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古代经营手册23(完)(2/2)
只有答应这三个条件才能成婚,否则免谈。
可以说,楚父作为父亲,已经将女儿未来方方面面的事情考虑到了,这样一来,为他们堵住了世人的悠悠之口不说,实际上跟尚锦和入赘也没什么两样了。
楚愿亲自起草了文书,由楚父检查过之后,尚锦和郑重的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按了手印。
商人重诚信,有了这纸他亲笔签署的文书在,即使将来尚锦和背信弃义,自有官府和整个都鼓镇的百姓惩治于他,尚家的名声也会就此败送。
两人成婚一事定在了两月之后的一个良辰吉日,尚锦和以尚家的半数财产为聘礼求娶楚愿,尚、楚两家缔结两姓之好。
婚后两年,楚愿诞下一对双胞胎儿子,长子名为楚砚溪,次子则是跟随父姓,名为尚砚书。
两子皆早慧,三岁能背古诗、四岁能打算盘、五岁会看账簿,都鼓镇中人无不拍手称奇。
等到两个小娃娃年满15岁之后,就正式接手了家里的生意,到那个时候,不论是尚家的产业,还是楚家的店铺,早都已经在楚愿的手中扩展了数倍。
兄弟二人联手,几乎独霸了都鼓镇的大半市场,真可谓是盛极一时。
当然,想要嫁作他们兄弟二人的姑娘也从都鼓镇内排到了城门外,去往楚家拜访的媒婆,比起楚愿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奈两兄弟都铁了心要先立业后成家,说是要等做出些成绩来再考虑这些,无奈,楚愿只能带着自家父君、还有两家的老人出门去避避风头,这一走就是大半年的时间。
等他们在外面转悠了一圈回到都鼓镇之后,砚溪与砚书的终身大事又一下子都有了着落。
兄长砚溪与一过路的女镖头看对了眼,两人正处于欲语还休的暧昧期,双方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楚愿还曾经偷偷去看过这名女子,是个豪爽大方的,身上的武艺也不逊色于寻常男子,若是能嫁给砚溪做媳妇再好不过了。
至于后续的事情,还是让他们小两口自己发展去吧,她这个当娘亲的就不插手了。
弟弟砚书倒是省心,直接看上了都鼓镇中另外一户商贾之家的小姐,名为谢清颜。
谢家是靠地产生意和买卖奴隶发家的,这镇上的牙行都是他家的产业,要知道在古代,能做这种生意的人肯定跟官府有着匪浅的关系。
砚书娶了谢家小姐,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二人真心相爱。
楚愿曾在宴会上见过这位谢小姐,是个饱读诗书、性情温婉的,说起话来轻声细语,楚愿跟她交谈起来都不敢太大声,生怕吓到了这位小姐。
不过这都是小问题,只要品行端正,楚愿不会制止二人的感情。
......
这一生楚愿过的不错,除了刚开始经商的那几年忙碌了点以外,等到生意都做起来,她就都交给属下去管,自己在家做甩手掌柜了。
后来跟尚锦和成了婚,他又是个宠妻无度的,经常让楚愿觉得他是不是对自己太好了点?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生活起居,他都恨不得能以身代之。
后来还是楚愿将人扒光了衣服摁倒在床上才审问出来,原来这人是觉得她太出色了,怕她有朝一日厌弃了他跟别人跑了。
这个答案让楚愿有些哭笑不得,她反思了一番自己的行为,好像确实没有给这个男人足够的安全感,也没有郑重其事的说过爱他。
这才让尚锦和一直认为,自己是因为家中父母催得紧,又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才凑合跟他成婚的。
于是楚愿认真的跟尚锦和解释了一番,自己不是一个会凑合的人,选择跟他成婚当然是因为对他也有感情。
而且两个人都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了,尚锦和又对自己这么好,她的心不是石头做的,怎么可能一点触动都没有。
为了安抚自家夫君的情绪,同时也为了给足他安全感,叫他知道自己不会变心,楚愿开始渐渐的在日常生活中表露自己的爱意。
小两口和和美美的过完了一生,最后弥留之际,尚锦和拉着她的手:“夫人,此生能够遇到你,是我之幸。”
送走尚锦和之后,楚愿的灵魂也脱离了这具身体,回到了系统空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