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 > 第1769章 后记

第1769章 后记(1/2)

目录

第1769章后记

二零零八年七月,闷热的天气憋得人心里发慌,京城某电视台的直播间里,却是凉风习习,优雅的女主持人方静坐在沙发边,不住回头,去看后台那两位老人家准备好了没有。

“各位观众,感谢您收看本期的《年轮》节目,今天我们请到两位东北来的老夫妻,作为我们节目的特邀嘉宾,向大家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欢迎他们!”

唰!

现场上百号观众齐刷刷望向后台,头发白了一半,但腰板仍旧挺得笔直的孙建平搀扶着钱大小姐,施施然来到舞台正中心,向在场观众深深鞠了一躬。

“哥你干啥……”

“礼貌么!”孙建平嘿嘿一笑,连主持人方静也忍不住笑起来。

“二位请坐,很荣幸邀请到两位嘉宾,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是鹤城地区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建平同志;他身边这位女士,是全国十佳骨干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钱慧珺女士!”

介绍完两人的身份背景后,在场众人都窃窃私语起来。

一个优雅美丽的身影坐在角落里,轻轻扶了一下墨镜,双手抱在膝间,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两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妈妈,姥爷今天好酷啊!”一个五岁出头的漂亮小丫头靠在她身边,叽叽喳喳,被她一把捂住嘴,“豆豆,你要再说话,我就把你扔到台上去,让你姥爷修理你!”

“略略略!姥爷心疼我,才不会修理我!”

“我认真研究了你们二位的简历,你们都是下乡知青”主持人又开口了。

“嗯,我们俩都是六九年下的乡。”钱慧珺笑着点头。

“当时二马架村穷得,那是‘家家穷得叮当响,一年只有半年粮,衣服补丁摞补丁,隔三差五吃顿糠。’”

台下好多人把眼泪都笑出来了!

“不止呢,下乡的时候正好赶上秋收,那家伙把我们俩累得……下了马车就拎着镰刀下地干活,一气儿干到十冬腊月,又冷又饿,我就寻思上地里抓俩耗子烤着吃……第一次去公社交粮就碰到狼了……”

“这么惊险请孙老一定给我们好好讲讲!”

孙建平咧嘴一笑,“说实话我当时都吓得麻木了,还好随身带了一把匕首,那狼一看到我老高兴了,这大雪泡天的总算点心送来了……”

角落里的长发美女忍不住捂嘴笑!

我爸咋这么逗!

“说说你们俩的故事吧,你们是在下乡途中认识的,还是……”

“我们俩以前就是一个中学的,当时不熟,下乡之后又都分到了二马架村,慢慢就熟悉了,当时我帮着我干爹管理村子里的大小事,她就被我迷住了,主动跟我靠近,没事陪我唠嗑……”

“你可拉倒吧,还我追的你,不知道是谁为了接近我,故意跟我借钱……到现在都没还!还钱还钱!”

“瞎说啥实话,我小伙当时也是十里八村第一帅哥,真的小方不是跟你吹,我往前边一走,那小姑娘乌泱乌泱的跟在我身后……”

“啥小姑娘,绿豆蝇吧!”

钱慧珺毫不客气掀了他的老底!

台上台下笑成一片,就连主持人也直接笑场了!

这位老同志咋这么搞笑!

“您是从生产队长开始干起的”

“嗯,当时我干爹在村子里当小队长,我就帮着忙活,我记得下乡第一年,平均每个人才分到两百八十斤粮食,把我都看傻了。”

“那么少”

方静和台下的年轻男女们或许对一年两百八十斤口粮没有什么概念,在他们眼里看来,这不过只是个数字而已。

而孙建平两口子仍旧记得挨饿的滋味。

提起往事,孙建平眼眶有些湿润,钱慧珺感受到丈夫的情绪变化,轻轻握住了他的手腕。

“是啊,当时那边都是盐碱地,就靠着后山有片旱田,种麦子种苞米,产量也低,我记得麦子亩产才两百多斤,不过好在我们村子门口有条河,叫咕噜河。”

“咕噜河,好奇怪的名字,是从蒙语翻译过来的吗还是有什么寓意呢”

“这个我到后来也才知道,是因为河里砂石多,水流动的时候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才由此得名的。我就寻思着把河水引到盐碱地里淋去盐碱,开辟成良田,后来我和我干爹一说,我干爹也正有此意……”

提起开荒的事情,钱慧珺就忍不住想笑,“当时有个领导叫啥来着我就记得姓杨,他那人咋说呢,是个干事的人,但就是胡整胡搞,大手一挥,开辟荒田,干!先把土地庙给炸上天了!”

“可不么,土地庙上天了,后来他也被拿下了。”

“你们今天带来的礼物,就是当年那片盐碱地上开垦出来的水稻田种的吗”

方静拿起一袋“锦绣山”商标的大米,拿起来看了看,询问道。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现在我们那片已经全是水稻田,足有上百万亩,不过我可以保证我们的大米都是天然无公害的,请大家放心购买!”

“咱们来参加节目的,你咋还打起广告了”钱慧珺捏了他一把,孙建平嘿嘿一笑,“大家伙认准纳河锦绣山商标哦!”

“刚才说到开荒种地,我忽然想起来,你们纳河连续十几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大概也是您这些年坚持兴修农田水利,提升农业产值的功劳吧!”

“功劳谈不上,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孙建平连连摆手,“真正的功臣,是我们的农民兄弟们。”

“好,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深入了解一下孙同志曾经工作过的纳河市!请看大屏幕!”

演播室内的大屏幕亮起来,一个浑厚的男声声情并茂的向观众介绍纳河,小小的纳河,不但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还拥有北方鹅绒之都、全国奶牛之乡、全国生猪养殖先进县(市)等多项殊荣!

“纳河这片热土上,如今拥有春晖食品、宏大食品、鸿雪羽绒服、飞天爆竹、鸿运饲料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年出产肉类制品五百万余吨,产品畅销海内外,他们生产的‘雪’牌蓝莓果酱于二零零零年陆续获得欧盟ce、rohs、gp认证,年对外出口蓝莓果酱三十万吨,年产值达到上亿美元……”

孙建平也扭头看着大屏幕,上边展现的正是飞机航拍下来的纳河风光,在别人眼里陌生的画面,他却无比熟悉!

那条宽敞的柏油路,不就是当年从小鬼子手里骗来的

太平山水库……经过扩容后的水库面积更大了,现在不但能够灌溉太平山村周围的土地,还有部分水源开发成矿泉水,畅销各地!

这是哪怎么拍到我家了

画面定格在一栋低矮的土坯房处,两口子一脸好奇。

啥什么时候拍的

院子里种着大片的蓝莓,乌龙马还站在院外的树林里啃树皮呢!

这家伙越老越皮!

曹叔还拄着拐在门口站着呢!

“大家请看,这栋小房子,就是孙同志现在的家,也是他们目前居住的房子。”

女主持人笑着说道,孙建平手扶额头,“说起这事我心中有愧啊,当年我立下誓言,除非全县所有人家都盖上了砖瓦房,我才拆掉这栋土坯房盖新的,到现在这个目标也没完成!”

“可现在纳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家庭不都住上了新房子”

“那不还有百分之五么”孙建平憨憨一笑,“总之致富路上,不能让一户人家掉队!”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请大家继续看视频!”

浑厚的男声再次响起,孙建平也扭头去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纳河的经济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于一九九零年生产总值攀升到两亿元,成为全省首批县级市;在孙建平、白桂云、于宏斌、曹兴文、孙雪梅等同志的带领下,于二零零五年实现年生产总值百亿大关……目前纳河拥有外商独资企业三十七家,中外合营企业一百零三家,国营独资企业六十家,囊括食品饮料、粮食深加工、羽绒服装、饲料等多个行业,吸纳就业人数三十余万,成为北方县域经济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

孙建平撇撇嘴,这家伙的,比我还能吹!

“纳河这个小县城的发展历程,也是我们从一穷二白到走向小康的写照,现在钱女士已经退休了,接下来二老有什么打算”

“你要说打算嘛,我们俩结婚这么多年了,难为她一直陪着我住在农村,我寻思等我过两年退休了,就带她出去旅旅游,去北极看看企鹅,到南极潜个水游个泳啥的,体验一下那边的冰雪文化。”

演播室内哄笑不断,坐在角落里的长发美女更是笑得直抹眼泪!

钱慧珺也笑得不行,捶了他一拳,“我还寻思上喜马拉雅山喂喂猴子,到马里亚纳海沟抓个鲸鱼炖汤喝。”

“你可拉倒吧,在二马架生活三十来年了,游泳都没学会,还去马里亚纳海沟……你最起码得背二十个氧气瓶下去!”

孙建平把眼珠子一瞪,夸张喊道,逗得众人又是一片笑声。

“说正经的,虽说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但任务没有完成,小车不倒还得接着推啊!接下来我们准备上个项目,挺大一个项目。”

“能简单跟我们透露一下吗”

“是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主要是利用我们鹤城的农作物秸秆生产薄膜和塑料制品,已经谈好了,总投资五十个亿,主要投资方呢,就是我们太平山实业发展集团,当然也有些外资跟投,预计年生产降解塑料三十万吨左右,年产值能达到五千万。”

“环境保护利国利民,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不错啊!”

“是吧,连主持人都说我们这个项目好了,慧慧你还有啥反对的”孙建平得意一挑眉毛,被老伴白了一眼,“那还不是心疼你的身体嘛!”

“我身体咋了,我这……”孙建平故意比划了一下拳头,“瞅瞅,全是块儿,我跟你说我现在这身体……一般年轻人都比不过我!”

“得了吧你可别吹了!有本事去工地扛两吨水泥试试!”

眼瞅着老两口又要杠起来,主持人方静急忙转移话题。

“听说二老一共养育了三个孩子”

“嗯,俩闺女一个小子。”

“这三个孩子一定都非常优秀吧!”

“还凑合吧,我大女儿特别聪明,九零年高考的时候,考了个全省第一,咱闺女打了多少分来着”

“你这脑子,这事还能忘”钱慧珺清清嗓子,“我现在还记得真亮的,理科总分七百一,老大打了七百零四,全省第一,回家还哭了,说没发挥好……”

“这话对,把老二和老三气得狼哇的,把他姐按在炕上揍了一顿。”

“七百零四分,全省理科状元,那肯定被清北录取了”

“没,最后去了哈工大,学的是电气工程专业。”

“那现在从事的一定是和电力有关的工作”

“你这主持人猜得也不准啊!毕业之后吧,这丫头非要报效桑梓,去我们乡当了个办事员,孩子决定的事情咱也拦不住啊,让她干去吧,现在是纳河市书记,也算是继承了她爹我的优良传统吧!”

“得了吧你可别吹了,这演播大厅挺贵的,吹飞了咱家赔不起!”

钱慧珺揶揄一句,台下又是一片哄笑声。

“我插句题外话,孙同志的女儿就是全国优秀县官员孙雪梅女士,她在任这些年,纳河市的年均生产总值都保持8%的高速增长,现在已经成为黑省最具活力的县!”

台下又是一片掌声!

不愧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瞧瞧人家这闺女!

全省理科状元!

甘愿回乡从一个基层办事员做起!

这是何等的魄力!

孙建平得意一挑眉毛!

我大闺女……

那是一般战士吗

“那您儿子……一定也很优秀吧!”

“别提了,完犊子玩意!”提起老二,老两口齐刷刷叹气,“高考连个中专都没考上,后来我爸说送去当兵吧,养了三年猪回来,我寻思出点钱让他干点小买卖,干啥啥赔……实在不行找个对象结婚吧,这不就娶了纪家油坊老王家的一个姑娘……”

“虽然不如你家老大那般成就斐然,现在应该也是家庭美满吧!”

“美满啥啊,两口子一对不着调,今天说干这个挣钱,后天说干那个能发财,到头来没一件事干成,把我们俩那点工资祸祸不少,现在在农村老家种地呢!”

现场观众和主持人方静都是一愣,他们根本想不到,堂堂书记的儿子,竟然在农村种地!

“净埋汰老二,人家不是还给咱们生了三胞胎么!”钱慧珺没好气捣了他一拳,孙建平一撇嘴,“他也就那点用了!”

“那您家的三闺女……”

“老三也是燕大毕业的,和我们两口子是校友,现在在东南亚呢,要不说我娶了个好媳妇……”孙建平笑着拍了媳妇一把,换来钱慧珺一个白眼。

“在东南亚”

“对,他们钱家有钱,成立了个枫树资本,到处给新兴公司投钱,老三现在干的就是这个活,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

“可不么,愁人啊,到现在连个对象都没有,对了主持人你们有没有好小伙子给我闺女介绍一个……”

钱慧珺掏出一张照片,方静接过来一看,顿时呆住!

这个老三也太漂亮了吧!

那些电影明星在她面前,简直就是渣渣!

“恕我直言孙同志,您闺女的颜值,就算放眼全国,也是出类拔萃,凤毛麟角的存在,怎么就……就找不到对象呢”

“还不是她要求太高了,咱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嗑,说啥非要她的白马王子架着五彩祥云来接她……”

“接她去哪,上西天取经啊!净扯没用的!”

孙建平气氛嘟囔一句,众人又是笑得合不拢嘴!

“您从十八岁下乡插队,就一直在纳河工作、生活,到现在已经三十七年了,在这些年里,您感悟最深的是什么事情,最想感激的又是谁”

“要说感悟最深的,应该就是我那年冬天自个做冻豆腐下屯去卖,我这人吧,妥妥的理工男,动手能力不是一般的强,我是自个做豆腐,研究烟爆竹……说跑偏了,当时我就感觉咱们的农村太穷了,农民太苦了,也是从那时起,我就寻思着帮老百姓做点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