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60章 一步步来

第660章 一步步来(1/2)

目录

当前的南方国家数量不少算,只是大多在之前被楚国所控制住,其中就包括陈国与蔡国。

而陈国和蔡国在“杨梁之战”后,他们被晋国纳入小弟的范畴,论实际却是仍然陷入与楚国的争夺之中。

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楚国渗透陈国或蔡国的时间太长,绝不是晋国想抢就能够立刻抢到手。

拿目前的现实来说,陈国和蔡国名义上成了晋国的小弟,两国的庙堂之上却仍旧有不少楚人担任高位。

不将那些占据高位的楚人清理掉,哪一天楚国想要陈国和蔡国重新臣服,可能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只是一定困难不到哪去。

对地缘政治有所概念的人,看一下地图就能够搞懂了。

“以前是鞭长莫及,现在不一样了。”楼令认为大军抵达陈国,需要立刻着手驱逐陈国庙堂的楚人。

曾经的晋国距离陈国和蔡国太远,哪怕陈国或蔡国有心投靠晋国,实际上晋国压根就不想要。

那是因为晋国即便将楚人赶出陈国或蔡国的庙堂,等晋军班师回国之后,距离陈国和蔡国太近的楚国很快就能出兵。

只要楚军开进陈国或蔡国境内,源于两国根本无法抵抗楚军,他们不想被直接吞并,只能选择继续被操控。

吃下郑国南部的晋国,目下变成与陈国直接接壤,事情肯定就变得不一样了。

楼令想得怎么不是杀光陈国的楚人?这是因为楚国控制陈国的时间有点长,那些楚人已经跟陈国权贵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一旦选择杀戮手段,不免要清算投靠楚国的陈人。

真的要是展开大肆杀戮,除非晋国从让陈国成为附庸,变成兼并或派人把控,要不然陈国一定会乱起来。

“为什么不效仿楚国对两国实施控制呢?”中行偃问道。

楼令只当没有听到中行偃问那一句话。

“得不偿失吧?”士匄接过话题,说道:“我们控制郑国南部的时间不长,暂时无法确定是否会出现反复。”

道理就是那样。

晋国才占领郑国南部多久的时间,马上就要控制陈国和蔡国,看似形势一片大好,谁敢保证不是步子迈得太大啊?

中行偃一定知道这样的道理,明知道却提出问题,摆明就是有所意图,超大概率是想创造利益。

怎么创造利益?当然是将陈国和蔡国列上菜单啊。

如果中行偃现在就想要吞并陈国和蔡国,不是出于设置陷阱让政敌跳进去的目的,只能说是贪心到夸张的程度。

对,晋国是占领并控制了郑国的南部。

问题是,郑国作为一个国家还健在。

涉及到主权归属,失去土地的国家没有彻底灭亡,代表着一切仍有可能。

这么说吧,哪一天晋国说没就没了,仍然健在的郑国难道就完全没有可能性来光复旧土吗?

楼令不管中行偃是出于什么目的,摊开了说道:“我们需要陈国和蔡国作为缓冲。”

“可是,我们已经跟楚国实际接壤了啊?”中行偃说道。

那倒没错。

晋国占领并控制了郑国西部,导致晋国直接与楚国形成接壤,很恰好就是郑国的西部面向楚国西北部的区域。

楚国西北部是什么区域?说是方城的所在地,大概就能够明白了。

现在知道楼令为什么不想要实际管理已经占领的郑国西部了吧?正因为是对着楚国修筑方城的区域。

有点军事常识就能够明白,楚国有方城可以作为依托,他们在防守上更为便利。要是楚国有了余力,猜一猜哪里会是他们主要的用兵位置,来展开对晋国的反攻。

晋国对郑国西部或南部的控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显得很虚,有可能过上二三十年都不定算是真正控制。

那取决于当地的贵族会对晋国中枢产生多少归属感,来决定面临重新的抉择将作出什么样的决定。

楼令不知道侯氏投靠晋国之后很是死心塌地,哪怕知道也不会认定侯氏忠于晋国。

任何一个人面临抉择,不同的时间与境遇,做出的选择不一定一样。

也就是说,在统属关系上面,压根不存在百分百的忠诚。

光是侯氏对晋国足够忠诚远远不够!

“不迁徙老晋人进去,当地就不可能得到巩固。只是迁徙老晋人,谁愿意去当筚路蓝缕的那些人呢?”楼令反正不乐意。

楼氏的核心利益不在南边,更不在大河以南。

郤氏、范氏、荀氏愿意迁徙属民到郑地吗?他们应该会愿意的。

新的问题出现了。

楼氏不打算迁徙人口到郑地,范氏一定会迟疑,连带郤氏也将投鼠忌器。

那种事情基本就是,要么涉及到的家族步调一致,不然就是谁都不会动。

楼令既然知道楚国缓过劲来会在西北方向用兵,怎么在中行偃表露出对陈国和蔡国的野心之后,进行了劝阻呢?

要是楼令只光想着自家,哪怕荀氏没有盯上陈国和蔡国,该是做出诱导的行为才对。

简单就是因为楼令兼顾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想砸锅,所以不愿意看到到处漏风的局面。

楼令的好意,可能在中行偃看来是不愿意荀氏的实力得到增长,真要是变成那样可就很操蛋了。

考虑到即便是作为国家高层,当前的人极度缺乏对战略的了解,非常有可能让中行偃认定楼令就是不想荀氏染指陈国和蔡国。

尽管事情很操蛋,先不论中行偃听不听得进去,楼令有些话就不得不说。

楼令将原因讲出来,特别问中行偃,道:“上军佐明白了吗?”

“自然明白。”中行偃是真的听懂了。

楼令的阐述中提出并非不能对陈国或蔡国动手,只是并不到时机,暗示中行偃哪天合适可以让荀氏占主要利益。

听懂了暗示的中行偃,他不可能全部相信。

一件事情没有最终出现结果,承诺只是承诺而已。

只不过,中行偃开始进行了反思。

“要是不与楼氏处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好处简直是太多了。”中行偃没有听过‘战略’这个词,大致的概念则是有的。

其它不用多说,仅仅郤氏与楼氏合流,两个家族在楼令的规划下变得越来越强,怎么可能不会让范氏或荀氏看出一些什么。

相当诡异的事情是,郤氏和楼氏变得越来越强,偏偏不是削弱范氏或荀氏的方式,乃至于范氏和荀氏也有得到好处,只是得到的好处远没有郤氏和楼氏那么多。

“明明我家与楼氏先联姻,怎么会搞成那样子呢?”中行偃才不愿意承认是他要打压智氏,搞得跟楼令亲近不起来。

阿娇是智罃的胞妹,算起来是中行偃的姑姑。

中行偃比阿娇的年纪大,不是旬氏之主之前倒不觉得什么,等成为旬氏之主就不太好意思称呼比自己年纪小的楼令为姑丈了。

那种不好意思包括,荀氏的历史比楼氏更悠久,当时的荀氏也比楼氏强大。

后面事情变得更为复杂,智罃明显想要从楼氏借力,乃至于借由楼氏跟郤氏的关系,将郤氏也牵扯进来。

试问,作为荀氏之主的中行偃该怎么来看待?

说到底还是中行偃自信心不足,要不然他不该采取回避策略,该是加入争取才对。

“现在也不迟啊!”中行偃已经从士匄这边听说了一些事情。

那一件事情就是,士匄认为楼令对内斗比较抗拒,想要的是向外进行扩张。

从楼令一贯的行为轨迹来看,确确实实就是一个扩张派。

楼氏非常弱小的时候,他们选择向北谋求新封地,几乎动用家族所有的力量开辟了太原盆地。

当时的所有家族都看不懂楼令在干什么,甚至有家族嘲笑楼氏有点傻,既不谋求兼并国内的家族,也不投入力量开拓到手的封地,选择将不多的力量用在蛮荒之地上。

等楼氏将太原盆地拿到手,结果还是不消停,继续选择对林胡动手,不少人又在私下狠狠地嘲讽。

十多年的时间过去,曾经进行嘲笑的人,他们自己变成了小丑。

以为范氏或荀氏不想跟楼氏争抢秦地吗?他们绝对有想法,尤其是荀氏。

只是,楼氏已经壮大起来,还有郤氏这个稳固的盟友,导致范氏和荀氏不敢轻动而已。

荀氏的扩张道路不多,不想与郤氏、楼氏、范氏起直接冲突,他们只能将目光放在更遥远的地方。

这也是荀氏加上范氏打不过郤氏、楼氏的前提,要是他们有获胜的把握,不可能舍近求远。

只是呢,荀氏想谋求扩张,猜测楼令不想内斗只是猜测,无法让中行偃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转弯。

“该跟士匄好好谈一谈了,最为起码就是先步调一致,再找机会跟楼令开诚布公聊一聊。”中行偃有了想法,瞬间变得很是迫不及待,稍微一小会又变得清醒。

他们作为一家之主,哪怕郤氏联合楼氏消灭己方的可能性很小,难道就不该采取最谨慎的态度吗?

当然了,一些事情肯定要做出改变。

士匄就开始在与楼令多接触,很多事情上愿意听取意见以及进行支持。

这样的行为要是让郤氏忌惮,拆散郤氏与楼氏的联合,那就更是再好不过了。

在接下来的交谈之中,中行偃不说态度大变,反正奉承楼令的话在增多。

“搞什么?”郤至看到了不好的苗头。

郤锜听到郤至的嘀咕声,问道:“什么?”

“我觉得士匄和中行偃有些怪怪的。”郤至又说不上来到底哪里奇怪。

郤锜看了楼令一眼,说道:“不用管。”

这倒是让郤至反应过来,说道:“士匄和中行偃拉拢楼令也不用管?”

郤锜面无表情说道:“选择相信就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