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难度巨大(1/2)
一位光学专家翻到光刻机部分的章节,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高精度镜头的设计需要极其复杂的光学计算,还需要超高纯度的镜片材料和加工工艺……这种镜头我们甚至连显微镜都造不出来,怎么可能做得了光刻机?”
然而,尽管许多人感到震撼和不可思议,但也有一些人被报告中的内容深深吸引。
“这个想法……是对的。”
一位年轻的化工工程师激动地说道:“如果我们能真的从最基础的硅材料开始突破,那就不会再被任何国家卡住脖子!陈主任的规划虽然看起来难以实现,但它的方向是正确的!”
然而,震撼之余,质疑的声音迅速涌现,一些人甚至开始公开反对。
“这完全是痴人说梦!”
一位从事机械加工的老工程师直接拍了拍桌子:“五年?就算给我们五十年,这些计划也未必能实现!我们连最基础的精密加工能力都没有,光刻机这种东西,连漂亮国都还没完全搞定,我们凭什么能做出来?”
“陈主任是不是太飘了?”
另一位科学家冷笑道:“《启明星》成功了,他就想着一步登天了?光刻机?蚀刻机?这些东西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都是一个国家的顶尖技术积累,全球几十年才有的成果。他倒好,一口气全要做,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我们有这个实力吗?”
甚至有人开始质疑陈平安的动机:“他是不是被《启明星》的成功冲昏了头脑?现在提出这种不切实际的计划,根本就是不负责任!”
会议结束后,这份报告被送到了龙国科技委员会的高层手中。一些领导在看完报告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陈平安的规划太大胆了。”
一位官员叹了口气说道:“这些技术,涉及光学、精密机械、化工、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我们的基础工业还很落后,真的能实现吗?”
另一位官员则忧心忡忡:“我们国家的资源有限,如果把这么多资源投入到一条可能失败的道路上,其他领域的科研怎么办?”
但也有领导对陈平安的规划表示支持。
“这个方案虽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但它代表了未来。”
一位支持陈平安的官员说道:“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布局,未来就连追赶的机会都没有。陈平安是有远见的,他在《启明星》上的成就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面对科学界、工业界甚至高层的质疑,陈平安并没有被打击。他明白,这条路注定充满反对和不理解,但他也知道,真正的创新,永远是从“不可能”开始的。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陈平安对团队成员说道:
“大家觉得不可能,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漂亮国和毛子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他们有的,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而我们现在有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我们的决心。”
“我们不是在赌什么,而是在提前布局未来。如果未来几十年后,我们的计算机技术被卡住了脖子,那时候再说‘为什么我们不早点开始’,就晚了!”
“他们说我飘了,说我的计划是痴人说梦。但历史会证明,我们所做的每一步,都是值得的!不可能?那就逼它成为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