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热销(2/2)
她笑了笑,把桌上的本子递给婆婆:“就算没有妈帮我挡着,我也没有时间精力再写短篇了,本身我写那篇文章,就是为了练手的。”
她说着,把已经写了个开头的小说递给黄翠喜。
“妈帮我看看,这个故事怎么样?”
黄翠喜是看过儿媳妇发在江安晚报上的那篇文章的,一时还觉得不解,写什么故事需要用那样一篇文章练笔。
但接过本子一看,她立刻就明白了。
这个新故事竟然也跟那篇文章一样,是以一个叫“姜乐乐”的小朋友视角展开的。
如果说,那篇江安晚报上的文章以小孩儿视角展开还稍显生涩,还能看出来些许成年人的视角描写。
那么,这篇新故事的描写就完全看不出来一点突兀。
仿佛这就是一个四岁小孩儿姜乐乐的故事。
从小孩儿淘气捣蛋砸碎别人家的玻璃窗害怕被父母骂,所以一直在外面待着不敢回家开始描写,小孩儿说的每一句话和每一点心理活动都完美契合了一个四岁小孩儿应该有的状态。
黄翠喜明知道这是一个儿媳妇编出来的故事,但在看到姜乐乐小朋友大晚上不回家,躲在山上,而他爸一边找人一边嘴上不饶人说一定要狠狠打儿子屁股的时候,却还是为他提了一颗心。
还不由埋怨了一句:“乐乐他爸怎么想的,再想教训孩子也等找到孩子再说,他这么说,孩子更不乐意出来了。”
明显是代入感太强了。
说话间,仿佛姜乐乐都不是一个纸面上的虚构人物,而是身边真正的小辈一样。
黄翠喜说完,才在儿媳妇带笑的眼神中,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实在是有些真情实感了,还有些不好意思。
姜琴笑了一下,缓声道:“妈这么喜欢这个新故事,我就放心了,我还怕大人会觉得这个故事太过幼稚呢。”
要是姜琴说别的,黄翠喜可能还不会有太大反应。
但她怀疑自己写作的水平,黄翠喜立马反驳:“咋会幼稚?!我看着挺好,孩子可可爱爱,谁会不喜欢,到时候发出去,谁要是不喜欢,我找她去!”
很是理直气壮,一副姜琴写的故事不被人喜欢,那根本就不是姜琴的错,而是别人水平不够的样子。
姜琴忍不住笑。
她对自己都没有婆婆对她的信心这么足。
但不得不说,婆婆这么说,还是很大缓解了她初次涉足儿童文学,还是长篇小说的担忧。
原本没打算说的计划也顺势说了出来。
“妈,我想的是,等我带着孩子们去随军,就尽量别给组织上添麻烦,这篇小说要是能有稿费,我以后就打算以写作来挣钱,这样时间自由,也不用担心为了工作,没办法照顾好孩子们。”
黄翠喜完全没有什么“女人在家带孩子就好挣什么钱”之类的反应。
反而点点头。
“你这考虑得也对。”说到随军后的生活,哪怕是黄翠喜这样见惯了风风雨雨的,也不免担忧。
儿子她不担心,不说顾兆都已经入伍十几年了,就是刚入伍的时候,她除了担心儿子的安危以外,还真没咋担心过顾兆在部队过得好不好,能不能适应这种问题。
顾兆从小就是皮实孩子,不仅体现在他挨打多少次,闯祸的时候也没收敛过。
更加体现在他的好养活上,不挑吃不挑穿,小时候家里吃不饱穿不暖的,还遇上了三年饥荒,他都能长得高高壮壮的。
但姜琴和三个孩子可不一样啊。
就不说三个孩子了,黄翠喜到现在还记得,姜琴刚怀上第一胎时的状态。
孕期反应剧烈到最后只能吐血的地步,饶是黄翠喜已经生过三个孩子,也亲眼见过其他亲戚邻居怀孕的样子,还是被吓了一跳。
可以说,后来黄翠喜默认姜琴不用下地上工,还把照顾刚出生的顾一宝的事儿接过去一大半,有很大原因都是因为目睹了姜琴在孕期的痛苦反应。
甚至如今姜琴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家里也没少给她补充影响,但姜琴还是胖不起来。
这样一个纸片人儿媳妇,黄翠喜说不担心都是假的。
她何止是担心姜琴和孙子孙女能否适应在岛上的生活,更加担心别人会因为姜琴太好说话而欺负她。
在家写作虽然不一定能挣到钱,但至少能保证,姜琴不会在工作中被欺负排挤。
这么想着,黄翠喜还不由加了一句:“等我送你们娘儿四个到了驻地,我得多住几天,好好看看家属院的环境。”
这边,婆媳俩说到家属区。
另一边,顾兆也拿着刚到手还热乎的申请通过批函走出后勤部。
他一走,后勤部里几个干事就聊起来了。
“顾营长媳妇儿真要来了?”
后勤部主任余瑞娟看了眼说话的人:“顾营长的家属随军申请都通过了,还能有什么假的。”
几个年轻干事对视了一眼。
“那小孙护士……”
余瑞娟皱眉:“别胡说,小孙和顾营长有什么关系?顾营长结婚都几年了,孩子都三个了。”
后勤部主任是政委夫人,学历高能力强,板着脸的时候,干事们谁都不敢触她霉头。
余瑞娟看她们几个住嘴了,也没多说什么,后勤部的工作忙着呢。
她收拾收拾桌面上的文件:“我去财务科,你们几个一会儿去看一下顾营长申请的房子有没有问题,排水有没有问题,屋顶有没有漏水,还有水电,都检查一下,没问题就把钥匙交给顾营长去。”
等到主任走了,几个年轻干事对视一眼。
一个短发干事撇撇嘴:“我看小孙护士可喜欢顾营长了,可不像是能轻易放弃的人。”
对面的干事接话:“你这话说的,小孙护士也不是第一天知道顾营长结婚有孩子了啊,顾营长又没瞒着人,她不也没放弃过。”
办公室里,一个中年干事从抽屉里拿出了毛针毛线:“我看啊,等顾营长媳妇来了,家属区又有好戏看了。”
后勤部干事们说着闲话的时候,一封放着火车卧铺票的信也从军区邮政局寄出。
而此时,和军区隔着一千多公里的泾阳县。
因为供销社的冲击和江安晚报的间接背书,长桥大队的家具厂连着好些天,销售额都飙升。
长桥第一家具厂的销售成绩好,相对的,长宁公社家具厂的婴儿车自然而然就卖得差了。
业绩摆在那里,是瞒也瞒不住的。
偏偏,长宁公社的供销社刚好就是没和第一家具厂达成代销关系的众多供销社之一。
以至于等长宁公社的人发现这件事的时候,长桥第一家具厂的小推车和婴儿车都畅销了快半个多月了。
公社会计看着账本忍不住皱眉:“他们能让供销社代销,咱咋就不能了,咱也跟着学呗!”
边上一众干部纷纷点头认同。
主任摇头:“我咨询过了,要跟供销社合作代销,首先要有办厂资格和各种证件,这个好办,难办的是还要给供销社分账。”
“分多少?”
会计急急问道。
主任比划了一个数字,众人纷纷倒抽一口气。
本身长宁公社卖得婴儿车就比长桥大队的便宜一块多。
图的就是用价格便宜吸引有购买倾向的客人。
说实话,挣的就是个辛苦钱。
但这辛苦钱也比一年到头只守着庄稼的日子好过一些,所以大家都甘之如饴。
但要是再给供销社分账,那长宁公社就连这一点辛苦钱都挣不到了。
有人忍不住暗骂了一句:“这长桥大队干的真不是人事儿,这不是要把咱们给逼死吗!”
这会儿,倒是没人想起,从一开始就是他们私底下搞小动作的事儿了。
想到以后原本属于自家的客人,都会跑去供销社买别家的东西,这种眼看着钱从手底下溜走的痛苦,让办公室里气氛都更加沉重。
“那要是……”公社副主任看了眼众人,试探开口:“咱们不用松木,全用竹编呢?这样成本更低一点?”
竹编婴儿车?
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大家还真认真考虑了一番。
妇女主任忍不住开口提醒大家:“成本低是好事,但还得考虑安全性,竹编婴儿车的承重可不怎么样,要是非要做竹编,还不如做那个小推车。”
至少,真要是承受不住重量,在小推车里的两三岁的小孩儿还能跑,但婴儿车里的一般可都是还没满周岁的婴儿,连跑都跑不了。
真要是孩子出事,麻烦的就是他们公社了。
这话,大家听进去了。
这年头,各家各户竹编的器具不少。
大家也都知道,竹编的工具好处就是轻便,便宜。
这种轻便在各种工具上是好事,但放在婴儿车上,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或者说,不只是好事。
当然了,也有能通过更精巧的编织方法,让竹编的承重力更强,但很可惜,这种编织方法,长宁公社的大家并不会。
公社主任也不想惹麻烦,听到妇女主任的提议,倒是点点头:“那咱们先试试看做竹编小推车,然后我去找供销社谈代销。”
对于能带着大家一起发展的公社主任,大家还是很信服的。
他一发话,大家连连点头。
只有一个年轻干事皱着脸,忍了又忍,终于还是没忍住:“主任,咱们这么干,长桥大队不会找来吧?还有县里,真的不会管?”
他一脸心虚的样子,直接把在场几个年长的干部都给逗乐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