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女皇商与长公主 > 第476章 江南毒瘤

第476章 江南毒瘤(1/2)

目录

“如此便好。”

南安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了站在一边的李孟还有陈守时,接着说:“此事虽然朕全权交给了太子处理,只不过恐怕牵扯甚大,还需要有人在暗中相助。”

“陛下是,害怕幕后之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会销毁证据,从而给殿下使绊子。”

李孟听了这话连忙说:“微臣愿意为陛下分忧。”

“不可。”

南安帝摆了摆手,轻声说:“如果是其他的事情,交给你们也就罢了,但是朕看得很清楚,这件事情牵扯的人太多了,或许你们的门生也有人…”

“陛下恕罪!”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是李孟与陈守时都直接跪在了地上,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陛下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是在怀疑他们。

又或者说不是在怀疑他们,而是在怀疑他们的手中是否干净,怀疑他们的门生究竟有没有听他们的话,认真为朝办事,而不是为自己谋取私利。

他们也想要证明自己,所以这件事情他们自己绝对不能插手,不仅不能插手,而且今日所发生的事情还一点都不能够透露出去。

“献王,该回来了。”

南安帝想了想,不自觉提了一句:“朕记得这个自己这个儿子可是潇洒,一点都不惦记着朕,得了圣旨就直接出京去了。”

“父皇,十弟一定惦记着您的。”

唐明琅听了这话也明白南安帝的意思,连忙说:“十弟若是不惦记您的话,就不会每月都给您来一封信和您说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得到什么东西,就都往宫中送来了。

“可见他心中一定是有您的,而且哪怕他在封地,也是为您着想,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您,都会给您送过来,您不让他插手那些事情,他也就都听您的话,没有去做那些事情。”

“而且儿臣还听说了十弟在封地中虽然没有怎么读书,但是他还是会去料理农耕,可见他还是把父皇给他的教导放在了心上,知道民以食为本,他为百姓着想,就要去了解那些农耕之事。”

“哦?居然还有此事?”

南安帝闻言有些意外,看着唐明琅问:“你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

“说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是因为前阵子儿臣收到了十弟的信,他与儿臣分享了自己在农耕之中学到的不少东西,而且听说还研究出了一个比较厉害的农耕器具呢。”

“儿臣听了之后觉得特别稀奇,就让他寄了东西过来,只不过这会应当还在路上还没有到,又或许是随着他一起进京,儿臣也未可知。”

“因着这个器具,儿臣还答应他了,等到他回来的时候,一定要设宴好好款待款待他,让他吃上这段日子错过的好东西。”

唐明琅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接着说:“所以儿臣知道十弟并不是不把您放在心上,他给儿臣的信里面可是提了好多次特别想您,只不过害怕频繁来信,会让您觉得厌烦。”

“毕竟父皇您不仅是我们的父皇,而且还是天下之主,每日要操劳的事情都特别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思念去叨扰您的话,那么您每日除了每理政务还会特别辛苦。“

“所以他才一月只送来一封信,只不过送来的东西都非常多,送到了内务府上,令贵妃娘娘应该知道这件事情才对呀,她没有跟您说吗?”

他眨了眨眼睛,似乎是真的很好奇,令贵妃知道这件事若是不和陛下说,那是存着什么心思?

“提过。”

南安帝记了起来,轻笑着说:“只不过我那个时候太忙了。令贵妃说了一句之后,朕也就忘记了,没想到这孩子居然这么有心,不仅仅是一次送过来,而是每次都送。”

“也怪朕太忙了,也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送来的东西应该都放在了内务府等,朕有空的时候再去看看吧。”

“既然你与你的十弟关系如此之好,那你说,朕把这件事情交代给他去做可好?”

南安帝说这句话的时候轻轻的敲了敲龙椅的扶手,定定地看着唐明琅。

谁也不知道,他突然问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是在试探唐明琅,试探唐明琅与唐明宁的关系究竟有没有表面上那么好。

“当然好呀。”

唐明琅二话不说就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父皇要问儿臣的话,那么儿臣肯定毫不犹豫就会帮师弟答应下来,毕竟虽然十弟在封地过的也挺好的,但是太久不见了,而是还时时想念他的。”

“如果是能够把这件事情交代给他去做的话,那么他就有一由在京中多留一段时间,然后儿臣也可以与他多一些时间相处了,儿臣自然愿意他接手此事。”

“这么听起来,你倒是不担心,他会在探查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

“而且也似乎是因为你的私心,想要让他在京中多留一段日子,才把这件事情交给他做,没有完完全全依着这一件事去分析献王究竟适不适合做这件事呢。”

南安帝语气不咸不淡,谁也听不出他这句话中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父皇,儿臣确实有私心。”

唐明琅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磕了个头:“十弟虽然无心朝政之事,向父皇讨要了恩典去了封地,当上了他心心念念的闲散王爷。”

“可是在儿臣看来,这么久不在家中,他必定对京中的事情还是分外挂念的,所以儿臣才想要让他多留一段日子,而且儿臣觉得十弟还是很适合做这件事的。”

“毕竟父皇您想想,十弟乃是亲王,他去督办,只是合情合理,而且父皇您肯定也会安排护卫在他身边,若是有什么不长眼的闹到了他头上,他还可以直接让护卫把他抓起来,然后关进大牢,好好审问一番。”

“毕竟我在明已经能够为他分担到绝大部分的注意力,在暗处的那些人应当也不足为惧,若是父皇还担心的话,那么我也可以把手中的一些人分给十弟。”

“十弟终究是我们皇家的血脉,在这个人人都可能被浸染的大染缸里面,让他来处理此事是最合适不过了,毕竟他对科举一点都不上心,他本来就不是想要读书的人,这样子他来查岂不是更显得皇家的公正无私,也不会让那些人有辩驳的机会吗?”

唐明琅磕了个头,接着说:“父皇,儿臣与十弟之间虽然并非一母同胞,但是从小长大,自然也不舍得他一直留在封地。”

“更何况,他的封地距离江南郡实在是太近了,儿臣也担心重新丈量土地一事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他们可能会对十弟下手。”

“那还不如借着这个由头,直接把十弟留在京中,等到丈量土地的事情结束了之后,再让十弟回去,这样对他来说也是万全之策。”

“江南…”

南安帝听了这话,脸色更加难看:“你倒是字字句句都特别诚恳,但是朕听你的话中,似乎已经断定土地丈量之事在江南推行不下去,而且会有人因此付出性命作为代价。”

“父皇,您前阵子问了儿臣一个问题,为什么江南每年的商贾贸易那么多,却比不上永乐的税收。”

唐明琅笔直地跪在地上,抬头看着南安帝:“儿臣本来以为是父皇出给我的考题,所以回去百般思索,甚至让手底下的幕僚也一起帮儿臣出出主意,然后想要给父皇交上一个完美的答卷。”

“但是越查下去,儿臣越觉得此事事关重大,这不是父皇出给儿臣的考卷,而是那些横行霸道的商户以及穷苦的百姓给朝廷出的考卷,那么朝廷要答这张考卷就要回答得漂漂亮亮的,不能让百姓寒心,要让百姓知道朝廷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

“父皇曾经对儿臣说过,百姓才是一个朝廷的根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儿臣一直都把它放在心里,所以这件事情一定要做,而且哪怕付出血一样的代价,也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可是儿臣也是人,人也会有私心,儿臣也会想要护好自己能够护住的人,那么恰巧十弟就在儿臣想要护住的人中,所以儿臣才会笃定地对父皇说把十弟叫回来是一件好事,也想要借着这件事给他安排一个差事,让他在京中多留一段日子,等那些事情全部都结束了之后再让十弟回去。”

唐明琅重重地磕了个头,沉声说:“儿臣私心颇多,愧对父皇的养育之恩,还请父皇治罪。”

“太子,何罪之有啊…”

南安帝听了这话重重地叹了口气,从龙椅上起身,来到了他面前,把他扶了起来:“太子你做的很好,朕对你很满意。”

“父皇?”

唐明琅有些意外,他抬头看着南安帝,似乎是有些不敢相信。

“你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人都是有私心的,你与献王有兄弟之情,朕又何尝不是记着这个儿子呢。”

南安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今日能够说出这样子的一番话,确实是让朕有些意外,你长大了,不仅仅是会为自己身边的人考虑,而且还会为这南朝的百姓考虑。”

“江南重新丈量土地一事,确实是要推进,而且那些虚报了土地数目,依此逼迫佃户的地主,也一定要严惩不怠。”

“永乐郡是你皇姐管辖的,在她管辖的地方自然不会有人去做一些事情蒙骗于她,毕竟她的手腕你我都是清楚的,而且朕把永乐交给了她,她每年上缴多少的税收都是他她自己自愿的,就是她对朕的爱护之心。”

他说到这里温和地笑了笑,自己这个女儿特别对自己的胃口,接触下来才知道,是个有能力有大才的好孩子,这个好孩子之前让她吃了太多苦,若是个男子,若是他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话,如今还有唐明琅什么事,太子之位必然也应当是属于他才对。

可惜了,是个公主。

南安帝收回了自己的手,温声说:“江南重新丈量土地一事,朕相信朝中有不少人都收到了不少风声,他们不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动手,所以就只能把目光放在了江南这种富庶的地方,一旦成功了,那他们的未来,哪怕不做官,也能够衣食无忧一辈子,甚至还能够为自己的子嗣留下一笔丰厚的家产。”

可是他们剥削的是朕的子民,是朕的百姓,朕若是对这件事情置之不理的话,岂不是让前阵子敲了登闻鼓的那位读书人彻底寒了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