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后唐(2/2)
晋军中有名叫做李绍荣的猛将,此人自幼习武,天赋极高,再加上后天的刻苦训练,使得他的武艺已臻至化境。
当时,李绍荣身处重围之中,但凭借其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勇气,成功突破了敌军的包围。然而,当他回首望去时,却发现远处人群中的大旗似乎是主帅李存勖的旗帜。这一发现让他毫不犹豫地转身,单人匹马冲向敌阵,决心拼死保护李存勖突围。
李存勖回来头上冒汗,自己的大将是君立也被梁军生擒活捉,可谓这次是损失惨重。
李存勖不再大意,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消耗战。
他让手下人四处散布谣言,说自己要与王瓒议和。
因为这王瓒的父亲是王重盈,而王重盈的弟弟也就是王瓒的亲叔叔王重荣,和李存勖的老爹李克用的关系那可是铁得不能再铁的哥们儿。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朱友贞的耳朵里,朱友贞一听,恍然大悟:“哎呀呀!我说怎么打了好几个月都不分胜负呢!原来是有内情啊!说不定他们正在谋划倒戈一击呢!”
于是,朱友贞立刻下令将王瓒召回大梁,并任命戴思远接替他的职位。
而戴思远其人比较保守,从不轻易出战,李存勖一时间还真就没啥好办法赢他,双方还是对峙的局面。
有一个人的投降又增加了晋对梁的胜算,他就是朱温的养子—河中节度使冀王朱友谦。
朱温驾崩后,朱友珪谋权篡位的行径令他极度反感,义愤填膺之下,他于同年八月份毅然举兵造反,成功夺取了河中五州之地,并投靠了李存勖。
待到朱友贞继承大统之后,派遣使者前去劝降,朱有谦念及自身乃梁朝宗室之身,便毫不犹豫地重回大梁怀抱。
然而,朱有谦心中清楚,李存勖此战必定会大获全胜。于是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毫不犹豫地派遣使者快马加鞭赶到太原,亲自向李存勖请求援助,并恳切地希望李存勖能将忠武军节度使这个重要职位赐予他的儿子。
李存勖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喜出望外。他本就渴望着大梁国内部发生混乱,如今机会送上门来,岂有不抓住之理?所以,他对朱有谦的投靠表示热烈欢迎。
他立刻批准了朱有谦的请求,为了促使朱有谦继续制造混乱,他马上地任命朱令德为忠武军节度使。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他以唐朝的合法继承人自居,因而建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此举让监军张承业伤了心,他曾经力劝李存勖先找到唐朝后人,再灭掉篡位大梁后,谦让一番再上位,如此迫不及待实在是让他寒心。
但此时的李存勖已经飘了,他觉得已经有了消灭大梁的实力,大梁有内部混乱,只要他猛攻就唾手可得。
他的首席谋士郭崇韬分析道:“梁之主力多在河北,都城开封防御相对空虚,如今梁国上下皆以为吾等不会再有行动。吾等不妨趁其疏于防备之机,奇袭开封。”
极具冒险精神的李存勖闻之,心中暗喜,道:“此正合吾意,大丈夫行事,胜则为王,败则为虏,就依此计行事。”
彼时,负责观测天气变化以卜吉凶的司天台上报:“今年天时不利,若果真出兵,恐难以成功。”
然李存勖并未因此动摇,反而将自己的妻儿及其他随军家属送回魏州,临别时叮嘱道:“事成事败,在此一举。若吾等万一失利,汝等便在魏州纵火自焚,切不可落入梁人之手。”
这些话可见李存勖的破釜沉舟的决心。
后唐果然不负众望,一举灭掉了后梁,还生擒活捉了后梁大将王彦章。
随着后梁的覆灭,李存勖终于实现了父亲李克用的遗愿。然而,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成功来之不易,忘却了数十年来的征战艰辛,沉浸在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中。
李存勖自幼对音律歌舞情有独钟,写了许多诗歌,还会作曲。但在战争年代,生死悬于一线,他并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些娱乐活动中。
如今,后梁已灭,他将首都迁至洛阳。他收养了一大批伶人,并经常亲自登台表演,与他们一同唱戏。他还为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
要说李存勖出生在现代社会一定是个知名影视唱三栖大明星,因为他长得帅气潇洒,多才多艺能演会唱,写词谱曲还会武术,估计当个武打明星也妥妥的。
但在后唐,他作为一国之君,整天沉迷戏中,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国家大事因此也被荒废。
由于受到皇帝的宠溺,这些伶人们时常干涉朝政,导致朝廷陷入混乱。
他们凭借着皇帝的宠信,肆意妄为,使得政治局势日益恶化。李存勖对伶人的纵容最终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动摇了国家的根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