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逗傻子玩呢?(2/2)
在个别时候,一国之君甚至都无法代表国家。特指就是没有实权的国君,或是该国处在极大的内乱之中。
至于大臣?没有来自君主的授权,任何情况下都代表不了国家。
楚君招派人偷偷接触郤锜的时候还是储君。注意“储君”和“偷偷”这两个关键词。
名不正且言不顺,要让郤锜怎么对待?
也就是郤锜不懂得操作,要不然会让楚君招以及楚国变成笑话。
懂得操作的楼令需要悠着点,不好拿这件事情做文章。
伯州犁知道中行偃说得对。
“这一次前来,乃是重提弭兵会盟之事。”伯州犁说着看向孙安,给了一个提醒的眼神。
孙安从行囊中拿出一个卷轴,看款式是一封国书。
“不如贵使先告诉我,为什么我国要答应与贵国举行弭兵会盟吧。”楼令说道。
第一次弭兵会盟的格局是晋国刚刚惨败,可是楚国也发生了内乱,其余列国被常年征战折磨得不轻。
等于说,当时是有那种需要。
并且,那个时候的楚国和晋国实际上都没有太当回事,更像是联合起来演戏给一众诸侯看。
伯州犁拿出老故事来新谈,听得在场晋人控制不住感觉好笑。
当前的局势是,楚国处在极度的衰弱期,晋国并没有发生内乱,列国并不敢违逆来自晋国的指示。
直接说就是晋国并没有遭遇什么窘境,不存在罢兵休战的需要。
另外,最为现实的情况是,晋国凭什么用第一次弭兵会盟的条款,来跟楚国展开第二次弭兵会盟呢。
这一点,楼令和中行偃看了国书,真的无法控制发出了笑声。
不礼貌的行为让孙安心中发怒,但也是只是怒一怒,忍耐不发作。
现在是楚国有求于晋国,搞砸了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理智的人不会做出失智的行为。
楚国的国书怎么写的呢?上面写道,晋国与楚国同时可以领导对方的属国,有权收取进贡以及进行征召。
完全就是楚国君臣没有搞清楚事实,提出跟讹诈差不多的条款。
如果晋国君臣答应举行这样的会盟,脑子一定是被门给夹了。
“我都不用转交寡君,可以当场回复贵使,正式拒绝展开会盟。”楼令说着将国书递给楼森,示意交还回去。
伯州犁比谁都清楚晋国不可能答应那些条款,碍于在楚国没有说话的份量,连建议的权利都没有,只能等着被打脸。
“我国正在国丧。”伯州犁说道。
一个国家正在国丧期间,进行入侵很容易致使同仇敌忾,哪怕打赢了也会得到一个坏名声。
所以,并非是国丧不伐,主要是可能得不偿失。
最为现实的还有一点,一国正在举行国丧,可能没有名正言顺的首脑,打赢也不知道谁能够负责进行赔偿。
只不过,楚国已经有新君继位,等于是有了新的首脑。
现在,只要晋国愿意承受可能的损失惨重,加上不在乎名声,完全可以不顾楚国正在国丧而实施入侵。
中行偃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们已经来了。”
意思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相信伯州犁等人可以听得懂,他们要是无法代替楚国开出更好的停战条件,可以起身带人离开了。
晋人出身的伯州犁当然知道晋国的尿性。
晋国纯粹就是变成天下霸主才端了起来,实际上真不是太在乎礼法。
有太多的往事可以证明晋人没有多么拿礼法当回事,单纯就是晋国伪装太久,搞得世人以为晋国是一个文明国家。
孙安几次按耐不住,不断地给伯州犁使眼色。
“赶紧作死啊!”孙安心里无比着急。
还是那一句话,楚国对伯州犁没有给予匹配的待遇,凭什么让伯州犁为楚国舍命?
只是,伯州犁还要继续在楚国混,不好真的什么都不做。
“我们可以见晋君一面吗?”伯州犁选择了最为温和的方式。
楼令与中行偃对视了一眼。
“就不用见了。”楼令说道。
讲实话,这样显得很无礼。
“你们拿我们当傻子,我们也不用尊重你们。”楼令给出理由。
尊重是建立在互相之间的态度之上。
伯州犁敢拿那样的国书过来出使,摆明就是拿晋国君臣当傻子。
事情都这样了,晋国要是表现得太有礼节,可真的要成为傻子了。
真的论起来,楼令与中行偃已经显得无比克制,愿意跟楚国来使好好说话。
要是不给楚国留体面,楼令和中行偃应该看完楚国的国书,喊人将伯州犁三人乱棍驱逐了。
伯州犁想说点什么。
“贵国想做什么,请一定尽快。”楼令看了一眼伯州犁,目光转到孙安身上,说道:“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另外,请一定慎重对待,别再干类似的傻事。”
以楚国给予伯州犁的待遇,使团中真正能够做主的人肯定不是伯州犁啊。
楼令事先不认得孙安或斗季,通报姓名才知道来历。
既然知道了出身,楼令当然能够判断真正做主的人便在其一,大概率是叔孙敖的儿子孙安了。
“告辞!”
伯州犁一点不想作死,无视了孙安与斗季的眼色,一点不拖泥带水。
“楚国故意让伯州犁来送死的吧?”中行偃问道。
楼令说道:“这是一个小把戏。”
这个小把戏是楚国君臣根据对郤锜和郤至的了解而设置。
道理还是那样,世人都知道郤锜和郤至的脾气非常火爆,发怒的情况下顾不了太多,超大可能会是先爽了再说。
要是郤锜或郤至把身为楚国使者的伯州犁杀死,羞辱楚国使得全体楚人同仇敌忾是其一,再来会让列国无比害怕。
晋国确实很强大,正是因为晋国非常强大,表现出一点世俗都不顾,谁不会心惊胆战啊?
临时布置的场地自然会有人收拾,楼令和中行偃事后去见晋君周与其他同僚,讲了会面的过程。
当时,其实郤锜和郤至只是隔着一道布幔,听完了会面对话的全程。
楼令讲完过程,说道:“需要将楚国图谋失败的事情会知诸侯。”
中行偃与士匄对视了一眼。
楚国的阴谋是建立在认定郤锜和郤至会杀伯州犁之上,由于郤锜和郤至就是脾气火爆的人,讲出去一定会让诸侯相信。
只是呢,郤锜和郤至的名誉可能会受损。
郑丘缓低声对郤锜说道:“对国家有好处,对家主不是好事。”
“怎么说?”郤锜问道。
郑丘缓也就解释了起来。
“上军将那样做,自然有其道理。”郤锜其实知道自己的名声,早就无所谓了。
“这……”郑丘缓深感无奈,眼睛瞥向郤至进行求助。
郤至看到郑丘缓在注视自己,笑呵呵地说道:“你不懂。”
什么懂不懂得,郑丘缓变得更加无奈,心想:“这是信任到什么程度啊?”
郤氏这么一个强大的家族,怎么可能没有人前来投奔?
带上封地投奔郤氏的家族,他们成了郤氏的附庸。
没有封地的人,他们投奔郤氏之后根据出身担任相应的职位,不少就获得了家臣的身份。
在郤锜刚刚成为郤氏之主的阶段,不少家臣有发挥的空间,郑丘缓便是有得发挥的家臣之一。
等郤锜和郤至越来越倚重楼令之后,他们这些家臣的重要性变得几近于无。
要是同为郤氏家臣的身份,郑丘缓有得是方法进行竞争。
偏偏楼令非但不是郤氏家臣,先是司马,后来是中军尉,最后干脆成了卿大夫。
他们还怎么竞争?不止不敢竞争,相反要悠着点,不想讨好也别得罪了。
郑丘缓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到目前为止看来,郤氏在楼令的帮助下一直获得好处。
要说楼令有没有给郤氏挖了什么坑,反正他们没有看出来。
“就那样做吧。”晋君周说得是将楚国耍阴谋公之于众的事情。
晋国君臣都有渠道,很快就让列国知道楚国干了什么事情。
列国君臣以为自己了解郤锜和郤至,第一时间相信楚国就是有阴谋。
哪怕有诸侯不相信,他们也乐得楚国表现出心虚。
“那样的事情都干得出来,看来楚国是真不行了?”齐君环更多的是感到担忧。
晏婴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这一次是非打不可了。”
齐国君臣已经得知楼令的反馈,晋国默许齐国攻灭莱国。
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单方面认为跟晋国处在蜜月期,有其它想法也不会表现出来,只会表现出对晋国的恭顺。
联军抵达“宛丘”。
早有南方的诸侯在“宛丘”等待,来的诸侯还不少。
“这一次会盟,用什么名义?”晋君周喜欢会盟,更知道多数南方国家会盟意味着什么,整个人看上去很兴奋。
会盟用什么名义?这个确实应该拿出一个好名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