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一箭双雕(2/2)
虽然这里名义上属于大明朝的势力范围,但因为这里杂居了不少的夷狄,所以,对此地的管控远不如其他地方。
甚至,大明的官员时常会出现意外的危险。
“陛下,马上就要到达建州女真的范围了,还是小谨慎一些为好。”
这时,兵部侍郎方梓荣走上前,提醒道。
作为主管边境夷狄的情报的兵部侍郎,他对于这里的境况,十分的熟识。
朱祁钰微微一笑,顿时来了兴趣。“方卿,听说你曾经在这里做过几年的郡守?”
“是的,陛下。十多年前,臣受先皇的旨意,曾在此招服夷民。”
那兵部侍郎方梓荣,躬身道。
“嗯,朕曾听闻你在这里的功勋卓著,驯服夷民数万人,在离开时不少的夷狄族长,还曾上书朝廷,恳求让你留任。”
“可见你确实在此用心不少。”
朱祁钰很少当面夸赞一个官员,以至于这个兵部侍郎方梓荣听了之后,深受感动。
“这都是臣分内之事,这些夷狄归顺,都是先皇以及圣上之恩。”
方梓荣谦逊道。
“呵呵,勿要谦虚了。不过,自从你走了之后,这里可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朕曾听说这些年,不少我大明的官员,时有意外发生,你觉得540是什么导致的?”
朱祁钰这时话锋一转,陡然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这让不少周围不少侧耳倾听的文武大臣,一下子紧张起来的。
是的,近些年,边关出现不少文武被杀的情况。朝廷派遣的官员,每年都会被杀一些。而且,十分难抓到凶手。
以至于朝廷的文武官员来此上任,都是提心吊胆,大有走刑场心态。
那些权贵家的子弟,更是不愿意来此上任。
以至于能到这里上任的,都是没有根基,没有人脉的贫寒士子,武将。
就算来此,也大都抱着混日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朝廷对于这东北之地的管辖能力,越来越弱。
夷狄之民的气焰,也是越发的嚣张。
鉴于此,那些夷狄部族的首领们,也愈发的目无朝廷。
特别是在大明战神朱祁镇当皇帝的那几年,这种态势越发的严重。
虽然朱祁钰成为大明新天子后,这样的情况有少许的改变,但也只是稍微的收敛点而已。
而朝中这两年的重心,又都放在了北方的瓦剌等身上。
等国家局势稍微安定,朱祁钰又去了江南。如此一来,这东北的局势,又开始动荡起来。
如今,大明四方的局势稍定,朱祁钰终于能腾出手来震慑这东北之地的夷狄了。
文武群臣们也都明白,这位英明神武的大明天子之所以要对高句丽动兵,未尝没有一箭双雕的想法。
不过,当圣上问起过去之事,他们还是不由的紧张起来。
要知道,大家这些年一直对于此地的情况,保持着沉默。
其实,一方面就是不想让大明再起战事。当时只有瓦剌一方,就差点让大明灭国了。
哪里再敢轻启战事?
朱祁钰看着低头沉默的群臣,嘴角泛起一丝的笑容。
“朕知道你们的心思,朕也不怪你们。”
“不过朕只想知道,那些夷民为何敢三番两次谋害我大明官员?”
群臣听了,依旧低头讷讷不敢言语。最终,还是那位兵部侍郎方梓荣走了出来。
“陛下,还是有臣来说吧,终归臣在此地任职多年,对于这些夷狄的习性还算了解。”
朱祁钰点了点头,示意他讲下去。兵部侍郎方梓荣深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道。
“当然,一些原因是人所共知的,那就是太上皇任用奸佞当政,导致朝堂上乌烟瘴气,有正气的大人都不敢言语。”
“再加上北方的边患严重,江南之地横征暴敛,官府黑暗,以至于财政枯竭,不敢对东北轻启战事,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来东北之地的官员,抱着醉生梦死的心态,不敢过于严苛,更助长了这些夷狄的嚣张气焰。”
“还有就是……就是朝廷对于归顺的夷狄之民过于苛责,带给他们沉重的负担,以至于他们愈发的对朝廷不满。”
方梓荣刚说完,就有一个户部侍郎站了出来。
“陛下,对于方大人前面两点,臣很是赞同,但对于后面的一点,臣不敢苟同。”
“这东北之地的夷狄部族,已经好多年,没向朝廷缴纳了足额的财税了。”
“而且,朝廷对于这些夷狄部族的首领,时有犒赏。以臣之见,这些夷狄首领的欲壑难填,贪得无厌罢了。”
这个户部侍郎刚说完,不少的官员也都站出来纷纷附和。
朱祁钰见双方争执不下,便看向了一旁欲言又止的内阁阁老沈睿。
“沈卿,你似乎有话要说?”
沈睿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出来。“回禀陛下,臣是有话要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