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心脑之争(1/2)
吴成平和地:“这些天经历太多事情,内心感悟颇深。
心是万情之母,一切文艺自此而出;脑,是万理之父,一切器物由这而生。
心讥讽:‘你只是不会停止的机械怪;,脑反唇:你不过是泪流不息的苦恼鬼。
心便伤心地离开脑,脑便一动不动看着心的离开。
心离开脑,无时无刻陷入回忆漩涡,脑是如何帮他解决烦恼;脑离开心,生活困难百倍。
心是怎样给他创意火花。一天,他们又一次相遇。
脑说:我之前太冷酷无情,没有你我连筷子都没法拿。
心说:我上次特感情用事,没有你我只能活在过去未来的虚幻中。
脑说:是我不对,不该指责你,而是该反省自己,我应该认清前方的路,帮你找到安定感。
心说:是我的错,不该刁难你,而是该欣赏你的干练;我应该找到灵感之泉,帮你活出轻松感。
脑说:我以后会让你更自由,但是我会更自觉。
心说:我以后不会故意制造事端,让你难以解决。人本来就是不分左右脑的,无论是左也罢还是右也罢,都是具备他的作用,废弃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人生。理性人多做梦,多聆听自己的心声,感性人多思考,多审视自己的言行。”
高洋十分温暖地说:“我是你的心,你是我的脑。这才是伏羲告诉夫妻之道。”
二人心神合一,产生共鸣,产生巨大光环,把梦魇震飞出去。
邓路平有点惊叹吴成心法最高境界。
蔡历走上前说:“易经有六个层次,第一层:《易经》是占卜术,本质上数字游戏,受巫学影响。占卜也就数字组合,无论用何种占卜,都是要转换成7986上。
第二层:《易经》是象学,卦象之意,实际上附会,心理暗示,联想妙用,靠奇特想象。象数是紧密联系,卦象有些很形象,有些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远离原本场景。八八六十四卦,人生六十四个场景,三百八十四个策略。
第三层:《易经》是数学,易学根基,也是中文内涵所在。文即数,数即术,术就是路径,路径即道。数学稳定,以此表达天道稳定。数学即恒学,过去一是一,现在依然是,以后也是。
第四层:《易经》是阴阳之学;战国邹衍首创,巫学混合,导致战国儒学有所割裂。孔子死后,儒家分裂,才有百家争鸣。阴阳家,出自子张,墨子受其影响,反出儒家。
第五层:《易经》是义理之学;义理是对历史道义总结归纳,静态,没有对当下特殊性做出相应判断。道理是静态,实际生活场景是变动的。持经达变则是对易经高度理解体现。宋明理学只教道理,不教术数,民间学术数,不知道义理,两者严重割裂,以致于明清儒家精神分裂,严重虚伪不堪。
第六层:《易经》是心学、心性学,建立在历史性总结后,对当下社会更宏观预判,更强调直觉性。遁世不闷,独立不惧。古往今来,达到此境界寥寥无几。绝大数到了第五层就心满意足了,过往岁月,很少遇到比肩伏羲之人出现。这也说明大众一个疑惑就是明明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易经在传播过程中有人可以拆分,就是不愿意有人可以学透,绝大数时候,不融洽,恰恰是有人故意曲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