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各方投稿(1/2)
一些投稿者虽然不满,但更多人表示理解:“创刊号确实需要高标准。我们回去努力改进,再争取下一期!”
随着《启明星》声名鹊起,一些人开始试图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让自已的论文刊登在创刊号上。
有一天,一位地方科研机构的领导找到陈平安,笑容可掬地说道:“陈主任,我们单位刚刚完成了一项研究,很有价值。我听说《启明星》正在征稿,希望您能给个机会,把这篇文章收入创刊号。”
陈平安接过论文看了几眼,眉头微微皱起:“您的研究确实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论文的逻辑和实验设计还有些问题,恐怕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对方有些尴尬,但还是不死心:“陈主任,我知道您很忙,这篇论文如果有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再改。不过,毕竟是创刊号,能不能……”
陈平安语气平静但坚定:“《启明星》的创刊号代表着龙国科学界的形象,绝不能有任何瑕疵。走后门的事情,不可能发生。”
对方灰溜溜地离开,但这件事却引起了编辑部内部的议论。一名年轻编辑忍不住问陈平安:“陈主任,有些人有背景,您这样直接拒绝,不怕得罪人吗?”
陈平安淡淡一笑:“如果《启明星》因为人情关系失去了学术公正,那它的声誉就毁了。我们办期刊,是为了推动科学进步,而不是为了迎合任何人。”
经过数月的筹备,《启明星》创刊号的内容终于定稿。
最终入选的论文,不仅涵盖了晶体管技术、数控机床、航天推进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包括陈平安亲自撰写的两篇前瞻性论文:
《卫星技术的未来:通信、导航与遥感的可能性》
陈平安全面阐述了卫星技术的潜力,提出了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的构想,引发了编辑部的震撼。
《计算机小型化与网络化的技术路径》
这篇论文描绘了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让参与审稿的科学家们目瞪口呆。
此外,创刊号还收录了李教授关于晶体管技术的突破性研究、刘院士的数控机床论文,以及赵院士的火箭推进技术分析。
随着创刊号内容的定稿,编辑部开始紧张地进行排版、校对和印刷工作。陈平安亲自把关每一个细节,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启明星》即将发布的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各大国的科学家、媒体和情报机构纷纷对此展开讨论。
与此同时,国内的创刊筹备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陈平安作为主编,面对的不仅是外界的质疑,更有内部的压力和争斗。
在漂亮国的学术圈,许多人对《启明星》的创刊充满了鄙视和轻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