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1370章 李鸿章出场,康熙一句话得到旗人汉人集体支持

第1370章 李鸿章出场,康熙一句话得到旗人汉人集体支持(1/2)

目录

康熙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大清臣子们都沉默。

胤禛心中也是憋了一肚子的槽想吐。

这个奕詝,是个瘸子,还发育不良长得矮,还有满脸麻子……

呃,胤禛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自家老爹。

好吧,满脸麻子这个不算缺点。

但其他的,问题可就大了!

总之,奕詝是一个非常烂的选择。

但还能咋办?

胤禛又看向弘历。

只能好好教育儿子!

弘历的身体猛然一颤。

每当阿玛流露出这种眼神,那接下来肯定就没有好事发生。

完了完了。

奕詝你这个孙子,你是真的害人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圆明园内,咸丰脚步轻快,微笑着走向书房。

书房之中,祁寯藻、肃顺等几名大臣脸上也满是笑容。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最近大清捷报连连啊!”

“安徽刚刚传来消息,李鸿章收复了庐江县城!”

咸丰一听,顿时喜上眉梢。

“李鸿章,这名字听着就喜庆。”

“来,朕看看这位大清英杰的来历。”

李鸿章,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

他的家族在过去很多年里都寂寂无闻,属于地方上的小地主。

到他祖父李殿华时,家里已经有了几十亩地,算是相当殷实的人家。

李殿华多次考试不中,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们身上。

偏偏几个儿子一个个都不争气。

最小的四儿子李文安,由于体弱多病,别人家聪明的孩子四岁就启蒙了,李文安八岁才启蒙。

李殿华本来是有点绝望了,没想到就是这个李文安给了他惊喜。

李文安读书虽然晚,但非常用功刻苦。

道光十八年,李文安终于高中进士,朝廷赐以三甲同进士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也是在这一年中榜的。

曾国藩殿试上演惊天大逆袭的时候,李文安就是诸多在场配角中的一个。

李文安并没有曾国藩那种才华来逆袭,他老老实实的按照一个三甲进士的出身,先在刑部当了小官,负责主管牢狱。

道光年间大清官场已经彻底烂掉,牢狱之中各种克扣犯人饮食,动辄打骂犯人甚至恶意虐待之事屡见不鲜。

但李文安却并不这么做。

他注重犯人的饮食,每次当值时只要犯人用餐,他都会先亲自尝一尝牢饭的咸淡滋味,确定可以接受之后再给犯人送去。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查阅犯人们的卷宗,一旦发现可能涉及诬陷、蒙冤之事,就积极向上司申诉。

当年秋天刑部重审,李文安申诉的几十名犯人竟然全部获释出狱(可见当时大清的官场风气和法治烂到什么地步。)

至此,李文安的名声一炮打响,他也陆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升官,直到成为记名御史。

李文安不但当官好,教儿子也有一套。

他的儿子李鸿章,在李文安中进士十年后,以二十一岁的年纪考中举人。

第二年,二十二岁的李鸿章一战科举会试失败。

会试失败后,李鸿章经老爹李文安走关系介绍,拜入当时公认的大清汉人第一才子门下。

这个人是谁呢?

没错,就是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

在曾国藩门下求学两年后,二十四岁的李鸿章第二次参加会试,高中二甲第十三名,赐进士出身。

二十四岁的进士是什么概念?

他的老师曾国藩,公认的天才人物,二十八岁才中进士。

还有另外一个也非常有名的汉人大臣纪昀(纪晓岚),三十一岁才中进士。

李鸿章中进士的年纪比曾国藩年轻四岁,比纪昀年轻七岁。

在当届科举进士中,只有李鸿章一个人的年纪是二字头,其他进士都是三十、四十岁。

李鸿章中了进士之后,和安徽老乡、工部左侍郎吕贤基过往甚密。

得知太平天国做大,朝廷打算在各地组织团练的消息后,李鸿章果断怂恿吕贤基上奏章自荐。

吕贤基自觉不会带兵,就借故推脱。

没想到,李鸿章竟然当场挥毫泼墨,给吕贤基代笔写好了一份奏章。

吕贤基一看这以自己名义写好的奏章,竟也觉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起来。

于是就送上去了。

然后咸丰就批准了,让吕贤基和曾国藩一样以在籍侍郎的名义,出任安徽团练大臣。

任命一下来,安徽省会安庆被攻陷的消息也来了。

吕贤基一下子就清醒了。

特么安庆都完犊子了,你让我去安徽和太平军对战,这不是要我死吗?

圣旨已下,吕贤基不去也得去。

他就哭笑不得地对李鸿章说:

“君祸我,上命我往。我亦祸君,奏调偕行。”

在吕贤基的奏调下,李鸿章就以团练大臣幕僚的身份回归安徽。

没几个月,随着北伐军出动,安徽境内局势越发糜烂。

咸丰又下令让多位安徽籍大臣赶紧回去办团练,李鸿章的老爹李文安赫然在列。

就这样,父子两人合兵一处,搞出了一支上千人的团练。

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淮军”最前身。

由于老爹李文安身体一直以来都不好,儿子李鸿章就成为了主要带兵之人。

李鸿章带着这支兵马在吕贤基的指挥下多次和太平军交战,也算是打出了一些心得,懂了一些用兵。

他的老师曾国藩这几个月带着湘军连战连捷,在湖北、江西方向给了太平军巨大压力。

杨秀清不得不从安徽等地调集兵马去对抗湘军。

李鸿章便借助这个机会,率领自家兵马一举光复庐江县城。

一个县城,听起来好像没啥。

湘军和太平军框框一顿激战,不是省城就是州府,或者几万人的超级大战,那才叫厉害。

可如果说,这是最近一年多时间以来,安徽方面的清军从太平军手里夺回的第一个县城呢?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意义,李鸿章收复庐江县城的奏报才有资格被放在大清九五之尊咸丰皇帝的面前。

咸丰心花怒放,笑呵呵的开口道:

“这个李鸿章,果然不愧是大清新一代的骄子,很好,非常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