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逻盛炎之死(1/2)
恍然大悟的逻盛炎赶紧花钱上下打点,总算如愿见到了大隋天子杨开隆,在经过时间漫长却过程短暂的会面后,逻盛炎得到了一个坏消息。
大隋天子杨开隆对南诏与吐蕃之间发生的战争相当关注,但出兵乃军国大事,自己必须要与朝中文武百官商议后才能做出决定,你先带着这些赏赐回去吧,有消息了朕会派人通知你的。
没有得到明确答复的逻盛炎听出了杨开隆话中的敷衍,他也不是傻子,寿宴上吐蕃使者的出言不逊,回纥使者和突厥使者差点发生的互殴,这些细节都展示出了大隋似乎没有那么强大,否则那些人为什么会有胆量,敢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不给大隋天子杨开隆面子。
逻盛炎带着失望与不安离开了长安这座繁华的城市,踏上了返回南诏的路途。此时正值关中平原的第一场雪落地,逻盛炎的心情却比外面的天气还要寒冷。南诏的国都阳苴咩城坐落于西洱河(洱海)旁,那里四季如春,唯有神山(苍山,生活在附近的白族将其视为神山)之上才会落下代表着圣洁的雪花,而在大隋这片被皑皑白雪所覆盖的土地之上,逻盛炎没有寻觅到任何希望。
满怀失落的逻盛炎踏上了漫长的回国之路,一路上走的相当缓慢,似乎这样就可以不用去面对那些残酷的现实。可再漫长的旅途终归会有尽头,当逻盛炎踏进阳苴咩城时,沉浸于失落和迷茫之中的他没有发现城门守卫被换成了生面孔,也没有发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消失了不少,更没有发现自己出使失败的消息已经在南诏不胫而走,百姓看向他的眼光带上了深深的怀疑和不满。
逻盛炎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表现地一无所知,回到南诏后便一头扎进了后宫,带着所有的嫔妃们没日没夜地宴饮作乐,就像一只将头埋入沙土的鸵鸟,似乎只有在那些酩酊大醉后的酣睡中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让逻盛炎难以忍受的是,再怎么烂醉如泥依然会有醒来的那一刻,在那些宿醉乍醒的夜晚,逻盛炎会一个人安静地坐着,怔怔地看着玉体横陈、杯盘狼藉的宫廷酒宴出神。每到这个时候,那些被他压制的不安和恐慌就会一起袭来,把这个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君王瞬间淹没。
在半醉半醒之间,逻盛炎踉踉跄跄地行走到了夏季,此时的他已经感觉不到任何快乐,连曾经让他夜不能寐的恐惧也抛弃了他,情感开始在他的生命中变得越来越奢侈。期间不是没有近臣亲信向他发出了示警,却都被逻盛炎一一给屏蔽了,在那些人失望的眼神中,阳苴咩城又恢复了死寂一般的平静。
所以当凤迦异打着清君侧名义起兵的消息传来时,逻盛炎表现的相当平静,或者说对此早已麻木。饶是如此,逻盛炎还是如同走流程一般下达了平叛的政令,却丝毫不去理会那些政令发出后是否会石沉大海般了无音讯。
赢不了的,凤迦异在军中威望甚高,论军事指挥能力整个南诏国无人能出其左右,其麾下将士也皆为百战精锐,更何况凤迦异还勾结了吐蕃人,这将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这一点不仅阳苴咩城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知道,连逻盛炎心里也对此一清二楚,这是他那位突然逝世的父王给他留下的枷锁,自己不管如何挣扎也无法摆脱这命中注定的结局。
延载元年八月初三,无耻的汉奸、叛国者凤迦异自聿赍城(今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起兵造反,百姓纷纷唾骂,表示会与自己的国王同生共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