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非法股权众筹(1/2)
这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为公众消息面并未大张旗鼓的报道,所以知道的人很少,除了受害者。
但是这样打着时下热点进行诈骗的例子却是不胜枚举:尽管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披着各式“马甲”,但万变不离其宗。
从手法而言,无外乎画饼、造势、吸金,即承诺高额回报、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虚假宣传造势等,让投资者一步步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中晋系实际控制人徐勤和他的高管团队被魔都警方拦在了机场,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由此揭开。
截至案发,中晋累计向2.5万名投资者非法吸收金额累计近399亿元。
据警方调查,徐勤只是一名普通的上海市民,他的父母就是普通的退休工人,他的前妻也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
从一个无名小辈,在短短三四年间,成立了庞大的中晋系以及国太系两大公司,非法吸收金额累计高达近399亿元。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
2011年11月,徐勤就注册了第一家带有“中晋”二字的财务咨询公司。
中晋这个名字的由来,据徐勤自己说,是因为在自学中,他了解到,中国的现代金融业起源于晋商:日升昌。后来,徐勤还注册了中晋1824的商标,因为1824年正是日升昌成立之年。
1999年高中毕业后,徐勤入伍服役,2008年回到魔都,在沪上某三甲医院基建规划科任科员。当时,徐勤开始自学金融知识,但没有参加任何资格考试:“我想我是一个金融爱好者。”
2012年,从医院离职后,徐勤开始了他的致富之路。中晋公司开始运作时,全部资本共计500万元,其中他自己的积累大概100万左右,问前妻家里借了200万左右,当时招了两个人,也借来200万左右。
最初,他以许诺每月2%的收益率,短时间内,就从40名左右的投资者那里,募集到了5000万元人民币。
一些投资者执着地相信“中晋系”与那些出问题的金融平台不同,因为“中晋系”货真价实地投资了120余家“产业公司”,2015年10月起还细分为信息技术、金融、房地产、贸易和服务五大“产业条线”,并且控股两家“上市公司”,是真正有“实业”的金融投资平台。
然而警方在查证这120余家公司时发现,绝大多数几乎空壳,仅十余家公司有“漂亮的业务记录”,但营业额却明显不符。按照徐勤的设想,自己想搭一个资金中介平台,通过从社会募集的资金放贷给优良的、有较好盈利能力的项目,自己赚利息差价。
然而募集到资金以后,他很快发现始终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来覆盖资金利息。他还曾试图自己培养“种子企业”,但挑选的一批项目一年后没有一个能达到考核指标。
被日升昌视若生命的品质——“诚信”,并没有如徐勤所说地传承在“中晋系”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