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大唐一根棍 > 番外:既是开始也是结束(七)

番外:既是开始也是结束(七)(2/2)

目录

李归听后忽然笑了。

“抓小儿一人用上一万兵,你们至于吗?”

郑斗靠近李归,小说吐槽:

“我也感觉不至于,百人围捕都算高估他,不知为何陛下特别看得起你儿子,非要我调集上千金吾卫过来。你知道吗,我为了抓捕刘异,还从军器监领了一批新式兵器,你死前或许能亲眼目睹它的威力。”

“你不愧是郑嫣的侄儿,跟她还真是一脉相承,又蠢又坏。”

郑斗仿佛受到了夸奖般,得意奸笑,他摆摆手,让押解士兵将李归押去独柳树下。

一声锣响后,周遭喧闹声渐渐减弱。

独柳树旁案牍后安坐的大理卿马曙起立,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亲自诵读判文:

“李归,年五十四,祖籍润州,世代贱民,不事劳作,聚收恶人,纠集乡里,私相为盟,结奸蠹国,其号大野。王者居宸极之至尊,奉上天之宝命,然李归违反天常,欲以谋叛,危宗庙社稷……五刑之中,十恶犹切,依大唐律: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李归谋反系罪重,三司断判,决腰斩于市,财产尽没入官。】

围观群众听到“腰斩”二字,眼神中不禁流露出嗜血的兴奋。

大唐最常用的死刑执行手段,是斩首与绞刑,这两种方式堪称全球死刑界的常青树。斩首之刑,犹如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让行刑者与被执行者皆能迅速解脱。绞刑相对略显残忍,会让受刑者死前饱尝痛苦煎熬,但痛苦时间不长,还能保全遗体完整,给予逝者最后一份尊严。

腰斩相比上两种刑罚,既不能快速解脱,又毫无尊严,一般只针对罪大恶极的犯人才会判处此刑。

腰斩堪称华夏大地上历史最悠久的刑罚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

历史上秦朝的李斯,西汉的晁错,唐朝与高阳公主偷情的辩机和尚,都是死于腰斩。

腰斩之刑,行刑时会从罪犯身体腰部斩下,一分为二,断其躯干。

人体的重要脏器大多集中于上半身,腰斩选择在腰部这一关键位置切下,令关键脏器依然完好无损,这就导致犯人遭受腰斩酷刑后,非但不会瞬息间陷入混沌,反而会异常清醒地感知生命流失,罪犯通常会经历一段漫长的痛苦挣扎时光,才会咽气。

甚至有人断成两截后,还能以双手为桨,撑起上半身,在地面上蠕动爬行,沿途流下一地血腥肠、脾、脏器,对犯人的极致折磨,可谓惨不忍睹。

《春秋公羊传》中曾记载“君主不忍以斧钺相待,遂赐其速死。”

面对恶名昭彰的腰斩之刑,君主赐予速死都变成了仁慈的表现。

术业有专攻,刽子手对腰斩尺寸的拿捏颇有讲究,有速决型和延缓型两种执行方式。

斩时往上切一寸,快速手起刀落,受刑者断成两截后不一会儿便会气绝身亡。

若往下切一寸,受刑者往往要多拖上个把时辰才会咽气。

所以许多罪犯家属会重金贿赂刽子手往上切一寸,以使亲人少受折磨。

大理卿马曙诵读完李归罪状,侧脸问属下:

“午时三刻到了吗?”

唐朝对一般犯人执行死刑,讲究“皆日未后乃行刑”。

“日未”,即太阳开始偏西时,此时阴气开始集结,唐人认为这个时辰处决人犯,方便他们托生轮回。

但对于十恶不赦的犯人,则会选择午时三刻处决。阴阳家认为午时三刻阳气最盛,阴气消散,可令罪大恶极的犯人连鬼都做不成,以示最大严惩。

属下看了看沙漏答:

“午时都还没到呢。”

“将犯人绑缚到邢台上吧。”马曙命令。

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个女子高声喝道:

“且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