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战无不胜(1/2)
众人坚守了整整七日,终于在一个晌午,桓王带着集结的十万援军,赶到了宣威城。
彼时桓王看着满城惨状,震撼到无言。
他只能走到众人面前,苍白无力地解释迟来的缘由:就在前几日,郑国公安朗突然把持姑臧城,带头反了。
援军因此耽搁了前进时日。
在最后一刻,幸而安朗之子安庭序亲手砍下自己父亲的头颅,开关放行。
若非柳姒提早把持着那些贵夫人的性命,只怕随安朗造反的人会更多,援军抵达宣威的时间也会往后推延。
若没有丰州军围困突厥王都,再晚一步,宣威城所有人都会死在突厥刀下。
宣威沦陷后,紧接着就是姑臧、昌松,再然后就是整个凉州。
一切只会重蹈前世覆辙。
而丰州之所以会这样行动,全靠柳姒那一封加急传到孙悦怀手中的密信。
突厥举力攻打凉州,突厥王都的防守兵力大大减弱,正是偷袭的绝佳时刻。
已然掌控整个孙家以及其父手下所有兵力的孙悦怀,按柳姒密信所言,自丰州出兵,不费吹灰之力围困了突厥王都。
柳姒在辰时收到丰州传来的捷报,若按时辰来算,突厥可汗最晚在晌午也会收到消息。
在宣威久攻不下,王都受困,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撤兵回王都支援。
所以柳姒才敢肯定地说:最晚晌午,突厥必定撤兵。
……
宣威府衙内,桓王看着柳恺那只空荡的右袖,嘴唇颤抖。
沉重走到儿子面前,他颤声问:“你这个孽障,怎会将自己......弄成这般模样?”
话未说完,他眼中的泪便已流出。
葛将军跪到桓王身前:“王爷,若非公主带着属下拼死救出世子,只怕世子如今性命不保!”
他将来龙去脉一一说给桓王听。
桓王听后十分感激,竟就这样直直跪在柳姒面前,老泪纵横道:“多谢公主救恺儿性命。”
柳恺见自家父亲跪下,也带着伤跪在一旁。
柳姒身为晚辈,按理说这一跪她承受不起,可她并未惶恐地扶起桓王,反而叫屋中其他人悉数退下,只留桓王父子两人。
桓王见状,心头隐隐不安。
下一刻,便听柳姒开口:“堂叔,三月里圣人昏迷不醒一事,是你做的吧。”
这话听得柳恺心惊肉跳,下意识看向她。见她面上严肃,并无玩笑后,又看向桓王。
只见桓王脸色一变,并未立即开口反驳。
柳恺不可置信:“六娘,你在说什么?我阿耶怎会......”
话未说完,便被桓王出声打断:“恺儿,不必多言。”
“当初行事时,便想到会有今日,不曾想这一日来得这样快。”
圣人那时昏迷并非急火攻心,而是他用药将其迷晕。
他与圣人最为亲近,也最好下手。
柳姒问道:“我自知堂叔并非那等贪慕权势之人,所以我实在想不通,堂叔为何要替太子办事?一心效忠圣人岂不更好。”
事到如今,桓王索性也不再隐瞒,将其中缘由一一告知。
当年圣人登基,朝中仍有残余逆党难以拔除,却又不方便亲自动手。于是便从宗室子弟中,选了一个合适的人,来替圣人做那把刀。
而桓王,就是那把被选中的刀。
这样又可显圣人仁政,两全其美。
这些年来,许多圣人无法出面的事,都由桓王暗中代劳;因此他也遭很多人暗地里记恨,可也多亏了圣人庇佑,他才能依旧平安无事。
但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今圣人身子一年不如一年,来日新帝登基,自己未必能全身而退,更何况他还有个全无城府的儿子。
为了柳恺,他必须择出最合适的人选扶持,有了从龙之功,下场也不会凄凉到哪儿去。
但多年来太子与淮王实力相抗衡,贤王也有了兴起之象,实在难以做出选择。
既然做不出选择,那干脆不做。
于是桓王做了个十分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谁都帮,谁也不得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