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33章 胆子太大了

第633章 胆子太大了(2/2)

目录

说复杂,表面看着是祁午有楼氏这只大腿,比较容易被郤氏、荀氏和范氏接受,核心则是晋君周想用祁午上位来彰显权力,并且晋君周有着相关的后手。

“下军将认为楚军好打吗?”晋君周等楼令坐下,提出这个问题。

讲实话,楼令知道晋君周为什么要问出这一句话。

晋国跟楚国打了几十年的争霸战争,作为晋国的贵族怎么可能不知道楚军的战斗力。

即便每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战斗力都不一样,大体上强国之所以是强国,军队的战斗力总归是有基础保障。

可能有人不理解,事实就是强国再弱也有一个底线,不是小国寡民敢于轻易招惹。

拿明王朝当例子,明末各种烂和拉垮,李自成也不是一帆风顺就攻下京城,满清在李自成灭亡后花了十八年才真正灭掉明王朝。

李自成和满清可以欺负走到王朝末期的明朝,周边的其余国家仍旧不敢。

对了,要把大怂排除在外,大怂自从“浮光烛影”发生,驴车战神上位之后就被周边势力轮流欺负。整个王朝周期没有站起来过,属于是封建时代自诩正朔的独一份了。

楼令先分别看了士匄和中行偃一眼,目光压根没有扫到祁午,转头与晋君周对视,说道:“这一战,联军战死的人数不低于五万,楚军战死人数应该在九万到十万。”

上面没有将非战斗减员算进去。

要是将非战斗的死亡算进去,联军的死亡人数超过七万,楚军应该会超过十七万?

那还只是正规军的死亡人数,不算相关的辅助人员。

晋君周第一次了解到双方的战死人数,心想:“这么多啊!”

两边前前后后的参战人数合起来将近六十五万的样子,一共阵亡十五万算多吗?真的挺多。

发生在“杨梁”的战役,确确实实是有史以来单场战役战死人数最多的一次,可见其激烈程度!

没有楼令的历史,从上古到春秋阵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是“艾陵之战”,吴军全歼了十万齐军。

牧野之战?殷商的奴隶和战俘阵前倒戈,十七万殷商大军直接跳反了多数,战役过程中的阵亡情况并不严重。

“如果问楚军好不好打,臣并不认为楚军很弱。”楼令无视了士匄瞪大眼睛的举动,继续往下说道:“我们跟楚军交战,屡屡可以打出一比三的交换比,那个‘三’里面的其中一份是楚国拉来凑数的蛮人,另一份是楚国封君拉上战场的农夫。”

事实就是那样啊。

比如有十万楚军,里面的楚国农夫和蛮人至少会占六万,剩下的四万才是楚国的正规军。

晋国的军队编制没有扩编之前,要么是三万七千五百正规晋军,不然就是五万正规晋军,对上的是数量在十万或十五万的楚军。

有着大量农夫和蛮人凑数的楚军,他们的正规军数量跟晋军其实差不多,楚军的伤亡数据难看主要是农夫或蛮人的战斗力极其低下。

而楚军选择拉蛮人上战场用小命消耗晋军的力气,里面有楚国需要消耗各部蛮人的因素,侧面也证明楚国君臣知道两边战斗力的差距。

晋君周按照自己的理解说道:“下军将的意思是,在‘大夫’、‘士’、‘徒’方面,两国的战斗力差距不大?”

“君上,楚国没有‘士’和‘徒’这两个阶层。”士匄实在受不了,也怕楼令睁眼说瞎话,找个话题插入。

晋君周能够不知道楚国没有“士”和“徒”吗?他知道楚国是“部曲”文化,讲那句话是在给祁午的无能找理由。

这一次要是没有强力人物愿意拉一把,祁午很清楚自己的后果不会好到哪去。

所以,祁午听楼令的用词,内心里生出不小的期盼。

“臣的意思是说,我们在整体上战斗力比楚军强,各自的军中则是存在强和弱。”楼令是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来维持晋国内部的平和,不代表会睁眼说瞎话,有些话却是不会讲出来。

不管士匄还是祁午,他们想怎么解决矛盾,楼令并没有打算做任何的表态。

楼令被晋君周提问,肯按照事实来讲话,其实就是尽人臣对君主的义务而已。

从头到尾旁观的中行偃看出了楼令的立场,给了士匄一个眼神。

士匄接收到眼神,将视线转到祁午身上,说道:“你主动去职吧。”

春秋就有辞职一说吗?自然是有的。

祁午立刻紧张起来,眼睛在晋君周和楼令身上来回看。

“新军将?”晋君周明显不高兴了。

“一场战役,臣被害了四次,足足四次!”士匄再也掩饰不了愤懑,说道:“四次,阵亡七千余人,失踪了四千余人。这是在害人害己啊!”

祁午无话可说,只是好不容易当任卿大夫,但凡有留任的可能性,一点都不想主动辞职。

“新军战败,若不是上军及时补上空缺,侧翼必将陷入重大危险。”中行偃在楼令来之后首次开口讲话:“上军击败楚军,本可以到楚军侧翼进行威胁,结果……”

这一下,再不懂军事的晋君周也没话可讲。

不想掺和这一件事情的楼令在站起来,说道:“想来子庚是等急了。”

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是郤锜招呼楼令过来,为的是什么事情也是一清二楚。

楼令对晋君周行了一礼,对中行偃和士匄行注目礼,再一次无视祁午,很直接地离开军帐。

出了那样的事情,士匄不可能善罢甘休。

而晋君周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扶一名公族封君成为卿大夫,哪有没有那么容易舍弃呢。

同理,坐上了卿位的祁午,他不可能主动辞职。

晋君周沉默有一段时间之后,说道:“午方得卿位不久,首次担当重任,新军将应当给予机会。”

由于楼令从始至终没有看自己一眼,心急如焚的祁午以为完全没有希望,看到晋君周为自己求情,立刻说道:“是我对不起新军将,日后必定补偿。”

其实,晋君周很纳闷楼令表现出来的态度。

在晋君周的理解中,哪怕祁午的表现再差,作为大腿之一的楼令多少要帮忙讲些好话吧?

“难道是祁午表现太差,出了那样的疏漏,导致指挥全局的下军将心里有气?”晋君周脑子里先有这个想法,后来自己又推翻:“作为盟友,下军将哪里不知道祁氏的实力,也不会因为一次疏漏就舍弃啊?”

晋君周事先也想不到祁午的表现能够这么差,尤其是没有料到一众公族可以扯后腿扯得那么严重。

不怪晋君周想不到,首先他对军事比较陌生,再来就是那些公族封君自我感觉良好,导致晋君周对公族的战斗力有过多奢望。

晋君周在等士匄的回应。

士匄心里也知道很难将祁午立刻扯下马。

有道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别说这一次范氏真的被祁氏坑得不轻了。

士匄低叹了一声,说道:“既然君上开口,臣哪有不尊的道理。只是……”

晋君周知道进入讨价还价的环节。

“只是,万般不能有下一次了。”士匄没有说价码。

跟国君讨价还价?这种行为在当前很普遍。

所以说,国君只是更大的贵族,真无法为所欲为。

或者应该说,当前的诸夏大地之上,不存在可以肆无忌惮想干嘛就干嘛的人。

如果士匄讲条件的话,反倒会让晋君周松了口气。

直至中行偃和士匄离开,晋君周才铁青着一张脸对祁午喝问:“怎么回事!?”

祁午以为是问战败的事情,非常委屈地说道:“众多封君一再阳奉阴违,尤其是屡屡临阵脱逃,臣怎么管都管不住啊!”

“寡人是问,为什么下军将一眼都不看你。”晋君周强调。

祁午有所猜测,可是不敢讲出来,呐呐说道:“臣……不知。”

当初,祁午误导了晋君周,使得晋君周以为楼令支持祁午上位,其实压根没有那么一回事。

等祁午成功上位之后,他确确实实很想继续抱住楼令的粗大腿,只是楼令的态度比较冷淡。

祁午当然知道怎么回事,他在得到晋君周的支持之后才找楼令提出要角逐卿位的事情,谁碰上这样的事情还能没有丝毫的嫌隙呢?

那些事情,打死祁午也不敢实话告诉晋君周啊。

真要是说实话,有鉴于表现差劲到那种程度,知晓事实真相的晋君周能把祁午给吃了。

所以,祁午只能装傻。

晋君周直接暴怒:“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你怎么可以不知道啊!!!”

祁午低头装起了鸵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