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71章 格局上的差距

第671章 格局上的差距(1/2)

目录

本来要参与会盟,想在会盟现场人前显圣的吴君寿梦,他看到机会率军入侵楚国的江淮一带。

其实,晋国和楚国高层都想得没有错,根本不用有人去鼓动,只要吴国君臣发现有可乘之机,吴军就会入侵楚国。

这是吴国君臣目前有了明确的目标,想要取代楚国成为南方的霸主。

从吴国现有的实力来判定,吴君寿梦想要取代楚国在南方的霸主地位很有雄心壮志,只是多次对楚国大举用兵就显得极其没有理智了。

前面提到过了,吴国没有几座城池。

倒不是说没几座城池就代表没有实力。

然而,以当前的时代而论,城池的数量多寡,还真的就涉及到实力强弱。

吴国不光没有多少座城池,他们的生产水平也是相当一般。

历史上的吴国可以得到壮大,完全是晋国从全方位进行扶持。

什么叫全方位?也就是晋国从文化到生产技术全面照搬,又拿晋军的看家本领在全面训练吴军,几乎拿吴国当成自己在进行发展。

就这样,吴国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几乎脱胎换骨,随后北上兼并了数个国家,使得势力范围和人口得到极大的增强。

而当时的楚国正陷在中原战场,屡屡败在晋军手中,导致陷入了衰弱。

等晋国与楚国举行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晋国不再与楚国爆发大战,楚国调头开始针对吴国,一下子让吴国虚假的强大被戳破了。

楚国开始拿吴国当回事,直接导致三位吴国之君战死疆场,势力范围也一度龟缩到五湖周边。

结果又是晋国开始针对楚国,双方陆陆续续展开大战,使得吴国获得喘息之机,等来了伍子胥与孙武投奔吴国,吴国面对的是一个与晋国打得半残的楚国,并且楚国屡屡发生内乱,才让吴国攻破“郢”让楚国一度亡了国。

这一次,吴君寿梦率军入侵楚国的江淮一带,当地各家族的精锐几乎被抽调一空,结果吴军先尝试攻打“息”城,打了十来天发现啃不下来,导致放弃攻打所有城池,专心一意去劫掠没有城墙保护的村庄了。

“寡人听说晋军只用两天便攻克‘湛板’,消息有误吗?”吴君寿梦总觉得是假的。

怎么说呢?楚国入侵宋国每一次都有爆发城池攻防战,十万楚军围攻一座小城都要打几个月才可能攻破,面对大城则是一次攻破的例子都没有。

吴君寿梦可是知道“湛板”乃是一座大城,认定晋军不可能两天之内攻克。

“听闻率军破城的乃是晋国上军将。”季札对楼氏之主楼令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

吴君寿梦说道:“是那个看不起我们的楼氏之主吗?”

看不起?

怎么个说法?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楼令在多次会议上表示没有必要扶持吴国,其它难听话可是一句没有说过。

吴君寿梦的理解是,楼令由衷瞧不起吴国,以至于连扶持吴国找楚国麻烦的想法都欠俸。

“楼氏之主乃是当世名将,歼灭楚军将近二十万的‘杨梁之战’便是由楼氏之主实际指挥。”季札不谈其它,只讲事实。

吴君寿梦也就是喜欢季札这个儿子,要不该勃然大怒了。

“父王,孩子认为我们必须获得晋国的扶持。”季札老调重弹。

还是那一句话,吴君寿梦异常喜爱季札,换作其他儿子或大臣老是跟自己唱反调,早就埋于地下了。

吴君寿梦自己主动转移话题,提起了晋军南下,当前正在“犨”与楚军交锋的事情。

他们认为己方是在帮晋国的大忙,晋国对此决不能没有表示。

有话讲的季札选择憋着,清楚再受宠也不能老是讲大实话。

这是吴国在帮晋国的忙吗?单纯就是看到有便宜占,迫不及待就实施行动而已。

季札认定晋国不会忍耐吴国太久,只是包括一国之君在内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晋国进行讨伐的概率无限大。也好……,吃一次亏才能让父亲知道差距,明白晋国的强大。希望在那之后,父亲愿意侍奉晋国,争取晋国进行扶持。”季札不是愿意看到吴国被教训,更害怕的是自己这位父亲不知道天高地厚。

看看这一次吴国得到绝佳机会,到了江淮一带怎么办事就知道了。

明明能打的楚军几乎被抽调去跟晋军大战,结果吴军连一座城池都无法拿下,干得是一些劫掠的操作。

这样打,有可能控制江淮一带吗?不可能的事情啊!

“不相信楼氏之主只用两天就攻克‘湛板’,总要认清晋国一年之内占领郑国北部、西部和南部的事实。连这一点都不承认,跟遮住自己的眼睛没有区别。”季札觉得吴国上下都迷失了,尤其大臣只光挑好听的话在讲,一定要出大事。

入侵了江淮一带的吴军,不管起先有什么战略目标,到最后变成了一支土匪。

相关的消息传到“犨”这边的楚军高层,他们对吴军正在做的事情,既是气愤又打从心里看不起。

“那帮贱婢养的!”

能够让公子罢这般破骂的人只会是吴人了。

事实上,楚国一直看不上吴国,哪怕是正面被击败了一次,仍旧还是看不起。

倒不是因为楚国比吴国强大,主要是上到吴国君臣,下到吴国黎庶,透着一股不配当人的贱样。

以为楚人是在诋毁吴人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的不是。

吴国一直以来都在袭扰楚国,并不是近年来才那样。

近年来,吴国偷袭了楚国两次。这两次的偷袭规模很大,增加了楚人对吴国的厌恶程度而已。

吴国对楚国规模更小的袭扰次数多不胜数,这是最令楚国讨厌的地方。

没有国家会喜欢一直侵扰自己的邻国,不是吗?

楚国也不是没有报复过吴国,只是吴国根本没有几座城池,多数吴人居住在山林之中。这让楚国的报复难度很大,每每投入很大的成本,收益方面却是几近于无。

真的,吴国的城池满打满算也就四座,村庄则是又多又散。

这样的吴国打下来,多数地方都是荒地。

楚军攻打吴国的麻烦之处有许多,最为重要的就是占领了没有价值,想劫掠也抢不到太多东西。

另外,楚国注重的事情是北上争霸,对于吴国就变成懒得搭理了。

事实也是那样,楚国打了吴国又怎么样,抢不到多少东西,几乎没有占领价值,需要长时间跟吴人在山林里面玩捉迷藏。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楚国坐视了吴国的壮大,搞到现在变得异常难受了。

“是晋国授意吴国偷袭吗?”子庚问完,自己露出了嘲弄的表情。

楚国并非不知道晋国两次邀请吴国会盟,吴国口头上答应却没有去的事情。

讲真话,得知发生那种事情的楚国君臣,他们没有笑话晋国的心思,乃至于对晋国产生了同情。

毕竟,对于吴人的不当人,楚国已经不止看到一次两次了。

“晋人至少还是人,吴国的贱婢真不是人。”公子罢的意思很明显,根本不用晋国去指示,吴国发现有机会才不肯放过。

他们现在面临一个老大难题。

楚国可以动用的部队皆尽北上,其它区域虽然还能够组建出军队,但是需要时间的同时,估计无法与吴军正面交锋。

这是各个家族真拿出精锐北上,后方再组建军队只会是乌合之众拼凑而成。

当然了,吴军的质量好不到哪去,真正能够称得上精锐的部队也就两三千,其他压根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由于楚国高层知道吴军是什么构成,他们其实并不担心江淮一带会很快陷落,比较心疼的事情是一定会有很多村庄遭到吴军的洗劫。

那么也就是说,楚国高层并没有晋国高层所猜测的那样,得知吴军入侵江淮一带而感到心急如焚。

只不过,楚国高层现在确实出现了动摇。

所谓的动摇是,楚国高层本来带着玉石俱焚的心态北上要跟晋军拼命,出现江淮一带被吴军偷袭的事情,顾虑方面变得更多了。

“南下的晋军,你们发现问题了吗?”蒍以邓问道。

公子罢没好气地说道:“想说什么就说。”

“南下的晋军变得好打了。”蒍以邓说道。

同一个国家的军队,自然也是要区分强弱的。

以当前时代来说,大家族的军队装备会更好,训练程度也是比较高,硬件和软件搭得上,气势显得更足,战斗力自然也就很强;中小家族碍于财力的限制,加上清楚家族的现状,从装备、训练度以及心态,肯定是无法与大家族相比。

这一次南下的晋军,不再是来自各个卿位家族的私军占多数,变成中小家族数量居多。

那样一来,知道什么情况的晋军,卿位家族的私军心态可能不变,来自中小家族的私军则是会心里发虚。

中小家族的部队,他们为什么会心虚?讲难听点就是因为知道实情,知道无法狐假虎威了。

这样的晋军,兵源素质加上心态的变化,展现出来的战斗力自然就比较一般。

因为实际较量了几天,看出晋军比之以往战斗力下降很多的关系,搞得楚国高层陷入了极大的犹豫心态。

“我们好像能够击败这一支晋军啊?”蒍以邓想说的是这个。

子庚眨了眨眼睛,环视了在场所有人一圈,看到多数人从懵逼到怀疑,最后脸上带着希冀。

要比数据的话,当前楚国的薳氏和蒍氏在实力上相当于晋国的卿位家族,也就是薳氏和蒍氏无论从封地面积到人口,乃至于家族私军的战斗力与晋国卿位家族相当。

楚军之所以一直在正面交战中输给晋军的次数较多,一来是实力与晋国卿位家族相当的家族数量较少,再来就是中坚力量不足了。

直白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不是力量集中到极少数的家族,比拼的就是中坚力量,一旦高尖端比不过,中坚力量再无法抗衡,赢的次数少也就不显得太奇怪了。

了解楚国的话,会知道这是一个大而散的国家,对上同等实力的国家,多数时候就是打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