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老子易中海,嫂子娄晓娥 > 第651章 徐慧真的酒厂

第651章 徐慧真的酒厂(2/2)

目录

同时也能够为本土的这些企业家争取到一些真正的有利条件。

“虽然现在这些情况还没有在这些工厂当中看到。”

“但是我相信你说的是没错的。”

“天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些老外来到我们的地盘上面绝对是为了赚钱的,他们不可能是来做慈善的。”

“而且,你刚才说的也没错,现在我们四九城,包括别的地方都是有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年轻人,没有工作的。”

“可能在以前一个家庭里面去养几个小孩子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吃的少。”

“可是这些小孩子长大了之后都变成了壮小伙了,那么每天吃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

“再加上到了年龄了,也需要结婚了,这些也都需要去置办的。”

“如果要是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之下,也就少了收入,那么家庭是没有办法维持下去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哪怕人家老外给出10块钱甚至更少的工资,这些人们也会去干。”

“相当于是这些老外用最少的工资。请了一批心甘情愿的廉价劳动力。”

“可以说是真正的被逼无奈。”

陈厂长叹息一声。

有一些事情是现在所无法去改变的,也只能顺从了。

“放心吧。”

“这样的情况也不会持续太久,也就是这些老外刚刚来的时候可能会占一点便宜罢了。”

“如果要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咱本土的这些工厂也可以创办起来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只要咱们本土的这些工厂有一个工资标准放在那里的话,那么这些老外也不可能真的在这件事情上面轻松掌控。”

易不凡的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让这些上面的领导清楚。

虽然那些老外是砸钱了的,可是还是应该好好的帮助一下这些本土的企业家去发展的。

因为到头来,能够真正拯救这个国家的经济的人,是本土这些企业家,而不是那些老外的企业家。

“你说的没错。”

“你们先忙,我可能需要去准备一些材料。”

“顺便再去找几个老伙计。”

陈厂长没有把话说的很明白,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到位了。

基本上也是采纳了易不凡所说的这些话,当中的意见。

因为这些话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说是当头棒和很多人,在以前只是想到了这些老外给钱能够在四九城建厂,也就相当于是对四九城的经济发展有帮助的。

这些人也没有去想着这些给老外干活的工人们,到底是会接受什么样的工资水平。

毕竟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或者是说大多数的领导而言,他们觉得工资本身就是有一个标准的。

那么这些老板来了之后,自然也是会坚守这个标准。

可是他们却不会想到人家老外开办的工厂,为什么要去坚守你的工资标准呢?

在以前之所以会有一个工资标准放在那里,那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工厂全部都是国有的。

也就是说一切的一切都是上面说了算。

而现如今让这些老外进来开办工厂的同时,也就是放弃了原本的掌控权力。

那么人家老外愿意去砸钱在这里开办工厂,这些工厂肯定是不愿意受到任何的限制。

起码在道义的范围之内,是不会去受到限制的。

在这一点上面,上面的这些领导也是无从干涉。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家就是为了赚钱的,改出低工资一样可以招聘到工人,何必去改高工资呢?

“这些老外真会这么坑吗?”

“也太不人道了吧。”

徐慧真听了易不凡的话之后,也是皱了皱眉头。

“呵呵,道义?”

“想想过去的几十年当中我们所经受的打击就知道了,所谓的道义不是给这些畜生说的。”

“人家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族人,何必来帮助我们呢?”

“除非是有更大的利益在前面等着,要不然的话不可能在现在来到华夏。”

“你以为人家真是来帮助我们解决就业问题的吗?”

易不凡笑了笑,这种事情显然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都是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看来咱们不单单要把酒厂赶快发展起来扩建,还要把答应跟雪茹一起开的服装厂早点开起来。”

“只要咱们开的工厂足够多,那么这些工人们自然也就可以招很多,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岗位。”

徐慧真想的法子还是比较直接的。

“呵呵。”

“你这是打算跟那些老外抢工人啊?”

“这样做显然是不可能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过咱们四九城有多少的人是没有工作的,在现在都是无业游民。”

“应该说每一个家庭当中都是有两三个的。”

“毕竟现在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家里面可能也就只有一个人在工作。”

“但是我们可没有办法去一下子开那么多的工厂出来。”

“一方面是需要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好的项目。”

“再说了,咱们也不可能开了工厂之后就把这些所有的新手都招进来,那这些工厂还怎么运作呢?”

“咱们接下来要做的不单单是要去开工厂,还要去开商店,也就是说适用于不同的人去做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带动别人也一样来开办工厂去作业。”

“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加入进来,在每一个行业当中都开办了工厂,或者是带动大家一起去做生意了。”

“那么这些老外的如意算盘也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要是有人看到身边的人都已经当老板去做生意了,哪怕就是上街摆一个地摊都可以卖东西了,这些人还会赚一个月给10块钱的工资吗?”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只要是有了这种对比之后,那些老外的工资也就不得不提起来了。”

“毕竟大家伙也都感觉到自已在外面准备摆个地摊都有可能赚的比这工资高,而且还自由,不需要每天去考虑什么迟到早退。”

“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些老外自然而然也就会提升一下自已的待遇了。”

易不凡可没打算这样的事情自已一个人去做。

众志成城才是最好的办法。

“你说的没错,众人拾柴火焰高。”

“光靠着咱们自已让这些老外去改变,还真是不可能。”

“咱们应该带动大家一起去做给更多人的机会。”

“还有就是,上面的这些领导应该也会出台一些条件,能够让这些普通人可以把这个生意做起来。”

徐慧真也点点头,自然也是觉得易不凡说的是没有错的。

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更多人的想法,让这些人跟着他们一起干。

“其实呢,咱们创造的岗位,不单单是工厂里面需要的这些工人们。”

“还可以考虑到咱们这些酒厂里面的酒能够去零售。”

“就比如说,推一个小推车,推的这些酒到处去售卖。”

“也可以让一部分人,动动嘴皮子,帮助咱们去找顾客。”

“这些顾客可以是自已开超市的,也可以是饭店的,也可以是那些工厂里面食堂的。”

“反正就是可以把咱们的酒卖出去就行,这些人可以从中赚差价。”

“一切的一切都算是一个岗位。”

“能够让他们赚到钱就行。”

易不凡觉得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有第1批人去做了,那么自然会有更多的人跟上的。

到时候这些事情自然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那么上面的领导人会看到的,不单单是这些老外带给了四九城的经济复苏。

这其中,本土的企业家,以及那些小老百姓才是真正功不可没的存在。

而且,只要这些小老百姓或者是普通人开始做生意了之后不单单是解决了他们的就业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他们以后养家糊口的事儿。

对于这些人来说,都可以成为新的大老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出来。

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说白了就是,只要是能够让这些年轻人崛起了,那么对于整个四九城来说,乃至整个华夏都是好处多多。

“你们看看怎么样?”

就在两人聊着的时候,陈雪茹拿出了自已的作品。

“这个地方到时候可以变成红色,这个地方如果可以的话变成黄色。”

“其余的地方可以是白色或者灰色,你们感觉怎么样?”

“这些颜色方面可以到时候看一下成品。”

陈雪茹指了指自已纸上画出来的包装盒子。

从整体来看的话,确实是高大上了很多也真正汲取了徐慧真和易不凡的作品的长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