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带着卫星回古代 > 第11章 读史

第11章 读史(1/2)

目录

水是生命之源。

没了水,这么强烈的蒸腾作用下,漫山遍野的植物开始干枯,仅剩的绿叶也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被饥饿的村民采走。

人类进入了猛兽的生存空间,最近受伤、失踪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李乜感觉糟糕透了,像末世,但下意识的否定了。

可是日益减少的人口怎么说?

正常情况下,怎么可能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人口下降?

转移特殊视角,翻过三面包围的重重大山,看到了广袤的平原地带。

这里纬度偏北,麦子并未成熟的时间却赤地千里。

只有县城、州府所在的位置才有些许人烟——死人和硝烟!

王朝末年、礼崩乐坏,一切又回到了上古时期的茹毛饮血。

农民起义,这里不再相信朝廷,只相信手中的拳头,习惯创造财富的普通人将被剥夺走的血汗统统砸碎。

虽然也有很多人丧生,但新朝代的王座之下,没有尸山血海、白骨累累的堆砌?

怎么可能!

又欣赏了一圈儿祖国的大好河山,由衷的叹息一声。

一旁休息的张金盈听在耳朵里,心情更加不好了。

“你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

“啊?哦,没有,我只是想到了一些糟糕的事情!”

金盈曲起双腿,双臂环抱,将小脸埋进去。

也掩盖了上面的自责。

“钱都被我爹没收了,没办法给你。不过你要是能把我送到常州,我给你一百两!”

常州?没记错的话应该在江苏省。

那可是个好地方!

忽略掉河流冲击出来的海岸线,它现在大小是个坐落在长江出海口的海滨城市。

测量一下到自己的直线距离,好家伙,一千二百多里!

把她护送过去?自己可没这么大的本事。

“你不欠我什么,我们已经两清了!”

“二百两,不能再多了,要不然姑姑就该生气了。”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

“三百两!”

李乜白了她一眼,决定转移话题。

想了想没什么想说的,又拿起杂记。

这个年代的书还很粗糙,很薄、一页充其量百十来个字,一本书在几千到十几万不等,二十万字以上的......反正张应胜家没有。

想想也对,最厉害的《史记》也不过五十二万字,一篇也才四千。

这点字数,在某个小说平台上,恐怕连新手村都没出呢吧?

“对了,你姑姑家在常州,为什么你家在安州?”

张金盈想想说道:

“姑父也姓张,原本在朝廷任尚书省承务郎,自从爷爷去世后,我家家道中落。

长安居之大不易,便分了家,父亲回到了这个老家,继承两万亩的良田;姑父请求外放故乡常州,任常州长史。

先前父亲去信说身体不好,我就和张巧女扮男装,骑马从常州回来的!

没想到,原来是想将我许配出去。

许配也就罢了,赵家公子只是县丞之子,连官身都没有,也不知道父亲抽的什么风!”

李乜点点头,询问了他姑姑一家的具体位置。

按照地图查找,很容易就查到了。

除了州中的头几号人物,别人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宅院的。

“这个不是吗?”

“不是,这是刺史常大人府邸,姑姑家在它东边第二处院子、隔着另一条道路的和善坊。”

李乜有些疑惑。

询问道:

“也不对啊,第二家院子里都是板车和麻袋,应该是个大车店什么的吧?”

“麻袋里装的是盐巴!

姑父和刺史大人一同贩卖私盐,垄断了周围所有的食盐供给,日进斗金呢!

其实不仅贩卖私盐,还蓄养打手,比如万余人的盐工,目的就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有一丝自己的势力。

我这身武艺就是表姐教我的!”

李乜看她说的轻松,足以说明,常州已经成为了独立王国,且不害怕别人嚼舌头。

像极了唐朝后期、明目张胆割据一方的节度使。

“你姑父把常州上下贿赂齐了,肯定花了不少心思吧?”

“嗯......也没有,姑父祖上是吴国皇帝孙权帐下的张昭,经营了三百六十年的常州,本地豪强联姻联理,早就根深蒂固了。像这种事,张张嘴,自然有其他人下手。”

嘚!

李乜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个时代和上辈子有出入,但‘拼爹’‘豪族’这一条还是没变。

根据自己这一年来了解的历史,东汉分列后,华夏大地进入三国时代。

姜维屡次讨伐魏国不成,魏国派遣邓艾、诸葛绪、钟会三路大军伐‘季’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