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 > 第361章 凤雏出世

第361章 凤雏出世(2/2)

目录

“然而,在吾眼中,刘耀最为骇人之点,实则藏于其超凡的战略眼光与识人之明。他深知,武功虽强,却非争霸天下之唯一利器。故而,他更擅于在纷扰世事中,寻觅那些被尘沙掩盖的瑰宝——人才。”

“戏忠、郭嘉二人,昔日于颍川书院,不过是默默无名之辈,其光芒远不及荀攸之璀璨。然刘耀却慧眼识珠,将之提拔于微末之中。观其麾下将领,亦是多有出身寒微之士,却皆能在其麾下大放异彩。”

“此乃刘耀之真恐怖所在——他能于茫茫人海之中,精准地发现人才;他能洞察人心,将人才置于最适合其施展才华之舞台。”

“跟这种对手对决,才是其乐无穷啊哈哈哈哈哈!

程昱拱手道:“主公,心宽似海!早晚也能成就一番霸业!”

……

在许昌古城那条历经风霜、土质坚实的官道上,行人络绎不绝,马蹄声与脚步声交织成一曲繁忙的市井乐章。

刘耀在攻打袁术的时候,就暂时将许昌定为暂时的居所。

所以沮授也是特意安排人将道路和城防翻新了一番。

消息如风,迅速在商贾间传开,刘耀的选择仿佛一道无形的磁石,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队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古老的土地。

一时间,许昌的街道上,各式商队络绎不绝,驼铃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繁荣的商贸画卷。

在这片喧嚣之中,一辆古朴至极的牛车,如同时间的遗珠,缓缓穿梭于人流之中。

它的车身斑驳,透露出一股岁月沉淀的韵味,行进之速,更是与周围的繁忙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是一位从容不迫的老者,静静地观察着世态炎凉,又或是一位超脱于世的旅人,悠然自得地漫步于尘世间。

老牛的身躯显露出岁月的沉重痕迹,其皮毛斑驳脱落,如同秋风中凋零的树叶,四肢更是饱经风霜,磨损得几乎见骨,身形在寒风中显得格外羸弱,仿佛一阵强风就能将其吹倒。

那辆牛车,亦是时光侵蚀下的产物,白木制成的车身斑驳陆离,黑布搭成的棚顶布满了岁月的补丁,几块不和谐的布料拼接在一起,诉说着过往的风雨飘摇。

驾车的是一位红脸大汉,衣衫褴褛,长发披肩,面容粗犷,仿佛是从远古战场归来的勇士,只是这份英勇被生活的沧桑所掩盖。

路人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或低声窃笑,或摇头叹息,为这幅景象增添了几分世态炎凉的意味。

在这寒风凛冽之中,牛车内蜷缩着一个年轻人,年纪不过二十有余,头戴一顶赤铜铸就的冠冕,身着武士的袍服,却难掩其容貌上的缺陷——大脑袋略显突兀,塌鼻子下是一张鲶鱼般的嘴,招风耳更是为他平添了几分异样的风采,只是这风采,似乎并不为世人所欣赏。

自那车夫而始,一身装扮透露着不凡,腰间群剑悬挂,无华丽剑穗点缀,亦无精致剑囊包裹,它们赤裸裸地展示着,不是为炫耀,而是作为斩决生死的冷酷伴侣!

大汉之土,民风彪悍,尚武之风盛行于世。不论是耕作于田野间的朴实农夫,还是身着青衫、温文尔雅的书生学士,皆怀揣些许武艺,这是他们行走江湖、游历四方的底气。

否则,一旦踏出家门,不过三日,不是命丧剪径强盗之手,便是成为荒山野兽腹中之物,化作尘埃。

牛车悠悠,步伐虽缓,却坚定不移地向前行进。时光悄然流逝,又一个时辰悄然过去,终是抵达了许昌城外。在行人队伍的长龙尾部,他们静待着,准备接受城门守卫的盘查。

“庞士元,哈哈哈!咱们到许昌城了!”

红脸大汉一手稳稳地勒着缰绳,那粗犷的嗓音里夹杂着几分荆州乡土的韵味,略带鼻音地道:“哎哟喂,这一路可真是曲折离奇,东躲西藏的,好不容易才逃出生天,算是安稳落地了。”

少年闻言,身形一跃,轻巧地从马车上跳下,双脚在地上连跺了几下,仿佛要将一路的风尘仆仆都抖落干净,浑身的筋骨也随之舒展开来。

红脸大汉目光一转,落在了这位名动荆州的少年才俊身上,疑惑地问道:“庞士元啊,你可是荆州城内人人称颂的青年才俊,更有‘凤雏’之美誉,当初你说跟着你定能找到活路,可咱们千里迢迢来到这许昌,究竟所为何来啊?”

庞统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声音中带着几分戏谑:“呵呵,魏文长啊魏文长,你一手策划,斩将于禁,又间接使曹昂命丧黄泉,荆州之地,怕是再无你的容身之所了。”

“你既不思投诚曹操之劲敌,难道还妄图前往江东寻求庇护?”

“眼下刘耀势力如日中天,兵马之盛,曹操单凭一己之力已是难以撼动,唯有联手孙权,方能共抗刘军之锋芒!”

“倘若你投身江东,那孙策为了促成孙刘联盟,岂不会将你人头作为投名状,拱手献于曹操?”

“昔日黄祖杀害孙坚,转而依附曹操,却落得个反被曹操斩首的下场,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人家孙坚死的是爹,曹操死的是儿子和大将,你觉得的你下场能比黄祖好?”

庞统言及此处,魏延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士元,我心中尚有一丝不明。襄阳至许昌,少说也有数百里之遥,你我二人若骑快马,七日之内便可抵达。”

“换乘那慢悠悠的牛车,咱俩这一路竟是晃荡了近一月之久。”

“此中缘由,莫要问我。此乃家中长辈之意。他们言道,骏马虽疾,却仅能载一人;而那看似笨拙的牛车,却能拖拽千斤之重。治国之道,亦当如此,方能稳中求进,绵延不绝。”

庞统轻抚着那头老牛,眼中满是深意。

“他们不过是担忧,我这匹千里马,若急于求成,恐难逃夭折之运……”。”

在那庞氏一族的浩瀚星辰中,庞统无疑是最为璀璨却也最为特立独行的一颗。他,才华横溢,却偏生了一副世人难以恭维的容貌,仿佛上天在赋予他非凡智慧的同时,也悄然种下了命运的玩笑。

自幼,庞统便未在族人的目光中寻得几分温暖。父母的早逝,加之那不尽人意的外貌,让他仿佛自幼便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族中的孩童,或出于无知,或源于偏见,总爱以戏谑与冷落编织成他童年的底色。而那些本该给予庇护的长辈,也大多因世俗的眼光,对他多了几分疏离,少了几分关怀。

庞统,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踽踽独行,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默默承受着命运的不公。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焰,那是对自我价值的渴望,是对偏见与冷漠的无声抗争。

步入仕途,这本是他施展抱负、证明自我的舞台,然而,现实却再次以冰冷的姿态告诉他,这个世界的偏见远比想象中根深蒂固。一次次,他因那不受欢迎的外貌而错失良机,被无形的门槛拒之门外。

于是,庞统,这位内心炽热、不甘平庸的庞氏子弟,开始寻求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他渴望以自己的智慧与行动,向世人证明:外貌不过是一副皮囊,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光芒与不懈的追求。

此番前来,他心中怀揣的,不仅仅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自我命运的一次勇敢宣言——即便生来丑陋,我庞统,亦能以非凡之才,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每一次年末,刘耀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文考和武考,再加上刘耀知人善用,所以这次便想要来试试。

这一年,刘耀竟破天荒地开创了一项文学界的盛事!那便是轰动一时的“百家争鸣台”。

只要文人墨客有胆登台,展示自己的才学,便能踏入这片圣地,亲眼目睹并抄写刘耀那海量珍藏的古籍。

想当初,自洛阳起,刘耀便养成了搜集古籍的雅好。历经破袁绍、伐袁术的烽火岁月,他始终未忘此初心,古籍的数量也随之日渐丰盈。

而今,更有蔡邕、卢植等大儒坐镇其中,连那德高望重的孔融大儒都心生向往,欲前来一睹古籍风采。

毕竟,这世间但凡饱学之士,又有谁不渴望沉浸于书海,尤其是那些珍贵无比的古籍之中呢?

倘若他们能有缘一窥那些沉睡于岁月尘埃中的古籍,或许能填补自家学派知识的空缺,此等功绩,无异于在文海中竖起一座巍峨灯塔。

于是乎,今年的许昌城,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墨香与诗意所笼罩,成为了文人雅士心中的圣地。

“诸位,且听我言!欲入此门,必先循序排队,接受细致盘查!身上所携刀剑兵刃,一律上缴,不容有失!”

“即便是日常所用菜刀,若私藏未报,亦视同刺客论处,万莫心存侥幸!”

“诸位放心,你们的兵器,我等自会妥善保管,绝无闪失。待到离城之时,只需出示手中号牌,便可领回原物,安然离去!”

城垣之下,身着铠甲的军官威严伫立,身后跟随着数十名并州勇士,他们神情肃穆,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守城之责。

此刻,这座城池成了刘耀暂时的栖身之所,搜查之严密,无异于铜墙铁壁。官员欲入城,必先出示凭证,方能通行。

守城将领肩负重任,目光如炬,但凡觉察丝毫可疑之影,即刻将其拿下,若有敢于反抗者,格杀勿论,绝不手软!

刘耀为筹办年末那场盛大的集会,不惜动用亲军精锐——玄甲铁骑,亲自接管城防,他们昼夜不息,穿梭于街巷之间,巡逻的脚步声回荡在夜空之下。

在这个风声鹤唳的时刻,宁可错杀千人,也绝不放过一个潜在的威胁。

而商队更是罗网的重点布控对象,当初,自己手底下的人可没少伪装成商队的人去打探情报,敌后搞破坏。

庞统和魏延两人主动交上了兵器之后,进行了登记和搜身后,便十分顺利的进场,甚至没有得到一点刁难。

这全都依赖,庞统的好口才,今年的盛会肯定会有很多文人前来,只是几句话,城门校尉便知晓庞统的文化底蕴不俗。

刘耀早就有令在先,全军上下尽量尊重文人,不得无故刁难。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