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千古奇谋,子午谷的可行性(2/2)
可惜,如果不是他的出现,未来的孙策必定前途无限。
江东必将落入孙氏之手。
但这一世,王炫不会让孙策如愿。
蜀汉时期,诸葛亮北伐,魏延就曾建议,独领数千精锐,走子午谷小道,奇袭长安,而诸葛亮领大军,正面牵制曹魏大军。
此计若成,则汉室可兴!
魏延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用兵谨慎的诸葛亮,根本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而是坚持走陈仓道或祁山道出蜀。
后世人们,每每读到这段记载,都不禁扼腕叹息。
觉得诸葛亮太谨慎,如果采纳魏延的方案,说不定汉室早就复兴,何至于困死蜀中。
东晋时期,桓温北伐关中,就曾想到魏延的方案,而遣军走子午谷,结果遭遇埋伏。
等到明末时期,反贼高迎祥有样学样,也领大军走子午谷,结果被明军在黑山峡守株待兔,杀的大溃。
由此可见,魏延所谓的子午谷奇袭,成功率几乎为零。
即使侥幸穿过子午谷,怎么打下长安?
再退一万步来说,真的打下了长安,仅凭几千人马,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兵力,如何守住长安?
走过子午谷,不过是行动的一部分,难得是行动后续的可行性。
兵仙韩信,在率领汉军出蜀时,难道没有考虑过子午谷吗?
要知道韩信用兵,向来喜欢出奇制胜。
想来韩信认为走子午谷胜算不大,不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便是兵仙韩信,都没有十足把握走子午谷。
孙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奋力抵挡着敌军的攻击。
他身先士卒,带领着将士们奋勇杀敌,但无奈敌军数量众多,他们渐渐陷入了绝境。
“少主,杀出一条血路,属下护送您突围!”一位将领高声喊道。
孙策咬了咬牙,“不行!我怎能丢下兄弟们独自逃生!”
他环顾四周,看着疲惫不堪的将士们,心中涌起一股豪气。
“今日虽死,但我孙策无愧于天地!兄弟们,随我杀!”
孙策带领着剩余的将士们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但汉军稳扎稳打,凭借绝对优势,将孙策部一步步蚕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策部的将士全面崩溃,无数士卒丢盔弃甲,跪地乞降。
孙策见到这一幕,气急败坏,怒斥这些投降的将士没有骨气。
而精疲力竭的孙策,没过多久,就被汉卒一箭射下马来。
接着,无数汉卒上前,将孙策生擒。
被俘的孙策,目眦欲裂,朝着汉卒破口大骂。
负责领军埋伏于黑山峡的汉军将领是曹性。
曹性也没有想到功劳会这么轻松的砸在头上。
当即将孙策五花大绑,扭送去往长安。
随着孙策的行动失败,消息很快传回正在前进的孙坚和孙肇处。
两人此刻正领着几千人马,顺着孙策走过的小道,艰难前行。
忽然得到斥候的禀报,说是孙策遭遇伏击,全军覆没,孙策更是被汉军生擒。
孙坚当场口吐鲜血,晕倒在地。
程普和黄盖急忙搀扶孙坚,心急如焚请来行军医匠替孙坚救治。
孙肇则是暗暗心惊,幸亏让孙策打头阵,否则现在遭遇伏击的就是他们整部兵马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