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46章 楼氏家事

第646章 楼氏家事(1/2)

目录

晋国有可能在对外战争中落败吗?当然有这个可能性。

能够肯定的事情是,晋国绝非败不起,哪怕是一次损失惨重,只要不是伤筋动骨的程度,很快就会实施报复了。

比如楚国,他们在五年之内连续惨败了四次才伤筋动骨,那是体量决定了血的厚度。

晋国同样很血厚,国民的意志力与坚韧性跟楚国相差无几。

要说什么样的国家最是败不起,肯定是小国寡民了。

一些中等的强国,他们巅峰时期会很鼎盛,惨败一次则是立马止不住颓势,说白了就是体量支撑不起惨败。

有那么一个事实,华夏历代的大统一王朝的血都很厚,哪怕是到王朝末期仍旧经受得起惨败,直至一点一滴被蚕食干净。

说得是大一统王朝,不是割据势力,直白一点还是跟体量有关。

当然了,体量不是唯一因素,人心才是关键。

只要人心不向背,任何势力都不容易瓦解,再困难也能坚持,甚至可能濒死之际上演一出卷土重来。

楼令需要时间来让内部的“人心墙”被筑起来,要不然可以将事情做得非常激进。

“回‘太原’吗?”阿娇得知在‘新田’已经没有别的事情了。

楼令颔首道:“今年就不去各处封地巡视了。”

作为家主,每一年巡视各处封地是极其需要做的事情。

今年比较特殊,显然不适合到处走动。

而一家之主到各处巡视,一来是督察各种腐败,过程中收割一波人心;再来就是检查各地的民生设施,视情况拨粮以及调配人力对原有设施进行修复,新建民生设施等等。

楼令已经事先向晋君周以及几位卿大夫告知要回去“太原”的事情,准备妥当便能当即出发。

事实上,不是很特别的情况之下,各个一家之主在冬季之前都会回到自己的封地,不是选择待在国都。

半个月后,楼令来到“太原”郊外十里,得到了一众子嗣、族人与家臣的迎接。

“父亲。”楼小白带头行礼。

先是楼令的一众子嗣跟着行礼口呼:“父亲。”

然后是楼氏族人与家臣行礼致意:“家主!”

同样的流程在娇姬身上走一遍,只是称呼换成“母亲”或“主母”了。

楼令让楼小白上厢车,其余人自然是搭乘自己的交通工具。

关于厢车这种交通工具在晋国几乎已经普及,有财力的人都会购买一辆。

有一点需要知晓,两轮车有两轮车的便利,四轮车有四轮车的麻烦。

首先是,车轴和转向轴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四轮车的转向会是一个大问题。

再来是,道路上一般会有车辙,两轮车沿着车辙行驶没有转向的问题,四轮车却是无法沿着车辙行驶。那是因为前后的轮子可能会在转向期间,出现无法转向的情况。

楼氏的四轮车当然有车轴和转向轴,并且也是楼氏率先使用胸式系架法,其他家族进行模仿。

至于成熟的刹车装置,一样是楼氏率先拿出来。

连同车厢也是楼氏率先使用,此前所有家族都是类同战车的款式,无论作战还是赶路都是站立模式,真的没有设置座位。

仅是车辆的改变,无疑就是楼令为文明做了很大的贡献,其中包括四轮车增加的载重量是两轮车的起码两倍。

回到城内,楼令与阿娇先跟家人团聚,包括三位媵也在场。

“家中无事吧?”楼令问道。

作为嫡长子的楼小白说道:“家中一切安好。”

随后,楼令一个又一个子女询问学业,再过问福姬这位儿媳的生活情况。

时至今日,楼令已经有十二位儿子和七位女儿,儿子中年龄最大的便是二十三岁的楼小白,最小的儿子是只有四岁的楼信;最大的女儿露今年也是二十三岁,最小的女儿欣今年三岁。

庶女身份的露姒到二十三岁还没有出嫁,不是没有人求娶,要么是身份不匹配,不然就是调查之后并非良人。

当然,跟楼令比较忙也有关系,同时娇姬没有太上心。

楼令将露姒招呼到一旁,问道:“你有意中人吗?”

露姒下意识看了一眼娇姬,再小心翼翼地说道:“只是‘士’的身份,可以吗?”

“……”楼令很想说不可以,考虑到露姒的年龄,拒绝的话变成:“姓、氏和名字?”

露姒用蚊子声说道:“没有氏,嬴姓,名武。”

没有氏?那就是没有封地。

嬴姓的话,超大概率是秦人。到底是不是秦国公族则比较不好说。

楼令也不隐瞒,说道:“为父会派人调查,为人没有问题,便凭你钟意。”

秦人,然后在楼氏获得了“士”的爵位,最为起码是一个很武勇的人。

在楼令这边是不是秦人并非障碍,能不被清算就代表没有向普通晋人举起过屠刀。

事实是什么,楼令并不是对所有秦人带着恶意,征战过程中的杀戮是国家层次的报复行为,与个人的感官无关。

所以了,只要秦人愿意到楼氏治下生活,楼令一样会进行接纳。

同时,来到楼氏治下的原秦人立下了功劳,一样会获得应有的赏赐。

历史上的秦国同样愿意接纳来自关外六国的人,乃至于秦国进行大扩张之前,关外六国之人在秦国的数量就已经超级多。这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讲究“耕者有其田”的国策,吸引了超多列国之人的投奔。

那些到秦国生活的原六国之人,他们受到秦廷的征召持戈为兵,参与国战期间对老乡有没有手下留情就不知道了。

有鉴于人头就是军功,除非是亲戚或相熟的朋友,要不然没有秦军会放过到手的军功吧?

“刚才跟露姒说什么?”娇姬等团建结束,进行了询问。

楼令将事情讲出来。

“是我这个当母亲的失职。”娇姬先承认错误,再说道:“不是没有安排好姻缘,主要是很难办。”

怎么个难办法?其实就是跟楼令的窜起速度太快有关,尤其是楼氏的实力一年比一年强,最后就是露姒长庶女的身份了。

讲道理,家族的庶女一般是跟嫡女一块嫁出去,也就是不出意外会作为媵的身份。

可是,楼令的嫡长女翎姒今年才十七岁。

如上所说,楼令升官太快,楼氏实力增长更快,嫡长女翎姒到现在也没有将姻缘确认下来。

在楼令连司马都不是的时候,只配跟非卿位家族谈婚论嫁。

等楼令成为卿大夫,谈婚论嫁的阶层变成了卿位家族以及列国诸侯。

想要求娶翎姒的人不少,只是楼令一直没有给予任何一人准信。

另外,露姒比翎姒年长了五岁,讲事实就是不适合等翎姒了,不对吗?

“第一位出嫁的女儿选了‘士’,其他人会怎么看待楼氏?”娇姬明显是反对意见。

楼令已经将事情想明白了。他这个当爹的不止是晋国高层,家族的实力也非泛泛,要是露姒看重的男人值得托付,很容易就能够栽培和扶持起来了。

“翎的婚姻,你要多用心。”楼令转移话题。

娇姬虽然是所有孩子的母亲,但在内心里一定是存在区别对待的。

“小白娶了郤氏之主的女儿,不需要跟郤氏再加强;荀氏有我,一样没有太大必要;范氏……,要不要观察一下范氏?”娇姬先是自言自语,后面向楼令提问。

看家族需要,不是看个人喜好?这很封建。

话可能会比较难听,但一定是事实。

家主的儿子或女儿,他们出生之后就享受着锦衣玉食,到了他们为家族做贡献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发挥作用了呢?

行,不想为家族尽责任。

那么自小各种锦衣玉食的男女,女儿真的能接受在夫家天天计较柴米油盐?男人的话,在家族有其需要承担的责任,娶了一个非但无法帮助自己反而各种拖后腿的女人。就问问,夫妻能够相处得和和睦睦吗?

不是绝对没有,只能说多数人会受不了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

娇姬就是出于家族的需要才嫁给了楼令,她很幸运嫁给了一个争气的丈夫。

不是每一个女人都那么幸运。

也不是每一个男人能够避免被婆娘折腾没了家业。

楼令不想跟娇姬扯两性话题。

当然,楼令也知道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特性,既然生活在春秋时代,只能是更多的去顺应时代。

“范氏?”楼令想了想,说道:“不管怎么说,有接触的机会,看翎的意愿。”

“你……”娇姬眉头挑了起来。

楼令看到娇姬的脸色就知道要说什么,抢先说道:“咱们家已经不用非要委屈自己人了。”

有一个天大的事实,为难女人最多的是女人。

这时候,楼小白过来。

“这件事情没有结束,有时间再分辨出一个对错。”娇姬知道楼小白要跟楼令谈秦国的事情,自己给走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