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建学校?(1/2)
“报!皇上,镇国将军罗成业,已进入京城,目前正在宫外等候!”
“宣!”
“宣镇国将军罗成业进殿!”
随着太监的高声传唤,宫殿中的气氛陡然一变。
大臣们停止了交谈,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殿门的方向。
罗永政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但眼中却闪过一丝期待。
片刻后,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在宫殿的长廊中回响,逐渐靠近。
罗成业身着战甲,头戴金盔,腰悬宝剑,英姿飒爽地出现在了殿门口。
他的出现,仿佛带着一股战场上的肃杀之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罗成业迈步进入大殿,直视前方,走到中央,单膝跪地,行礼如仪:“臣,镇国将军罗成业,参见陛下!”
罗永政微微点头,面带微笑:“罗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罗成业起身,站在一旁,他的目光坚定,神态自若。
罗永政上下打量着罗成业,满意地点头:
“罗爱卿在外辛苦了,朕听闻你在京城外丈量土地、补税等事务上做得颇有成效,实乃我大周之幸。”
“臣不敢居功,一切均为陛下英明决策,臣只是奉旨行事。”
罗成业回答得既谦逊又得体。
“刚入京,还没有回府吧?”
“没有!臣进京后,直往皇宫而来,暂未回府!”
“很好,散朝后就回府看看吧,那里有惊喜等着你!”
“多谢陛下!”
“嗯!”罗永政点了点头,转向大臣们道:
“诸位爱卿也看到了,罗将军乃是将门虎子,文武双全。”
“他的功绩,朕都记在心里。今日召罗将军回京,除了嘉奖其功绩,还有一事要宣布。”
大臣们屏息以待,罗成业也微微有些紧张,不知皇帝接下来会说什么。
“这次征税,罗爱卿为国府,所征得的银两,已达两万万之巨!粮食、古董字画无数,朕心甚慰!”
罗永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赞许。
大臣们闻言,无不露出惊愕之色,两万万两银子,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数目,足以支撑国库数年之需。
罗成业的功绩,显然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罗成业微微低首,保持着谦逊的姿态:
“陛下过誉,臣不过是遵照陛下旨意,尽力而为。”
“这一切都是陛下英明领导和朝中大臣共同努力的结果。”
罗永政满意地点头,随即正色道:
“罗爱卿,你之所为,不仅充实了国库,更为我大周百姓带来了福祉。”
“朕决定,正式册封你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国兵马,并赐予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以示嘉奖。”
“臣谢陛下恩典!”罗成业再次跪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朝臣:“?????”
那家伙又升官了????
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国兵马,武将职位已达上限,官拜一品了!
不过那几个一二品的官员眼观鼻子耳观心,他们不说话,
懵逼的罗成业同样有些懵逼,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又升官了。
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国兵马!
只要给自己时间,将这些兵马全部抓在手里,这大周天下,谁有能力与自己抗衡?
“好了!”罗永政可不管下边的人怎么想,挥手打断了众人的议论声:
“罗爱卿,这次征税,虽然大大充盈了国库,可也让大周境内不少人,人人自危!”
“特别是从大周立国到现在,册封的那些王爷!”
罗永政的话音落下,大殿中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王爷们拥有封地,势力庞大,一直是朝廷的心头之患。
罗永政继续说道:
“他们凭借祖上的功勋,占据一方,税收自理,兵马自养,长此以往,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罗爱卿,朕任命你为兵马大元帅,除了统领全国兵马,还有一项重任。”
罗成业神色严肃,俯首听命:“请陛下明示。”
“朕要你负责整顿各地王爷的封地,清查税赋,统一兵权,确保朝廷的权威不受挑战。”
罗永政的声音坚定,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罗成业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朝廷与诸侯之间的冲突。
这次收税的主体,并不包括那些王爷,就是怕引起他们反弹。
不过这么大的动静,他们害怕也是理所当然。
这些王爷的封地,根据功劳大小,封地大小,从三县之地到一郡之地不等。
由此来看,他们隐藏的兵力至少在三千到数万之间。
毕竟罗成业一县之地,同样拥兵一万多。
不过那些王爷的封地,商业没那么发达,税收不多,兵力自然比不上罗成业,可数量多啊!
整个大周,除了因为各种原因,而败落的王府外,目前大周还有大小王府二十八尊。
其中十八尊位于南方富裕之地。
如果联合起来,兵力不低于五十万。
如果执行皇帝命令,那些王府联合起来,大周必乱。
“皇上,臣反对!”
“这些王府,为帝国立过汗马功劳!”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充满了坚定:
“他们的存在,也是稳定边疆的重要力量,若是一味打压,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动乱,对朝廷不利。”
罗永政眉头微皱,他没有料到会有大臣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但他并未立刻发作,而是沉声问道:“魏太傅,你有何高见?”
魏太傅拱手道:“陛下,王爷们虽然享有特权,但一直以来,他们也是朝廷的支柱。”
“臣以为,整顿封地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应当先行安抚,再徐徐图之,否则,一旦激起众怒,后果不堪设想。”
罗永政沉默了片刻,他知道魏太傅的话不无道理。
这些王爷的封地,确实是祖宗留下来的基业,若是处理不当,确实可能引发大乱。
“罗爱卿,你认为呢?”罗永政转向罗成业,询问他的意见。
罗成业深思片刻,然后答道:
“陛下,魏丞相所言甚是,王爷们的封地,确实非同小可!”
“臣有一策,可以分化他们的实力,那就是推恩令!”
“推恩令?”
罗永政眼露精光,对这个提议产生了兴趣。
罗成业继续说道:
“陛下,推行推恩令,乃阳谋,旨在各个王府,通过分封子弟,削弱王府实力,巩固中央集权。”
“我们可以借此策略,对王爷们实行分化,逐步削弱他们的封地。”
“具体如何操作?”罗永政追问。
罗成业答道:
“首先,我们可以表彰王爷们的功勋,同时宣布推行推恩令,让王爷们将封地,分封给自己谪系以外的其他子嗣。”
“毕竟不论嫡庶,那些子嗣都是他们自己的子嗣,如果不分,那些子嗣会怎么想?”
“如此一来,原本庞大的封地就会被分割成若干小部分,王爷们的实力自然会被削弱。”
“其次,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规定新的封地不得拥有私兵,所有兵权必须归朝廷统一调配。”
“这样一来,王爷们的军事力量也会受到限制。”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税赋改革,将原本由王爷们自理的税赋纳入国库统一管理,这样一来,朝廷的财政收入将大大增加,而王爷们的经济基础也会被削弱。”
魏太傅听后,沉吟不语,其他大臣也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罗永政沉思片刻,点头道:
“罗爱卿此策,既能维护朝廷权威,又能避免直接冲突,确实可行。”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妥善安排,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此事稍后再议吧!”
“罗爱卿,这次征税,不少村县一级的基层,损失惨重,就连朝廷,都损失了一批官员。”
“对此,你有什么意见吗?”
“皇上,咱们目前可张贴求贤榜,邀请天下士子,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拥有相应的才能,就可以做官。”
“嗯,张帖求贤榜,吸纳天下英才,此计甚好。”
罗永政点头赞同,他一直希望能够吸纳更多的人才来充实朝廷,提高治理效率。
“不过,罗爱卿,你提出的推恩令一事,朕会慎重考虑。”
“此事牵涉众多,需要细致筹划,你且先回去准备,将推恩令的具体实施细则拟写出来,朕要亲自过目。”
“臣遵旨。”罗成业再次行礼,心中明白皇帝对此事的重视。
“退朝吧。”
罗永政挥挥手,示意大臣们退下。
随着太监的高声宣布,大臣们依次退出大殿,罗成业也跟随着人流向外走去,心中却在思考着如何制定推恩令的实施细则。
回到府中,罗成业果然发现了皇帝所说的“惊喜”!
“夫君!”
“少爷!”
罗成业回京的消息,田雨婷早已经收到,她和秦诗诗,早已经在府内等待多时了!
罗成业看到自己的小娇妻和小侍女,同样非常激动,毕竟一晃,两年未见了啊!
罗成业心中充满了喜悦,他急切地走向田雨婷和秦诗诗,眼神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
“你们怎么来了?”罗成业问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亲切和温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