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跋扈的忻国公府(1/2)
到了江都,李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樊国公府邸。
牌匾很气派、上面刻着云纹、瑞兽,漆红底、烫金字,很有劲道,肯定出自名家之手。
然而除了象征出征在外的斧钺外,其它的就很一般了。
比如大门,只有两米高,看似精致,实则没落。
幼年丧父、中年丧子、老年丧孙,虽为战神,但家中只有老妻一人,仆役丫鬟数名,连个继子都没有。
在这个年代就是绝户人家,虽然贵为国公,依然没人看得起他。
敲门,过了好一会儿一位老嬷嬷才迎上来,见是一群军人,慌乱之后,情绪这才稳定下来。
“你们走吧,这套院子我们是不会卖的!”
李乜一头雾水。
只感觉是自己这一身行装,吓到了老人家。
急忙拱手行礼,拿出玉符和孙玄昊写的家书:
“大娘误会了,我是樊国公座下二徒弟、鹰扬将军李乜李怠之,奉命来江都办事,特来拜访师娘!”
妇人仔细打量,看了书信开头的字样,这才放下疑虑,邀请众人进去。
李乜让手下守在外面,只身一人跟随,就是怕吓到老人家了。
里面有些寒酸,也只是两进的院子,黑墙黑瓦,和自己在岱县的住所差不多。
还以为像《红楼梦》中的贾府一样气派呢!
想想也是,年轻时立战功,雪藏数十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再壮大的志向也被磨灭了吧?
大有大的繁华,小有小的精致。
进了客厅,自有稳重的嬷嬷奉茶。
正襟危坐了一刻钟,一位老人拄着鸠杖,在下人的搀扶下进来。
头发花白,身子也不高,脸上全是皱纹,却慈眉善目,温言温语。
李乜好像见到了自己前世的奶奶,一个一辈子都没离家五公里的人,一个勤劳到去世时还剥花生的老人。
依稀记得和她相处的时光,将全身心都奉献给亲人,毫无怨言。
可惜的是,她没能看到最喜欢的孙子最后一眼。
这已经是李乜两辈子的痛了!
跪坐在老人身边,嘘寒问暖,不时的和她讲解一些前线发生的趣事,师父身体健康,让她不要挂念。
“嗨,好孩子!你师父啊,就是这样的人,什么苦、什么累都一个人承担,报喜不报忧,跟个小孩子一样。
都是亲人,见外的还能是亲人吗?”
李乜仿佛看到了纯真的爱情,如此看来,孙老头儿这辈子也算值了。
二人又白话了一会儿,直到李乜承诺下次来一定带上金盈,老人家这才罢休。
去里屋一趟,取了孙玄昊的名帖。
“让你回来肯定有大事,妇道人家就不问了。这是樊国公名帖,你带上这个,去英国公府邸。英国公是我妹夫,有什么事,也能帮衬你!”
李乜接过,再次拜谢。
这也是便宜师父交代的,否则满朝文武,连个引荐、说上话的都没有,要钱之事肯定难受。
夫妻二人,果然心有灵犀。
李乜拜别,放下一包财物。
“师父征战在外,特让徒儿带些钱财回来,补贴家用。”
没想到被老人家敲了一下脑袋。
“年纪轻轻就知道说谎话,这辈子老东西都没往家里带过钱,都是姐妹家帮衬!一片孝心我心领了,你年轻,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自个儿留着吧!”
李乜放下,说什么也不带走。
老人拉住李乜的手,二人僵持了下来。
此时,佣人进来,小声说了两句。
二人也没了谦让的心思。
“师娘,门外何人喧哗?可有难言之隐?”
“无事,钱财我收下了,你快去忙吧!”
李乜看看,只能告辞。
来到前院,询问下来,嬷嬷总算告知了实情。
此处院落远离繁华街道,颇为幽静,院子方正、形状狭长、居于其中必定大贵,旁边有水渠、垂柳、后面有湖泊,前院空旷、阳光充足,典型的依山靠水、怀抱明堂。
然而旁边就是当朝太傅、忻国公梁家,他们想扩充后院,便想着用城东一片荒宅和樊国公府邸换了。
老太太不同意,这才有了三天两头过来闹事的地痞无赖。
“嬷嬷勿扰,这件事我来摆平!”
“如此,就多谢郎君了!”
老嬷嬷欢喜,家中有男丁就是好。
遇到这种事,妇道人家总归不方便抛头露面,反倒让他们欺负了。
李乜走出院落,拉上大门,隔绝视线。
门口果然有一群‘乞丐’。
只见他们大声喧哗、手舞足蹈,还有敲梆子、翻跟头的,是地痞无赖无疑了。
这个年代有吃绝户的传统。
不仅是本家同宗,就连外人也会跟着欺负,简称‘擎受’,难听点就是明抢。
就是仗着你家没人,摆明了欺负你的传统陋习。
当然做法方面也不会太过分,就像自己了解的,一开始是拍门讨饭,再然后是讨钱,最后讨要家产,典型的钝刀子割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