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曾布曾巩(2/2)
大明某种田老汉:额滴神咧!竟然参加了这么多人吗?
大汉某士大夫:这便是科举吗!?
另一时空的杨坚闻言,被这数字震惊到了,不局限于士族门阀之别。
让天下寒士俱能参与科考,这或许才是举行科举的意义所在吧!!!
只是这后来就这么没落了,转而变成了八股文之类的呢!?
……
直播仍在继续。
林可又接着道:“话说回来,这蔡京掌权之后,就成了独相,尽管这时候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但也不妨碍他大权在握。”
“作为北宋惯有的习惯条例,新党一上来,就得向旧党开炮,于是在蔡京刚担任宰相后,就在皇宫正南方向的端礼门竖起了一块碑,一块名为元佑党籍的碑。”
“这块碑上的名字均出自元佑、元符年间的大臣,诸如苏轼、司马光、吕大防、苏辙等等都被上了元佑党人的记号。”
“就连一直坚定表明立场的章惇也在里面,包括其余新党人士,甚至于这些人的后代都不准在京师这边做官。”
”据说这份名单是宋徽宗亲自敲定的,不过这块碑虽然后来重刻了,但历尽千年,仍能从中辨认上面的名字。”
大唐程咬金:好家伙,党同伐异这么明显!!!
大明某吃瓜群众:肯定宋徽宗同意的!搞不好名单还是他给的!
大秦某官员:他自己写的,是显摆书法很厉害嘛!!!
大宋赵匡胤:他娘的服了…?%…(脏话飙出)
……
“至于这块碑能不能达到排挤、羞辱政敌,我觉得可能不大行,毕竟天下人都是有眼睛的,与其说是排挤旧党,不如说是排挤他自己的政敌。”
“而这上面的名单,也在立碑之后下发到全国各地,务必使各州、郡、县的百姓都要记住这群奸党。”
“譬如说黄庭坚,他是五十岁那年刚好被打成了奸党,还被削去了官职,流放至宜州,但他没有抱怨,反而在宜州开馆讲学,为穷人诊脉等等。”
“只是好景不长,他在宜州待了十七个月,尽管融入了当地,甚至为自己取名为[八桂老人]。“
”但还是没能等到平反的那天,可如果他要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怕是得气死。”
“同样有此情况的,还有秦观,他则是比黄庭坚要去的早些,可惜这上面的人为朝廷尽力半生或者一生,最终晚年或者身后却过得如此不好。”
“顺便提一句,北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其中的蔡,有种说法便是蔡京,只是因为他后来名声不咋地,所以换成了蔡襄。”
“而蔡京受到徽宗重用,或许是因为他的书法,毕竟徽宗对书画非常的在行。”
北宋黄庭坚:呸!奸臣!
北宋秦观(骂骂咧咧):……
乐观达人苏东坡:奸臣啊!竟然这么离谱!!!
大明某吃瓜群众:一溜烟的外放,宋徽宗就不怕无人可用吗?
大唐某纨绔少年:这种说法还挺有道理的,毕竟宋徽宗是搞艺术的能手!
大汉某官员:确实投其所好,也正常!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