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飞天蜈蚣(2/2)
我们要找到这个道观,可以从这条飞天蜈蚣下手。
他们这的人都认识这条飞天蜈蚣,那它应该不难找。
“找个当地人带我们去”
我指着飞天蜈蚣对他们说。
钱隆又给我泡了杯茶,他将茶递过来说
“已经安排好了。”
钱隆换回本性以后,发现他办事其实很利索。
我点了点头,接过茶,刚想夸他几句
打开那杯茶,却发现是杯枸杞
他妈的,他好像依旧不是很靠谱。
“你他妈,哪来的枸杞?”我疑惑的问
钱隆看了老杨一眼
迟疑了一下,然后说
“杨哥买的,说你需要。”
魏尘却轻笑出了声
我不解的看着老杨
老杨就说上年纪了,喝枸杞对身体好。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不爱喝枸杞,让钱隆以后不要再泡了。
钱隆找的那个当地人姓李,六十来岁,年轻的时候是给他们那个生产队里放牛的,所以去过很多山头。
这次老杨确认过,这个当地人没有问题,不会出现上次那个王向导那样的事,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跟着这个李大爷就出发了。
李大爷的普通话,不是很好,经常说几句就会习惯性的切换成安徽这边的方言
我老家虽然靠近安徽,但两边的方言完全是不一样的
除了魏尘,我们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魏尘也不会当他的翻译官
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讲的是方言,一路上经常自己说的很起劲,而我们几个断断续续的听的很懵逼。
老杨刚开始时不时的会问一句
“这句话是啥意思啊?”
李大爷又用方言给他翻译一遍,最后干脆他也不问了,几个人只管蒙头走路。
这边的山都一个特点,丹霞地貌,大片的裸岩绝壁,加上那些道观都修在绝壁之上
看上去,有种世外修仙的感觉,而我们就好像是来求仙问道的旅人。
由于这里岩石的特性,所有的路基本都是在岩石上凿出来的石台阶,不难走但费膝盖。
好在这边的山头都不高,那个飞天蜈蚣,李老头说海拔也就四百多米。
我问李老头他以前放牛要走这么多台阶吗?
李老头给我回了一大段方言,讲到其中一部分还很激动。
我什么也没听懂
魏尘给我当了回翻译
“他说不止一个生产队,牛多,底下没吃的,只能往高处走。”
李老头讲的肯定不止这些,魏尘这个翻译官,提取了关键词,把一大段,压缩成了一句。
他懂很多地方的方言,这些都是他3岁到7岁之间学会的。
我甚至都不敢想像,他得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才能在这么小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这么多东西。
所以他才会生病了,他的神明,才会出现。
继续往前走,我们开始脱离台阶,进入林间小路。
这里的树木并不茂密,反而比台阶好走。
大概又过了四十来分钟,我们就登了顶。
不过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从这个方位看,能看见几座山,却看不见道观。
老杨咦了一声
“咦,从这边看咋看不到啊,别是走错山头了。”
然后就去问李大爷
“我们要找飞天蜈蚣,自东向西的第三个山头,你他娘的,是不是带错路了。”
李大爷大概是看老杨有些凶,用蹩脚的普通话说
“不会错的,它每一个山头底下的道观名是不一样的,很好区分,错不了。”
李大爷常年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熟悉程度必然很高,应该不会搞错。
魏尘看着那些山头说了句
“可能是视觉上的错觉”
听他这么说,我立马拿出照片又核实了一遍
发现我们果然犯了一个视觉上的错误,这张照片的视角,是从道观对面山上拍过来的。
我们也是用这个视角去看的,但我们却默认了是道观那个视角。
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能看见的,应该是拍照的那座山头。
我将照片用手机拍了下来,然后放大查看细节。
放大以后才发现这个视角下,飞天蜈蚣与道观之间,其实还存在几个山头,
照片是黑白的,又是远山,直接看照片,远山感觉上就是一整块的,给了我们误导。
这几个山头,比飞天蜈蚣跟道观所在的山头,都要高一点点,但比拍照那个山头都要低。
我把图片给他们几个看
“被这几个山头挡住了,还得绕过去。”
我们得从这里找出拍照视角的那座山,然后以那座山为基准,找过去。
魏尘拿着我的手机看了一会,很快就找到出了拍照那个山头的方位了。
钱隆拿出一个小罗盘想递给我,思考了一下,又自己拿着了
大概是想起来我是个菜鸡,给我,我也不会看。
毕竟我们得从道了。
这里的树木也不算茂密,应该不会遇到西晃山那种指南针失灵的情况。
老杨指着那个山头问李老头
“那个山头你去过没有,能带不。”
李老头连忙摆手
“那个不能去,那个是私人山头,而且闹鬼!没人敢去的。出了飞天蜈蚣,那边那些,都是私人山头。”
我愣了一下,私人山头?
“这么多都是私人山头?谁啊?这么大手笔?”我问李老头。
李老头很肯定的说
“是私人山头,谁的我也不知道啊,我也是我那死去的老爹告诉我的。我爹也是他爹说的”
“山脚连接处都有铁丝网拦着的呢,不能进的,据说进去的人都会失踪,所以才闹鬼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