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讲理的老头(1/2)
李乜想起了《闯关东》中朱开山的一句话:
男人一旦结了婚,就像掉进一口大染缸,再想干干净净出来就难了!
自己对此深以为然。
温柔乡、英雄冢!结婚从来不是问题,难的永远是结婚后如何让一家老小活的顺心。
就自己而言,从多方面考虑,还是有些好处的!
首先就是竹小筱,自己忙的时候经常一天一天的回不了家,如果有一个练习过武艺的女子在身边,能照顾她的起居、也能确保她的安全。
可是......金盈过来,还不知道谁照顾谁呢。
其次就是张家庄。
那十五米高的寨墙与西山互为犄角,就算再拉胯,往里一蹲,安全问题就解决了,属于是保留的后路。
陆赟说的‘二房’倒无所谓。
不像小孩子全都要,大人都知道受不了!
不出意外的话,一辈子爱一个人就够了。
加上张金盈的身世、陪嫁的五千石粮食、还有张咀的效忠,陆赟这是有意无意让自己李代桃僵、取代张家在岱县的地位啊!
将碳棒做的铅笔夹在耳朵上,抖擞一下图纸,确认没问题了,卷成卷轴,夹在腋下,拉着丫头出了门。
县令府掌控了大量的钱、粮、布帛等基础生活物资,整个县城的粮价被打压下去,所有店铺都已经开张,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行走在主干道上,不断回应着周围人的招呼。
“乜哥儿,快来,照你指点后新做的豆腐脑!”
“乜哥儿、小小姐儿,别管他那豆腐脑了,快来尝尝我新改良的炊饼!”
一条街上开了两个早餐店,还斜对门儿,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仇。
昨天去喝了豆腐脑,今天赶时间,就吃烧饼吧!
打发了老孙头儿,来到了老王头儿的铺子前。
昨天过来还是他家门庭若市呢,今天居然反过来了。
和围成一圈儿的顾客告罪一声,也没排队,接过两个炊饼。
递给丫头一个,自己率先咬了一口。
“嗯,不错啊王叔,外焦里嫩、还是三层的,婶子下苦功夫了吧?”
“嗨呀,那可不,我们就照你说的做,这新炊饼比那死面馒头不知道好吃了多少!”
李乜现在还记得,他们家的炊饼很难吃,属于和砖头是一般等价物的存在。
上次给他提了建议,让他学会利用酵母菌做发面团,没想到学的还挺快的,已经有后世烧饼的样子了。
不过还是不太完美。
朝小木箱子里扔了一角银子,边走边说:
“官家粮店里有胡麻,也不贵,你去买些过来,下次做的时候洒点儿在上面!”
老王头儿等的就是这句话!
也不知道这小郎君脑子是咋长的,随便一说都是能当传家宝的秘方、拿钱都换不来的东西。
瞧瞧这炊饼,以前的那种,简直就是在糟蹋粮食。
脸笑的眼睛都没了,一边帮顾客打包,一边朝那背影呼喊:
“好嘞,乜哥儿和小姐记得明天来吃!”
说完也不管他听见没,朝路对面的老孙头儿抬抬下巴,得意之色尽显。
李乜才懒得管他们同行之间的乱斗呢。
将丫头送进县衙,让陆梓潼领了。
“哥哥不进来?”
陆梓桐是陆赟的女儿,比自己小一岁。人不大,却是个机灵鬼!上次那个李笨笨就是她起的!
自己不放心让小筱一人在家,便交给她,也有个玩伴儿。
“不了,恩师交给我的事情还没办成,无颜面对啊!”
秋天这茬没种粮食,马上入冬了,宿麦必须要好好种,要不然啊来年全县的百姓一起跟着饿肚子。
和她俩告别,在前堂等候的两位公人过来,跟在身后,保护着李乜的人身安全。
李乜和他们打趣着,径直来到城南。
抬头看了一眼破旧的门户,在灾年的时候,手艺人同样不值钱。
走进大门,有些冷清,但木料堆了一层又一层,占了半个院子。
老人眯着眼,正在院子里打磨吃饭的家伙。
百姓最怕官差,如果有可能,最好一辈子都不要相见,相安无事最好。
看到李乜和两位官差进来,吓得急忙迎上来。
李乜将吃剩下的食物给了两个小孩儿,两个小孩儿争抢着去了门外。
“老人家切莫惊慌,我是县尉李乜,听闻木老爷子的木工手艺卓绝,特过来让您帮忙打造一些东西!”
“你......”
“我和城西张家庄的张大郎、大郎叔认识,他向我推荐的您!”
“哦~,是大郎啊,那小子给我做了七八年的学徒,学的差不多了、走就走吧,还把我的宝贝女儿给拐走了,真是没良心!”
李乜笑笑。
这年头技艺不外传、传男不传女、传宗不传族,老爷子丢了手艺和女儿,这样看来,大郎叔做的确实不地道。
不过从他的语气中没听到抱怨,只是寻常话题般的唠叨,场面话而已,当不得真。
拿出一吊铜钱,给了两位跟班:
“进来时外面有家茶水铺,你们去那里喝杯茶,走的时候喊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