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古人看“幸福者退让原则”。(2/2)
一众老祖宗算是看明白了。
天幕下,一位妇女拉着自家孩子,指着天幕教导道:“看到了吗?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对此,孩子仰着头,不解道说道:“可是母亲,明明是对方的错啊,浩儿不想退步,等浩儿长大了,一定把自己吃的壮壮的,保护母亲~”
“唉,你这孩子,咋就不听劝呢,是命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与此同时。
春秋时期,子路对着孔夫子道:“老师,这种情况真的该忍让吗?”
对此,孔夫子只是淡淡的看了子路一眼,开口道:“你需要忍让吗?”
“诶……”
子路挠了挠头,尴尬道:“弟子一直遵从老师的教诲,以直报怨来着……”
他想说,自己实力够强,要不是遇见老师你,自己见谁都是不服就干。
而对于不少大权在握的古人,则是不屑的开口道:“刁民罢了,又何惧哉!”
但对于不少富家子弟,则是对此深感赞同。
“好家伙,这个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他死不死无所谓,但是,劳资可是家财万贯啊,就这么一命换一命,那也太不值得了!”
“嗯嗯,大丈夫能屈能伸,没必要在这种事上栽跟头,大不了事后找人干他就完了!”
一时间,一众古人议论纷纷。
不少文人墨客,豪侠武将也加入了进来。
大汉,韩信摇摇头道:“能屈能伸,方为丈夫!何必为了一时的意气,徒伤人命呢?”
虽然自己现在已经无人敢惹,可道理是通的。
大宋。
东坡居士拧着酒壶,靠在凉亭中,摇头晃脑的说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一时的忍让,可不见得就是懦弱无能。
大唐。
李白看了看自己腰间宝剑,吹了吹鬓角的发丝,喃喃道:“这……要是我遇上了,拔不拔剑呢?”
还是拔吧,不拔,心里不痛快!
大明。
王阳明先生开口了。
“幸福者退让,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也并非是一味地退让,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退让也并非是让人望风而逃,更不是消极懦弱,而是灵活的退让更能彰显宽广的胸怀。”
现世。
周筱看完也是直挠头,心有戚戚然。
想了想,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啧,如果是我,应该会“遵从本心”吧!】
“哈哈哈,这筱筱也是个妙人啊!”
听到周筱的话,不少古人哈哈大笑,被周筱成功逗笑了。
胆小就胆小,找这么可爱的借口作甚。
而周筱在开口后,立马打开了评论区,想看看网友们都是什么看法。
【只喝珍珠奶茶:原来“怂”是这么来的,因为心上有两人!】
好家伙,周筱刚还说自己比较怂呢,结果,看看人家这解释,一步到位。
【网友A:是啊!以前都是教孩子勇敢的,现在开始教人们退让了,社会变了还是人变了?】
【巴山楚水:楼上,因为幸福了,就不想失去!】
【看球不懂:我女朋友说,遇到这种事,喊我动手,她会每天来看我,给我送饭的……】
“…………”
看你,看什么,送什么饭?
老祖宗们看到这,傻眼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