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敌军扣边(1/2)
窗外雨声滴滴嗒嗒,三天三夜都还在那下!
睡一天、看书两天、第四天的时候,李乜已经有些烦躁了。
翻动一下书本,看完‘用间篇’最后一页,随即合上,放在一边。
说实话,《孙子兵法》很经典,通篇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然而它更像是将军用兵的‘进阶篇’。
对没有经验的职场小白来说,基本没什么帮助。远没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那么实用。
《孙子兵法》搞不懂,那关二爷最喜欢看的《春秋》更没用了。
那个属于应用篇,是对将领的作战技巧的检验,直白点儿就是期末考试。
和二爷相比,自己有金手指的帮助,却依然难望其项背!
就是个惫懒的性格,上辈子就想躺平,这辈子也没好到哪儿去。
想到这里,便想到了那些希望时间能重来的人类。
谁能保证重来后一定能改变自身呢?
大多数人恐怕只是又重复一遍老路吧?
窗外又开始电闪雷鸣,闪电和雷声中间等待的间隙,最让人担惊受怕。
滴滴答答的雨点密集起来,李修民从外面进来,浑身湿漉漉的,怀中还抱着两个光屁股的娃娃。
“去晚了,房子塌了,他爹举着他娘、他娘举着他俩,透过窗才幸免于难。”
连忙起身,接过湿漉漉的娃子。
用干布擦洗干净,扔进温暖的被窝,一人塞了一个热腾腾的面饼。
“都安顿好了?”
“刺史府、官寺、牢房、军营,但凡地势高点儿的、结实点儿的房子都塞满了人。”
李乜知道,其实城内是有下水道的,但是雨势太大,很明显发生了城市内涝。
而大多数的房屋都是土墙,雨水浸泡、冲刷之下,一点儿也不结实。
更何况......
房顶上噼里啪啦,砖瓦的敲打声不绝如耳,来到门前,鸡蛋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摔在地上,和瓦片一起四分五裂。
越来越多的冰球落下,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
紧接着一阵狂风,前方屋顶上的茅草瞬间起飞,隐约冲上了云霄,消失不见。
环抱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斜斜的倒在地上。
小树好些,但也像小日本人那样,鞠躬鞠到了地上。散落的树枝、小木棍也变成了利器,不断的旋转、掉落。
用竹竿将门窗顶了,来到房屋一角,把矮塌竖起,让两个孩童睡在
天地发威,竟然恐怖如斯!
自己从小就害怕打雷、害怕飓风。这种情况下,根本就睡不着。
还好那些百姓已经转移了......
这样一来,李修民的威望也能提高一个档次。
这个新安州刺史,也算名副其实了!
拄着刀,感受着天地间若有若无的晃动,桌子上的竹筒缓缓滚落,掉在地上,摔开了封口。
伸手捡过来,这才想起,这是朝廷那边过来的书信。
上次太忙,竟然忘记了。
点燃一根蜡烛,借着摇曳的烛光,缓缓打开。
为首的是一个‘孤’字,不是皇帝,居然是皇太孙。
自己和他没那么多的交情,他为什么会给自己写信呢?
顺着看下去,上面介绍了朝堂上近来的局势。
皇帝依然沉湎酒色,周围宦官几乎都被收买,隔绝视听之下,竟然下旨斥责孙玄昊。
埋怨与太师杨仆、郑充国三人没有早日合围,西南北共击信陵余孽。
这一切的背后,少不了忻国公的身影。
自从他掌握了淮北各地的盐引后,地方势力大增,凭借着巨量的财富,开始逐步蚕食禁军。
对此,满朝诸公,一个禀告皇帝的都没有。
太孙提了一句,竟然被诬陷谋反。
皇帝不信,但还是将他幽禁宫中,不得随意外出。
至此,英国公明哲保身,忻国公独揽大权,逐渐不受控制。
太孙来信也是希望李乜早日回去,帮他肃清乌烟瘴气的朝野。
话里话外暗示,只要让他坐上皇帝位置,必定让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看完书信,末尾掉出一个金黄色的卡片。
对着烛光看去,浮现出一个少女的轮廓。
点点镂空,静静坐着,如果不是知道,肯定以为是位雍容华贵、落落大方、美丽不可方物的千金公主。
反过来,上面有一行小字:你什么时候回来看我?
李乜收起东西,装好。
如果信件是从太孙手里传出来的,八成已经泄密了,就算回去也是自投罗网。
可不认为自己一人能抗衡整个朝堂的老狐狸。
刚放下信件,突然又拿起。
不对!
如果说师父收到的命令是往北靠拢、与太师会师的话,可杨仆已经被调离古冀州了啊?
那他过去做什么?自投罗网吗?
不行,必须尽快通知他,让他后撤回来。
可......可这边连门都出不了!
只希望他慢点走,给自己一些赶过去的时间!
心中焦急,搞不明白,杨仆在河北干的好好的,为什么皇帝要把他招回来?不是自断肱骨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