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1980年搞开发 > 第28章 宣传册不是小黄书

第28章 宣传册不是小黄书(1/2)

目录

“不买?”周有才有些纳闷,把桌子上盛满瓜子的果碟往徐志青面前推了推:“这瓜子味道不好?”

“周厂长、鲁支书!”徐志青抓了一小把瓜子磕了起来:“我们主任说了,厂里领导班子交代,我们只换不买!”

嘿!这厂里的领导确实有水平!岑济在心里暗自为他们叫好。

对啊!自己向他们卖瓜子是干嘛?就是为了买他们的布料!

那为什么不能省去中间的步骤,直接就以物易物呢?

而且换东西跟做买卖可不一样,名义上就可以躲避掉“投机倒把”的帽子,免得惹出是非来。

“这法子好!”吕小兰一拍桌子,转头跟鲁求英商量了起来,岑济也是感慨,这市场经济到底还是灵活啊!

不过岑济又想到另一个问题:跃进大队会不会亏本呢?

周有才也想到了,抬头就问:“徐主任,那你们准备拿多少布来换瓜子?多少斤瓜子换一尺布?”

没错!现在瓜子厂的瓜子均价在一块五、六,大批量购买还要更便宜。

现在毛涤纶一尺七块五,涤卡布一尺三块,棉布合三五毛一尺,做裤子的凡立丁一尺两块五。

一个农村家庭一年最多只能分到五丈布票,成年人做一身衣服最起码七八尺,如果徐志青给的价格不要布票的话,那价格肯定得起飞!

再有一个,换回来那么多布料,跃进大队能做出来衣服吗?做出来衣服能卖的出去?

万一卖不出去那就是血亏,只能留着给社员们发福利。

不过岑济对自己有信心,在当前这个市场供应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来看,只要能做出来,就一定能卖掉!

“这是料子布啊!”外间突然传来一声惊呼,吕小兰一听面露喜色,出去把人领了进来。

原来是缝纫小组的大师傅、领头人、上海滩十里洋场旗袍专业主理人李小嘴。

“李师傅,你说说,这布料给你,能带着姑娘们把衣服做出来吗?”吕小兰焦急地问道。

“这个嘛!”李小嘴皱起了眉头,砸吧砸吧嘴:“做是能做,就是不能太讲究!”

“快!给我们厂子里先做几件瞧瞧!”周有才笑着把布料往李小嘴怀里塞。

鲁求英哈哈一笑,表示时间不早了,瓜子和布料怎么个换法,大家中午吃饭的时候说,说完便朝周有才使了个眼色。

周有才心领神会,带着几人就往队里走,岑济听了鲁求英安排,连忙赶在前头,回家翻箱倒柜找起了酒。

眼下存货不多,青花汾都快喝没了,岑济咬咬牙,拿了两瓶六年口子窖。

岑济也怪,喝别的酒不行,但喝六年口子窖是越战越勇,五年的不行,十年、二十年的也不行,就认六年的。

因此岑济把这酒一直当压箱底的宝贝,可没招啊,24年回不去,只能把这些存货给消灭了。

中午众人在周能军家里摆了一桌,刘拐子受鲁求英委托,紧急置办了几个下酒菜。

眼下正是才开春的季节,鸡鸭鹅自然是没有,毕竟苦了一冬天,浑身上下都不肥,杀了也不好吃。桌子上全是山上、田里搞来的野菜。

过年的腊肉拣肥的在锅里煎出油来,丢下一把大蒜、几块荸荠猛火爆炒,端上桌就勾的人口水直往外冒。

红花草头全是早上在田里掐的嫩芽,切上几瓣蒜,下锅热油一滚,吃的就是个新鲜。

当然也少不得几个硬菜,凑合凑合就是一桌便饭,可徐志青却被这阵仗惊住了,乖乖,这是要把自己喂饱了再杀呀!

他原本以为一个乡下的生产队能有什么好的,没想到从马路上老远就看到那挑高的瓜子厂厂房,离近了一看,那车间样式跟自己厂里的也差不了多少。

坐下来打掼蛋的时候,工人们闲聊说起了收入,更是把他惊掉了下巴,他们一个月分红都能顶上自己大半年的工资了!

而且去年年底,他们还发自行车,没错,是发!

徐志青想起自己那攒了两年工资,又求来好几张工业券才搞到手的永久自行车,心里都有些酸溜溜的。

这时候看到桌上摆的两瓶口子窖,嘴里就泛起了口水来,早就听说安徽的酒出名,听这个老师讲,这还是酒厂的内部酒!

谁不知道这年头,好东西都在内部交流啊!一等品出口赚汇,二等品内部交流,三等品供应市场,自己今天可算是赶上了!

气氛都烘托到这了,鲁求英一声令下,周有才、吕小兰、岑济、汪朝东连番敬酒,徐志青菜都没吃上一口,就被灌了个天旋地转。

“徐主任年轻精干,以后肯定是厂里挑大梁的,我们这小地方,还得靠徐主任多关心啊!”

“徐主任有文化、有技术,组织上肯定重点培养,我们现在混个脸熟,以后去南通汇报的时候站的也近一些嘛!”

徐志青几轮酒下来,早就晕乎乎的,不过他还记着此行的目的。

主任临行前交代了,这瓜子有搞头,这瓜子配掼蛋更有搞头,听说他们瓜子厂还搞什么掼蛋比赛,你多了解一下,今年厂里也搞一个。

再一个今年厂子扩招,工人数都快翻了一番,这瓜子进回来也是要考虑盈利的,废布料在农村稀罕,在他们厂里可是常见得很。

因此主任给他的最终目标就是,瓜子要多往回拉,布料可以给,但是他们不能挑,有什么废料,跃进大队就得要什么!

没得选呐!

确实没得选,这年头农村里的人只能用城里不要的东西,哪怕往后几十年,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哪一样不是城里人司空见惯的东西?

就这些,农民们还千恩万谢的,感谢补贴、感谢支持!

殊不知,正是广阔的农村市场,承接了一次又一次产业升级转移的压力,为中国经济提供了一层坚实又富有弹性的缓冲层!

“就这么定了,一车瓜子换一车布料!”

“好!”

“好事啊!”

“好好好!”

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瓶中酒已快干,鲁求英端着小酒杯站了起来,准备做一下总结陈词。

“不好啦!祸事啦!”

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尖叫,桌上几人纷纷面面相觑,怎么吃个饭都吃不安稳,周有才更是吓得一哆嗦,别又是瓜子厂着火了!

看清来人后,周有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李小嘴,鲁求英不满地出门迎上去:“老李啊,我们中午在商议事情,晚上陪你喝行不行?”

“支书啊,不是喝酒的事,是打版,不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