高射炮,防空导弹计划,前线告急(2/2)
有了火控雷达的辅助,高射炮瞄准的过程就再也不需要人工肉眼瞄准,而是可以依靠雷达自动跟踪,锁定目标。
这样一来,高射炮的反应速度和命中率都将大幅度提升。
更重要的是,有了103型电子管计算机的助力,复杂的弹道计算也能迅速完成。
现在最重要的是制作出计算模块。
只需要将目标的三维坐标输入,计算机就能实时算出提前量和修正值,最大限度地提高射击精度。
如此一来,即便敌机速度再快,火力再猛,也难逃52式的精准打击。
当然,单单依靠雷达还不够。
想要彻底压制住制空权,还得从根本上提升高射炮的性能。
陈平安眉头紧锁,在图纸上奋笔疾书起来。
准备对52式高射炮进行一次大升级,全方位提高其战斗力。
首先是射程。
目前的52式,最大垂直射高8000米左右。
这个高度,对于音速飞行的喷气式战斗机来说,的确有些吃力。
所以,必须增加炮管长度,提高初速。
再配合上特制的高压发射药,射程至少要突破万米大关!
最后,则是炮弹问题。陈平安准备给52式配备一种全新的毁伤炮弹。
这种炮弹内部装填了上百颗高爆破片,遇到目标就会像天女散花一样,在半空炸出一团致命的弹幕,大大扩大杀伤半径。
哪怕击中的不是敌机,也能给予雷达和机身致命创伤。
有了这几项大改,52式高射炮无疑将获得新生,成为一款名副其实的防空利器。
陈平安神情专注地在图纸上涂涂画画,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这款魔改后的超级高射炮的模样。
当然,仅凭高射炮,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防空劣势。
要知道,对方的科技树更加庞大,飞机性能只会变得越来越强。
用高射炮硬抗,无异于螳臂当车。
所以从长远来看,必须另辟蹊径,研究新的对空武器。
而陈平安心中,也有了明确的目标——防空导弹!
没错,导弹。
这种集动力,制导,战斗部于一体的武器,堪称防空利器。
只要导弹技术成熟,飞机再先进也不过是射手座上的活靶子。
早在二战时期,汉斯就研制出了V-2火箭。尽管它还是一种简陋的无制导武器,但却开创了弹道导弹的先河。
战后,漂亮国又发明了尼克导弹。
它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可达200公里。再配合雷达制导,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术导弹。
毛熊紧随其后,接连推出了萨姆-1,萨姆-2等一系列地空导弹。
尤其是萨姆-2,已经初具现代防空导弹的雏形,可以在30公里内锁定,追踪,摧毁敌机。
只要掌握了火箭发动机,惯性制导,近炸引信等几项核心技术,一款堪比萨姆-2的国产防空导弹,指日可待!
想到这里,陈平安的斗志更加昂扬。
在笔记本上刷刷写下
"防空导弹计划
",并在日程表上给它安排了最高优先级。
……
在陈平安埋头苦干的同时,战场的局势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由于双方还在谈判阶段,加上国内钢铁出口大增,外汇收入颇丰,三机部得以从国外采购了大量的工业原料。
云爆弹的生产,也渐渐步入正轨。
这让雷司令暂时松了口气。
他知道,只要手里有足够的云爆弹,就能在谈判桌上多一分筹码,逼迫联军在停火协议上让步。
然而,联军那边却没打算善罢甘休。
通过这段时间的试探性轰炸,他们很快发现,只要飞得更高,速度更快,我军的防空火力就构不成威胁。
于是乎,轰炸编队开始变本加厉,频繁出动,肆意扫荡。
防空阵地的士兵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上的铁鸟来去自如,无力还击。
不过,面对这样猖獗的空袭,雷司令却也并未贸然派出地面部队反击。
毕竟,联军还是忌惮我军的王牌武器——云爆弹。
谁知道这古怪的东方人,会不会又玩什么花样?万一又出动云爆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为了弄清云爆弹的虚实,联军又开始小规模地试探。
他们派出少量的步兵和装甲车,对我军防线发起骚扰。
起初还战战兢兢,生怕中了埋伏。
但几次进攻下来,并没有看到我军用云爆弹反击。
联军不禁疑窦丛生,莫非云爆弹有什么使用限制不成?
于是,试探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排到连,再从连到营。
然而,无论联军怎么挑衅,我军防线就是不还手,只是龟缩在工事里,死死扛住进攻。
终于,有一天,一个令人惊悚的消息传来——原来,我军的云爆弹,早已经用光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