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爱朱珏的家伙(2/2)
不过靖难之役时,陈懋以舍人的身份跟随朱棣起兵,也就是说陈懋比他爹还早参加靖难之役。
也可以当做陈亨为什么要投奔朱棣的原因之一。
还有舍人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比大头兵强,但也不是个军官。
陈懋同样勇猛,毕竟是从基层熬出来!后面陈亨离世,陈懋才掌握陈亨的兵马。
陈懋一生跟随朱棣靖难,然后长期坐镇西垂,名震漠北!
但陈懋最厉害的当属抚慰的本事,陈懋坐镇边防期间,年年都有胡人从草原主动投奔。
最多的一次北元国公阿滩卜花朵来率部来降,高级官员数十人,部众三万,牛、羊、马十余万只!
薛禄、陈懋在朱棣病死榆木川的时候,刚继位的朱高炽立马急召二人率领三千兵马进京。
现在也是朱高炽的左膀右臂,朱高炽之所以稳坐津沽巨城,全靠二人尽败周边势力!
朱高炽的硬实力可要比窦雄、刘仁恭、曹明等势力还要高上一筹!
优秀的将领、富裕的大本营、仁君!差点忘了,还有出彩的文臣。
相比疯狂吹鼓朱珏的朱高炽三人,这个叫做士奇的,其实对朱珏也有好感,但没达到三人的程度,最多只有一半。
他就是三杨之一的杨士奇!
杨士奇其实是某种官员的经典代表。
杨士奇有本事,朱高炽当太子期间,杨士奇就开始帮忙处理政事;朱高炽、朱瞻基正式即位后,更是长期执政内阁。
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包括明英宗统治的前期,杨士奇都出大力!于谦就是杨士奇推荐的。
也忠于明朝,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杨士奇也有很大的私心,他力主放弃郑和七下西洋,可终明一朝,从来没实现过真正的海禁,只是下西洋的人选从明朝皇室换成了别人。
力主放弃安南,单纯的看不起边远之地。
杨士奇也没有教好他的儿子,他儿子乱杀人。
至于其他的黑点,杨士奇忘恩负义,方孝孺对他有提拔之恩,杨士奇还投靠了诛十诛的朱棣。
笑话!
最初的几本史料,方孝孺可都是先躲起来,然后被抓。朱棣一直把方孝孺清君侧的几个重要目标之一,根本不给方孝孺机会直接就砍了!
不存在什么,只要你给我写诏,我就放你一马的戏剧桥段。
方孝孺本身也有偷生之志,并且对杨士奇提拔之恩很大吗?那请问建文一朝的时候,杨士奇在干什么?
毫无轻重的小角色!大人物都想着偷生,凭什么让小角色死忠?
还有什么包庇王振,太皇太后张氏原本想下令斩首王振,但是有一群大臣下跪求情,其中包括三杨。
我的天呀!
王振一直都是三杨的敌人,杨荣差点被王振搞死,杨士奇、杨溥也被王振打压,杨士奇因此郁郁而终。
乱编真是一点水平都没有!
莫说有没有三杨,就是一群大臣下跪都不可能!
他王振谁呀?即便是土木堡之变前夕,王振权势来到最盛,朝堂上想搞死王振一捞一大把!
终明一朝,太监始终是皇帝的玩物!王振也好,魏忠贤也罢,皇帝想搞死他们只是一个念头的事。
这样的王振凭什么让一群大臣下跪求情?
杨士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很有私心,但大体上还是很有用的人才!
曹老板的荀彧也是这样的人,荀彧忠于曹老板,也忠于世家。
至于汉室,也不说完全没有,但和前两者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荀彧阻止曹操称王,是为了防止曹操权势更盛,进一步执行打压世家的方针。
杨士奇阻止郑和下西洋,就是向江南文人示好,但是江南文人根本没把他当做自己人,给朱棣编完段子,自然不会放过二五仔的杨士奇。
李景隆被那么黑,还不是因为当了二五仔,并打开了金川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